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养猪》2018,(6)
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流行对伪狂犬病的防控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疫苗对新流行毒株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为评估3种不同毒株的活疫苗C株、HB2000株、Bartha-K61株的免疫效果,在某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猪场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虽然3组疫苗1次和2次免疫后gB抗体阳性率达到100%,但是中和抗体的效价差异显著。从经典毒株HB-J和变异毒株CW的中和试验结果看,C株产生的平均中和抗体效价均为最高,显著高于HB2000株和Bartha-K61株,提示C株免疫效果优于HB2000株和Bartha-K61株,可以作为防控猪伪狂犬病的高效疫苗。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两种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控江苏地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野毒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性趋势,比较变异株猪伪狂犬病疫苗(C株)和Bartha-K61疫苗的免疫防控效果。于2017年5月份至2019年1月份对江苏地区59个规模场进行采样,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群中的gE抗体来鉴定猪群是否被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另外,在一猪伪狂犬病阳性的规模猪场进行变异株猪伪狂犬病疫苗(C株)和Bartha-K61疫苗的防控效果的实验,通过检测猪伪狂犬病gE,gB抗体及中和抗体来判定猪群的猪伪狂犬病抗体保护水平。显示4 608份检测血样中,gE阳性1 681份,阳性率36%,母猪群gE阳性率46%,育肥猪群gE阳性率28%,59个猪场中育肥阶段gE阳性的猪场22个,占比37%。在其中一个商品猪群gE抗体100%阳性猪场进行2组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实验,通过实验2组商品猪gE抗体18周龄至出栏前均为阴性,同时检测发现变异株疫苗(C株)对经典株和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Bartha-K61疫苗。结果表明,江苏地区猪伪狂犬病感染压力较大,另外C株疫苗相对于进口的Bartha-K61株疫苗在本场的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免疫防控方案。方法对某发病猪群(采用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免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猪伪狂犬病gB抗体和gE抗体水平。结果根据调查、解剖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初步确诊该发病猪群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通过采取紧急免疫伪狂犬病HB2000毒株疫苗、调整免疫程序和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育肥猪死亡率从2.56%降低至0.60%;除了4周龄及12周龄猪群外,其余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水平全部下降;种公猪、8周龄、10周龄、14周龄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并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力,通过紧急免疫与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的HB2000毒株疫苗,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病毒HDDJ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某猪场常规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株)的母猪流产,疑似为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为确定发病原因,将流产胎儿的脑、淋巴结、肺脏研磨混合液接种Vero细胞,形成稳定细胞病变(CPE),并测定其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通过PCR鉴定、测序比对、进化树分析,确定感染病毒及基因型,动物回归实验判定病毒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PRV中国变异株,命名为HDDJ株,与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通过在猪群中广泛使用Bartha-K61株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使PR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自2011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许多Bartha-K61疫苗免疫猪群出现了PR疫情。研究证实,该疫情是由PRV变异株引起的,与以往毒株相比,PRV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增强,且Bartha-K61疫苗不能对猪只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目前针对PRV变异株的疫苗正在研制中,其中基因缺失活疫苗能够对当前流行的PRV变异株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这些疫苗大多处于转基因安全评价阶段。