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0%叶菌唑SC、48%氰烯·戊唑醇SC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430 g/L戊唑...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流行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根据小麦纹枯病在冬麦区发生具有明显阶段性的特点,利用1984~1993年连续10年在纹枯病常发区山东省文登市的多品种、多地点的病情系统调查数据,采取统计学和流行学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具有预测秋苗冬前发病率和返青后生长期病情指数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对小麦纹枯病普遍率和病情指数相关性的研究,将二阶段的模型耦联,完成对小麦整个生长期的病害流行动态全过程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续完)章正(国家动植物检疫局100026)2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5,7,8,9]2.1检疫重要性评估[1,2,4,5]第一阶段的结论表明,对可能以输入小麦作为入境渠道进入我国的外来危险性病原体,根据外来病原体在我国...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抗病性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对13个小麦品种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进行抗条锈病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淮麦17、96.23粉质、云杂3号、繁19、宜麦1号,其中96-23粉质、宜麦1号的产量较高,繁19、淮麦17的产量居中;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耐病的品种有川麦107、楚麦3号,且产量较高.绵阳19、白粒5号对小麦条锈病高度摩病.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提高小麦、油菜病害预测预报水平,指导小麦、油菜病害防控,2009年2—5月、2010年2—5月对城固县中部平坝区、南部浅山区小麦、油菜主要病害进行调查,南部浅山区、中部平坝区每年每乡镇每作物每期分别调查5块、10块田(地),每块田(地)面积0.03~0.20 ha,对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病害进行后期调查(5月上中旬)。年度间病害防治次数、防治面积占比相似,就某一病害来说,已防田块后期平均发病程度、未防田块后期最高发病程度均与未防田块后期平均发病程度成正相关,因此小麦、油菜后期调查意义重大。对小麦条锈病还要开展早中期调查(2—4月)。调查结果表明:南部浅山区、中部平坝区的小麦、油菜主要病害发病程度和发生特点不同,小麦条锈病有些年度浅山区重,而有些年度平坝区重,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病害浅山区重,小麦纹枯病区域间差异不大,低湿田病害较重,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才能有效预测防控。  相似文献   

7.
50个小麦生产及后备品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我国小麦品种(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组成,利用25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50个小麦生产及后备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结果表明,参试的50个小麦品种(系)中有8个小麦品种(系)对供试的25个菌株全部感病,5个品种含有抗病基因Pm8,2个品种含有Pm4a,9个品种含有Pm2+6,4个品种含有Pm2,22个品种(系)可能含有供试基因之外的其他抗性基因或新基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抗病育种以及品种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防治小麦锈病较好的农药是三唑酮,由于长期使用,品种单一,有可能出现抗药性等问题。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价廉的替代品种,我们用新杀菌剂植保宁、保丰宁、粉锈铜对小麦叶锈和条锈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药剂: 20%植保宁乳剂、20%保丰宁胶悬剂和20%粉锈铜乳油(均为山东省农药厂试销产  相似文献   

