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花菜切茎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强 《河南农业》2009,(9):33-33
我们通过刻苦攻关。于2006年创造发明了黄花菜切茎繁殖及应用技术规程.为黄花菜繁殖找到了一条快速、高效、低廉、实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付强 《河南农业》2019,(4):11-11
<正>一、适用范围本规程仅用于国家或省级种子管理部门审定批准推广的黄花菜优良品种,野生或特征特性不稳定的品种不适合使用。本规程是由淮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通过多年研究黄花菜生物学特性制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权使用。二、规程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3.
黄花菜是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特种蔬菜,它的地下部分由根系和短缩茎两部分组成,在短缩茎和根系中贮藏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短缩茎上有侧芽,每年短缩茎上的侧芽萌发生长形成分蘖,生产中将其分开,成为单独植株,称为分蘖繁殖,这种方法的繁殖系数很低,五年生植株的繁殖系数一般为  相似文献   

4.
黄花菜属百合科萱草属经济作物.甘肃省镇原县黄花菜栽培历史在2 000 a以上,所产黄花菜以色泽黄亮、个头整齐、质地优良、味美色鲜、久煮不烂而居全国同类产品的首位,在国内享有盛誉,并远销东南亚.近几年随着黄花菜销量的不断增加和价格的不断上涨,种植面积发展较快,研究推广黄花菜快速扩大繁殖新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黄花菜属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的黄花菜繁殖方法有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以分株繁殖最为常见.近年来,一种新的繁殖技术--切根分芽繁殖法获得成功.试验表明,切根分芽繁殖法具有提高繁殖倍数、降低生产成本、成活率高、花期早、花蕾多的特点,值得推广.现将切根分芽繁殖新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花菜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但因高纬度地区繁殖系数低,种苗供不应求。为解决秧苗不足的问题.广灵县水利水保局1984年采用切根育秧的新技术,育黄花菜秧45.7亩,每亩出苗3.5万左右,繁殖系数达3.5左右。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自学 《农业与技术》2007,27(2):132-134
报道了黄花菜良种选育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及性状指标,指出了黄花菜良种繁育的方法、技术和措施,对黄花菜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 分株繁殖法 选择生长健壮的多年老黄花,从母株丛挖出一部分或全部根茎,抖去泥土,剪去根茎下部的老根、病根,并一株一株地分开,把根状茎的四周黄褐色衣毛扒去,露出主侧芽.每个根状茎保留2~3层新根栽植于大田。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以春秋两季为好,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无性繁殖方法。2 分芽繁殖法 黄花的根是肉状茎,每个肉状茎上着生许多小突起叫隐芽簇.每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87-590
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兼具食用、观赏和药用价值,为了提升杂交育种后代的繁殖速度,试验以黄花菜种子为材料,经过不同的预处理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进行无菌萌发,培养7 d后统计种子的污染率和发芽率;分不同生理苗龄建立适宜的炼苗体系。结果表明,浸泡24 h后剥去黑色革质外种皮和茸毛状内种皮,露出白色胚乳的预处理方式种子的污染率最低,为6%,萌发率最高,为80%;70%酒精30 s+0.1%升汞消毒处理5,10 min,种子的污染率均较低,分别为8%和6%,消毒10 min种子的萌发率低于5 min;植株自然高度在6 cm以上的,移栽20 d后统计的成活率为100%。试验可为萱草属植物杂交后代的快速繁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贵军  胥国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25-9727,9787
[目的]研究食品着色剂在黄花菜干制品应用中的着色剂筛选和配方.[方法]利用姜黄素、β-胡萝卜素、柠檬黄及日落黄4种着色剂进行配方对比法设计,对干制黄花菜的着色效果及内外品质进行了试验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通过对着色处理后的黄花菜色泽的感官评定、食用安全性及内外品质的筛选,发现以食用酒精为着色介质的姜黄素着色的黄花菜效果最好,优于其他3种着色剂;经感官评定,确定姜黄素为干制黄花菜的最佳添加剂,其配方剂量为姜黄素3.6 ~9.0 mg/kg、Vc 0.1%、柠檬黄0.25%、苋菜红0.15%.[结论]该研究为黄花菜干制后如何提高其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品质、商品率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简便有效的生产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花菜花期和产量性状较大的影响.[方法]在抽葶期,对黄花菜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与同组其他处理相比,GA3浓度为200 mg/L和6-BA浓度为500 mg/L 2个处理花蕾鲜重、长度和着花数均差异显著;NA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花蕾的鲜重,但花蕾畸形,着花数减少.[结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花菜花期影响较小,但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以泡发后的干制金针菜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即食性腌制熟食品的配方、工艺,利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配方与工艺方法,在即食风味金针菜的泡制过程中采用的工艺为:最适保脆浓度为0.050%的Ca Cl_2,煮制时间为5 min,泡制时间为6 h,食盐浓度为4%。各工艺条件的影响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食盐浓度、煮制时间、泡制时间、Ca Cl_2浓度。制得产品的特点是成品香气特别浓郁,风味独特,组织嫩脆,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薄层黄花菜的最佳干燥温度,将薄层黄花菜分别在60,70,80,90,100℃温度下进行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低于80℃时,干燥时间长(2~5h),干制品形态饱满,呈黄色;干燥温度高于90℃时,干燥时间短(1.5~2h),产品呈褐色的油条状,由此确定薄层黄花菜的最佳干燥温度为80~90℃.同时建立了薄层黄花菜干燥的数学模型MR=e^-re^n(r=e^-4.31 0.056T,n=0.522 0.01007T,T为温度),可较好地描述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率与干燥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以泡发后的干制金针菜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即食性腌制熟食品的配方、工艺,利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配方与工艺方法,在即食风味金针菜的泡制过程中采用的工艺为:最适保脆浓度为0.050%的CaCl2,煮制时间为5 min,泡制时间为6 h,食盐浓度为4%。各工艺条件的影响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食盐浓度、煮制时间、泡制时间、CaCl2浓度。制得产品的特点是成品香气特别浓郁,风味独特,组织嫩脆,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萱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萱草育种的研究概况,综述了花色、花型、花香、花期育种目标及杂交、倍性、分子育种方法,指出萱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缺乏对萱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品种间遗传差异减小、育种技术比较单一等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小白菜和大白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黄花菜根水浸提液对两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黄花菜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0.010 g/m L)的黄花菜根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的苗重、苗长和发芽指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大白菜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表现为促进作用;高浓度(0.020、0.025 g/m L)的黄花菜根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苗重以及苗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大白菜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根重表现为抑制作用;浓度为0.015 g/m L的黄花菜根浸提液对小白菜的发芽指数和苗重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大白菜的苗长和苗重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分析黄花菜种苗繁育方式及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对组织培养中各个技术环节及黄花菜栽培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花菜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花菜V脊菱蜡蝉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新害虫,无防治技术报道.5 a来的研究、试验表明在采取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防止害虫传播、扩散的基础上,进行重发区毁园改种、提早齐泥割苗并清除杂草、冬季翻土捣碎、成虫羽化时行间松土、间种多毛作物、灯光诱杀成虫和适时开展化学农药防治,可有效控制害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