在诊断方法上,已经建立了能够有效区分Bartha-K61疫苗株、PRV经典强毒株和当前流行的变异株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安全有效的基因缺失疫苗和配套的鉴别诊断技术,并结合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对PR进行净化,是未来必由之路。本文对我国当前PR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疫苗研制和防控策略等进行了简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近年来广东省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情况,本研究从猪场收集Bartha-K61活疫苗免疫后的猪血清559份,经ELISA筛选出326份gB抗体阳性且gE抗体阴性的猪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的疫苗抗体对Bartha-K61株和临床分离到的PRV GD1406野毒株的中和能力。进一步应用小鼠进行交叉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187份gB阳性且gE阴性的猪血清样品对Bartha-K61株和PRV GD1406野毒株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57和1:13,并且免疫Bartha-K61株使小鼠免受PRV GD1406野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仅为20%,而免疫PRV GD1406野毒株使小鼠免受Bartha-K61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为100%,免疫灭活PRV GD1406野毒株使小鼠免受PRV GD1406野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为40%。根据试验结果推测,PRV GD1406野毒株与Batha-K61株之间存在抗原差异性,现用疫苗不能有效抵抗PRV变异株攻击。本研究结果将为PRV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为研制PRV新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底以来,我国多个省份暴发了猪伪狂犬病,一些研究院所证实当前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疫苗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为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比较不同厂家猪伪狂犬病毒Bartha-K61疫苗株,以及与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在主要免疫原性蛋白之间的差异,选取了4个厂家的活疫苗Bartha-K61株,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进行测序,对Bartha-K61株gB、gC和gD这3种主要免疫原性基因以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变异株之间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Bartha-K61疫苗株与变异株gB蛋白序列中有23处特征性的差异,同源性为96.3%~96.9%;gC蛋白序列中有25处特征性的差异,同源性为92.7%~93.1%;gD蛋白序列中有10处特征性的差异,同源性为96.8%~97.3%;以gB、gC和gD氨基酸序列建立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artha-K61疫苗株与变异株分属两个不同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8.
2015年山东省烟台市某免疫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猪场暴发疑似伪狂犬病疫情,临床表现为妊娠母猪繁殖障碍,仔猪神经症状。脑组织病料样品接种BHK21细胞,分离获得1株伪狂犬病病毒(PRV),命名为PRV-YT株。该病毒株gE基因与JS-2012、HN1201和ZJ01株序列同源性为99.4%~99.8%,且位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选择70日龄PRV阴性健康猪接种PRV-YT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100%(5/5),均表现严重脑组织、肝脏与肺脏损伤,表明PRV-YT株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强毒株。本研究为制定猪伪狂犬病防控方案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056-2060
旨在深入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疫苗株PRV SA738侵染BHK-21细胞后,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时间及相关细胞凋亡因子表达情况。通过测定传统疫苗毒株Bartha-K61株和实验室人工筛选的gI-/gE-/PRV SA738病毒株滴度,分别利用2株疫苗毒株侵染BHK-21,采用原位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低剂量gI-/gE-/PRV SA738疫苗毒株和Bartha-K61疫苗毒株均延迟侵染细胞的凋亡。缺失疫苗毒株gI-/gE-/PRV SA738延迟侵染细胞的凋亡时间比Bartha-K61疫苗毒株时间长,但侵染细胞增殖速度下降。细胞凋亡后期最终细胞死亡,正常细胞细胞死亡后无凋亡小体。gI-/gE-/PRV SA738疫苗毒株和Bartha-K61疫苗毒株侵染细胞凋亡后期凋亡小体形成,并检测到膜结构。在病毒侵染早期细胞内关键凋亡细胞因子Caspase3表现为上调。