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花萎蔫综合症初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近几年山西棉田新发现一种病害,其主要特征是:病株叶片发蔫,叶色褪淡;病株可正常开花结铃,病铃呈红紫色,铃壳变软易裂;棉纤维发育很差,品质各项指标都降低,棉子只有胚,少有胚乳。据测算,病株平均单株减产51.5%~89.6%,子指降低4.5~6.2 g,衣指降低2.2~5.2 g;田间发病株率7.4%~34.8%时,减产率0.5%~28.5%,呈现发病株率越高减产越多的趋势。该病目前在山西省多个品种多个地块较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2.
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病原物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棉花萎蔫综合症是棉花上出现的新病害,通过3年4个单位用PDA平板培养基多次分离培养,没有培养出真菌性致病病原物。结合其症状及田间表现认为,可能属于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3.
 棉花萎蔫综合症是山西地区发现的新病害。本文归纳了该病害的发生期和病株分布、株型、顶部叶片、幼蕾脱落、开花结铃,病铃色泽、硬度、吐絮、纤维品质、种子等的特征,初步研究,病株和病子分离不到致病性真菌,且播种病株种子不一定引发该病害。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类及红叶茎枯病症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以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田间病情调查为基础,研究了棉花黄萎病田间病情调查的抽样方法,分析了不同抽样技术的抽样误差。结果表明,棉花区试田间病情调查结果与人工病圃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抽样规模和抽样方法对品种的抗病性评价有显著影响;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田间黄萎病病情调查,应该采取3个区组、全区逐行调查的方式进行;采用逐行计算病情指数的方法,能够通过统计方法剔除取样行间误差,提高品种间病情指数估计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以2003-2010年山西省棉花区试参试材料为样本,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携带的标记基因NPTII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而目的基因抗棉铃虫性能呈下降趋势;棉花新病害萎蔫综合症严重影响棉花产量;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产量构成因素中铃重上升,而衣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波动,棉种生产企业产种量的增加,国内棉种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致使棉种市场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据市场调查,2010年春季,在长江流域棉区多数县的市场上,棉花品种有几十个,个别县高达100多个。品种虽多,但是农民仍在为选购不到好的棉花品种而犯愁,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新品种权保护现状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2005-2010年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中棉花品种申请与授权情况,申请数量200余件,年度间申请数量呈现下滑趋势,申请总量较小;授权90余件。我国棉花新品种权保护现状存在保护费用较高、保护价值不高、维权难度很大等问题,建议增强品种保护意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以期推进我国棉花新品种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陆中30是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从石91-19×锦科19的后代中在病圃选育而成.2003-2005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2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06年58号.2006年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公告号为:CNA003314E.  相似文献   

9.
棉花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成果物化的同时,对技术支持具有高依赖性。一个新品种育成到应用,从成果转化阶段层面需要经过品种和技术的示范、推介、被认知和应用;从技术层面要经过技术示范、熟化和再优化;从物化成果传递层面要经过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用种。棉花新品种成果转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技术动态支持的依赖。  相似文献   

10.
敦棉431是甘肃省敦煌种业种子开发中心和新疆石河子农业科技开发研究中心联合选育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是1997年以新陆早6号为母本,以G642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南繁北育、病圃筛选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棉花区域试验是根据统一的规范与要求,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棉花新品种的丰产性、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根据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明确新品种的适应范围,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山西省中熟棉花区  相似文献   

12.
13.
比较分析2009-2013年江苏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枯、黄萎病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但抗枯萎病品种比例起伏不稳。2010和2013年的枯萎病抗性水平最高,达到抗及高抗枯萎病水平的品种(系)比例占当年参加鉴定样次的50%以上。参试品种的抗黄萎病性水平较低,但近5年来参试品种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逐年稳步提高,耐黄萎病的品种(系)比例逐年上升。常规品种与杂交种抗病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林玲  张昕  邓晟  王卿 《中国棉花》2018,45(7):32-34
分析2014―2017年长江流域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简称“区试”)中棉花品种(含品系及杂交组合,以下统称“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的枯萎病抗性较高,在2015年和2017年长江流域区试以及2015―2017年江苏省区试中,抗及高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比例占当年参加鉴定品种的50%以上,而且2015―201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的棉花品种对枯萎病抗性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参加长江流域区试的棉花品种。除了2017年的长江流域区试和2016年的江苏省区试之外,中熟杂交种对枯萎病抗性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近2年参试棉花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变大,高抗枯萎病和感枯萎病的比例都增加。因此,对棉花品种的枯萎病抗性鉴定还应从严把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09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组合)的资料,对比分析了杂交棉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发展趋势及变异性。结果表明:河南棉花杂交种的品质性状更加优化,且较稳定,但马克隆值较大;植株趋于高大,第一果枝着生节位升高,枯萎病抗性下降,黄萎病抗性略有提高;产量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中衣分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2~75.0;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为中等水平,抗病品种(系)所占比例为3.6%~24.6%,呈逐年升高趋势,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为22.3~31.1;参试品种(系)的总体兼抗指数(rFV)为11.4~17.4;各年度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高于杂交棉品种(系),但2类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2~75.0;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为中等水平,抗病品种(系)所占比例为3.6%~24.6%,呈逐年升高趋势,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为22.3~31.1;参试品种(系)的总体兼抗指数(rFV)为11.4~17.4;各年度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高于杂交棉品种(系),但2类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