9.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全蚀病是土传病害,分布很广,在许多地区成为毁灭性病害.尚未发现抗病品种,也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70年代此病曾在山东胶东地区发生,损失严重。近年来,宁夏、山东、甘肃、内蒙、河北等省(区)许多地区又反映小麦根部病害逐年加重,但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病原种类不清,对小麦全蚀病的为害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987—1990年,作者对宁夏和山东等地小麦根腐,特别是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现将主要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堆上普遍产生的大量粉白色霉状物,经两年接种麦穗,引起了31.7—86.7%的穗腐,病穗上诱发出了大量的子囊壳,镜检证明,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的有性时期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schw.)Petch]。据此认为,玉米秸秆堆上的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livum,2n=6x=42)与二粒小麦Khapli (T. dicoccum,2n=4x=28)杂交,因普通小麦品种不同,传递给杂交种的基因数也不同。抗贵白4号、16号和20号小种的两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容易遗传给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抗贵白64号小种的可能有1个隐性基因,较难遗传给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吸浆虫田间抗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套较完整的小麦吸浆虫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主要小麦产区推广或即将推广的 5 2 5分优良品种及材料对小麦吸浆虫的抗性在田间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小麦品种 (系 )对小麦吸浆虫抗性有显著差异 ,抗性较好的品种(系)有62份 ,其中高抗占2.85%、中抗3.04%、低抗5.90%。S山东928802、百农12、河农8424、郑农8号、豫展1号、中麦9号6个品种对小麦吸浆虫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抗吸浆虫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91~1994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43个生产品种、后备品种及抗源进行了抗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对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中抗和低抗的品种(系)分别占参试材料的13.1%、12.9%和28.1%,其中冀麦23、24和25号、遗4179、4154、4188、郑太育一号等18个品种(系)对吸浆虫连续几年表现出稳定的抗性。鉴定结果为生产和育种部门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引进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110个小麦引进品种在自然病圃区进行了对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 ,抗性较好的品种有55个 ,其中有34个品种生育期接近于扬麦158,且田间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种质资源抗叶锈性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五期间,我们对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和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农科院提供的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21509份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表现抗病的共2518份,其中国内材料290份,国外材料2142份,稀有种86份。  相似文献   

16.
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育成品种(系)在黄淮麦区的大面积推广,该研究对83份西农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鉴定,成株期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鉴定,并在田间自然环境下对其抗性进行鉴定及对相关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中,有63、29和16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表现出抗性,9份小麦品种(系)对3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出抗性;有10、3和0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E15、E09和A13表现出抗性。在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中,有23、15、28和62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表现出抗性。在83份小麦品种(系)中有6份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小麦条锈病表现出抗性。在田间抗性鉴定中,有57、6、65和40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叶锈病表现出抗性。在83份小麦品种(系)中,3份含有Yr5基因,22份含有Yr9基因,3份含有Yr17基因,2份含有Pm24基因,14份含有Lr1基因,所占比例分别为3.6%、26.5%、3.6%、2.4%和16.8%。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对小麦危害严重并且难以防治,由于发病时小麦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霉点而称之为“白粉病“。其危害是夺取植株养分、加剧蒸腾作用、破坏光合作用,导致小麦叶片早枯、成穗率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与产量。一般发病后减产10%~20%,严重发病后减产40%~60%,为了筛选出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品种,2006~2007年,我们对襄樊市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进行1次大田抗性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8.
甘肃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基因库的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2-2005年,对收集到的30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在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抗病性监测,结果表明:Pm1Pm3 a、Pm3 b、Pm3 c、Pm3 f、Pm4 a、Pm5、Pm6、Pm7、Pm8、Pm17在田间抗病性丧失,失去利用价值;Pm2、Pm19、Pm4+8、Pm4、Pm5+6、Pm13在田间抗病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亲本利用;Pm1+2+9、Pm2+6、Pm2+mld、Pm2+talent、Pm4+2 x、Pm4 b、Pm4 b+5、Pm20、Pm21、Pmxbd在田间抗性表现良好,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充分加以利用。同时经过4年抗病性监测,从省内外2 638份小麦品种(系)材料中筛选出了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92R137、贵农21等优异材料10余份,初步组建了抗白粉病基因库。文中还对抗病基因现状和利用及今后如何避免由于抗源单一化带来的白粉病流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簇毛麦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与硬粒小麦(Triticumdrurm)品种Sauwne20杂交,F1自由授粉,育在贵农21,22号等品系,并对条锈和白粉病免疫至近免疫,中抗叶锈病和高抗秆锈病,品质优良,丰产性好,对病害具较持久的抗性,经RAPD分子标记和原位杂交,确认为小麦-簇毛麦的代换系,贵农21号等对小麦新的雄性不育系D^2型有很强的恢复力。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小麦白粉病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山西省小麦近缘植物的4个属、15个种的63份材料进行接种,除3份免疫外,其余均接种成功。用其中3个属,11个种的39份小麦近缘植物产生的小麦白粉病菌,对小麦回接亦全部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感病小麦近缘植物的94.7%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急剧下降。文中也初步讨论了小麦白粉病中间寄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