Caspase-3参与了病毒侵染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正一、猪场信息福建某规模化种猪场,基础母猪800头,自2014年以来一直使用某疫苗厂家生产的猪伪狂犬病(PR)弱毒活疫苗(Bartha-K61株),猪群生产成绩稳定,健康状况良好,连续抽样监测显示种猪群gE抗体阳性率低于10%,并于2016年正式展开猪群伪狂犬病野毒免疫净化工作,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验收工作。二、净化技术路线1.监测。按照种母猪群10%、种公猪群100%数量采血,检测PRV-gE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们国家新发的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毒株与欧美国家猪伪狂犬病病毒经典毒株(Bartha-K61代表株)从基因型上来说,处于不同的分支,流行毒株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基因型,即基因Ⅱ型,而经典毒株属于基因Ⅰ型;但血清型并没有变化,Bartha株疫苗仍然有一定的保护力。现在,从爆发伪狂犬病的猪身上分离出的毒株来看,毒力普遍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04-409
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免疫过伪狂犬病疫苗的规模化猪场发生新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和死亡的现象,并已确定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感染所引起。为探究现PRV流行株特性,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从免疫过伪狂犬疫苗却暴发伪狂犬病的猪场分离到3株伪狂犬病病毒(分别为XP,QJ,LY株),并对其gE、gB、gC全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3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后分离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分析显示,3株PRV分离株的gE基因与2012年后分离毒株处在同一进化树分支上,而gB、gC则分别形成了独立的小分支,但仍处在同一较大分支上。我们对当地广泛使用的疫苗株HB-98和Bartha-K61活疫苗免疫血清与Ea,HNX株以及3株PRV分离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HB-98和Bartha-K61活疫苗免疫血清对早期分离株Ea株的中和能力高于HNX、XP、QJ、LY株,但在NX、XP、QJ、LY株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3株PRV分离株的抗原性与2012年后分离毒株无明显差异,而与传统毒株Ea株的抗原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同源重组,以伪狂犬病毒经典疫苗株Bartha-K61为骨架,将其gB基因替换为伪狂犬病毒变异株JS-2012的gB基因,经噬斑纯化、PCR筛选鉴定,获得重组病毒r PRV-BJB。体外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株r PRV-BJB与疫苗株Bartha-K61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和噬斑形态,可作为新型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4.
《中国猪业》2016,(8):9-9
<正>防控新流行的伪狂犬病疫苗应用三原则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可能是由伪狂犬病毒变异引起的,这种变异的病毒并没有出现毒力增强现象,只是抗原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防控伪狂犬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净化,建立伪狂犬病的阴性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应用应关注三点。一是注意疫苗株与流行毒株的同源性。鉴于当前流行毒株与Bartha株同源性低,使用Bartha-K61株并不可靠,建议选用与流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在绵羊上做攻毒试验,了解不同伪狂犬疫苗毒株对变异株攻毒后保护情况。结果显示目前市面上的疫苗Bartha-K61株(包括国内外的)以及其他毒株保护率只有0~25%。因此讲,现有国内外猪伪狂犬疫苗毒株均不能完全保护新流行毒株的攻击。1当前伪狂犬流行毒株毒力分析2011年以前,由于疫苗普遍接种并配合g E抗体鉴别诊断技术,临床典型病例已较少,很多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基本达到净化。2011年之后,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猪瘟标记疫苗—腺病毒/甲病毒复制子嵌合载体猪瘟疫苗(rAdV-SFV-E2),并证实该疫苗具有与C株猪瘟疫苗相同的免疫效力。为评价该疫苗与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联合免疫是否存在相互干扰现象,本研究将这两种疫苗联合免疫健康仔猪(n=5),同时设立单独免疫对照和阴性对照,免疫后利用CSFV强毒石门株进行攻击,并通过抗体反应、临床症状、病毒血症、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指标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rAdV-SFV-E2和Bartha-K61联合免疫后与单独免疫rAdV-SFV-E2均能够对致死性CSFV强毒的攻击提供完全保护(5/5存活),表现为无猪瘟特异性临床症状、无病毒血症、无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该研究证实,rAdV-SFV-E2和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同时免疫对rAdV-SFV-E2的免疫效果无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17.
依据GenBank中公布的猪伪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针对gI、gE、28K、TK四个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5条引物,并对野毒株SA株、gI-/gE-/PRVSA双基因缺失株和Bartha K61疫苗株进行了扩增,得到2061bp、1323bp、801bp和963bp特异性目的条带,其中BarthaK61疫苗株基因组检测最小浓度为136pg/μL。建立了针对野毒株和两种疫苗株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674-1683
2013-2016年期间,从云南陆良、富源、寻甸及西双版纳规模猪场经Bartha-K61疫苗免疫猪群中发生流产的胎儿内脏组织病料中成功分离获得4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分别命名为FY-YN-2014、LL-YN-2014、XSBN-YN-2015和XD-YN-2014株。经TCID_(50)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免疫保护试验及gE、gD、gC、TK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TCID_(50)分别为10~(-6.083)/100μL、10~(-5.75)/100μL、10~(-6.583)/100μL、10~(-6.5)/100μL。采用Bartha-K61疫苗免疫过的经产母猪血清样品对XSBN-YN-2015分离毒株进行微量病毒中和试验,其结果显示gB抗体阳性、gE抗体阴性的血清样品的中和效价在1∶16~1∶32之间,用gB、gE抗体均为阳性的血清样品时,其中和效价在1∶64~1∶128之间。4株分离毒株接种昆明小白鼠、家兔2~5 d后,均出现奇痒的典型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对健康非免疫断奶仔猪进行攻毒,同样出现伪狂犬病的典型发病症状,且能从脑及内脏组织中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并成功回收分离到病毒株。在昆明小白鼠上的LD_(50)分别是10~(2.625) TCID_(50)、10~(2.875) TCID_(50)、10~(2.625) TCID_(50)、10~(2.5) TCID_(50)。XSBN-YN-2015株在非免疫断奶仔猪(伪狂犬病病毒gE、gB抗体阴性)测得的LD_(50)=10~(5.33) TCID_(50)。XSBN分离毒株对免疫2次Bartha-K61疫苗的断奶仔猪的攻击试验结果显示,被攻击仔猪均出现高热、精神萎顿、厌食等临床表现,但1周后均能耐过并逐渐康复,提示Bartha-K61疫苗株免疫猪只对当前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云南变异毒株的攻击基本能够提供100%保护。4株伪狂犬病病毒云南流行毒株与近年来国内报道的TJ、HeN1、NH1201等变异毒株的gE、gC、gD及TK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均高度一致,同源性高达99%~100%,均分属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不过与早期的国内毒株SC、GDSH株,国外毒株Becker、Nia-1、CL15、Kaplan、Kolchis、Hercules、NIA3及疫苗株Bartha相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也未分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因此,4株伪狂犬病病毒云南流行毒株也属于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19.
彭兰丽  李海辉  颜爱  何德肆  曾焕 《养猪》2020,(2):107-110
2019年1月中旬,常规血清学监测显示湖北某伪狂犬病阴性猪场有转阳迹象,经朔源为一次外购精液所引起,立即淘汰疑似阳性公猪,并对全群公母猪普免某上市公司伪狂犬病变异毒株疫苗。1月下旬,猪场出现临床症状,母猪流产,新生仔猪有神经症状及死亡,对死亡小猪及流产胎儿胎衣进行病原检测,确诊为伪狂犬病病毒,同时对母猪群抽取血样进行抗体监测,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全群转阳。由于伪狂犬病野毒未能及时得到控制,怀疑疫苗存在问题,因此设计检测伪狂犬病病毒gB、gC基因引物,对分离毒株及疫苗进行测序,结果显示猪场分离株为变异株,但所谓的变异疫苗毒株确为Bartha株,据目前研究数据显示,Bartha株并不能完全有效抵抗变异株。从上述现象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伪狂犬病的防控之路将会更长,一是猪场自身管理问题,二是相关疫苗厂家存在欺骗行为,希望能引起行业的相关重视。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12):1-4
本研究旨在检测仔猪免疫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 K61株)后,抵抗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攻击的保护效果。取4~6周龄PRV抗体阴性仔猪,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1周后用PRV变异株(AH02LA株)攻毒,检测攻毒后临床症状、直肠温度、鼻腔排毒和肺部病变。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7 d均可以检测到gB抗体。攻毒对照组攻毒后出现典型伪狂犬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60%,所有猪只鼻拭子均检出排毒,所有猪只肺部均有出血、淤血等病变。免疫组的猪只攻毒后,所有猪只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部分猪只鼻拭子检出排毒,排毒持续时间缩短,排毒量显著减少,所有免疫猪只肺部未见明显病变。结果表明: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猪后对PRV变异株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