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寅虎 《作物研究》1992,6(1):45-45,4
1901年,益阳地区中稻蓄留再生稻面积2.1万亩,头季平均亩产538.9kg,再生稻平均亩产159.9kg,两季合计亩产698.8kg。千山红农场连片种植582.5万亩,头季平均亩产550.6kg,再生稻平均亩产187.3kg,两季合计亩产737.9kg。其中该场一分场七队农户秦再奇种植2.0亩汕优63蓄留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510.0kg,再生稻平均亩产305.0kg,创益阳地区再生稻单产最高纪录。展示了益阳地区再生稻生产有着很大潜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2.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温光水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量109. 8千卡/平方厘米,80%保证率≥10℃积温为5059.2℃,年降雨量1151.1毫米,是双季稻的适宜种植区。但由于受生产条件等的制约,有近30万亩湖田至今仍一年只种一季中稻,复种指数低。1984—1987年荆州地区农牧业局高级农艺师邓凤仪用杂交稻作再生利用研究获得成功,我市于1988年引入示范种植2000亩,头季亩产498公斤,再生稻亩产205公斤,两季会计703公斤,比一季中杂亩增153. 5公斤,增总产30.7万公斤。1989年种植31920亩,头季亩产51.5公斤,再生稻亩产244公斤,两季合计759公斤,比一季中杂亩增204…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福建省最大的再生稻示范片──龙溪麻泮、北宅3560亩连片再生稻,1996年12月通过省市县三级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401公斤,加上头季稻亩产674公斤,全年亩产1075公斤,居全国领先水平。水稻亩产超吨  相似文献   

4.
一、杂交中稻-再生稻亩产吨粮的可行性福建有单季中、晚稻460万亩左右。调查发现,在温光资源利用上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的稻田达150万亩以上,可用来培植中稻-再生稻。1988年泰宁县用汕优63培植中稻-再生稻1.132亩,头季亩产530公斤,  相似文献   

5.
德蔗2007系列自育品比试验参试种八个,经过一年新植一年宿根品比试验结果:德蔗07-7新植亩产9140kg,居第二位,宿根亩产10260kg,增产极显著,居宿根第一位,新宿平均亩产9700kg,新宿全期平均糖分13.24%,新植亩含糖量为1129kg,宿根为1631kg,居试验第一位,平均亩含糖量为1380kg,农艺性状表现特好,表现高产稳产,2012年春在旱地进一步试验示范;德蔗07-36新植亩产7520kg,宿根亩产8500kg,增产极显著,居宿根第二位,新宿平均亩产8010kg,新宿平均糖分11月为14.23%,12月为15.70%,1月为16.64%,2月为17.58%,全期平均16.04%,比对照高1.22个百分点,新植亩含糖量为1179kg,宿根为1523kg,居试验第二位,平均亩含糖量为1351kg,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早熟高糖,宿根高产,2012年春已作为早熟高糖种进一步示范表征,其它材料综合性状表现不好:开花、蒲心重,故不再扩繁。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1995,(1):117-125
1992至1995年在永川,铜梁,巴南,大足和九龙坡等区进行了《再生稻亩产250公斤栽培技术规范》中试,累计面积14,667.45亩。平均亩产:头季稻569.96公斤,再生稻244.84公斤,比同地区示范前的1991年头季509.92公斤,再生稻151.7公斤分别增产60.04公斤和93.11公斤,两季亩增产153.15公斤。  相似文献   

7.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8.
1991年,福建省尤溪县团结乡文峰村罗孝銮和罗享国种植的1.0145亩和 1.0488亩的汕优63,经省、市、县科技人员验收头季稻亩产764.25kg和791.85kg;再生稻亩产531.15kg和540.95kg;全年亩产1195.4kg和1332.8kg。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头季稻的种植与管理 汕优63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3月8日播种,亩播10kg,秧田底肥亩施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10kg,1叶心期喷300ppm多效唑,并施好立针肥,断乳肥.插秧前6天挖沟作垄,沟宽23.3cm、沟深26.7cm。垄宽133cm插9行,栽植规格为15m×16.7cm4月12日插秧,秧龄35天,每株带4~6个分家,用钙镁磷肥沾秧根带上钱插.亩插1…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作为一种新的水稻耕作制度,在武夷山市已得到大面积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稻瘿蚊"的迁入危害和再生稻技术的引进推广利用,武夷山市中稻-再生稻的种植面积从1988年的133.3~200hm2发展到现在的3 800hm2,约占稻田面积20%;产量水平(头季稻 再生季,下同)从1988年的550kg/667m2提高到现在的700 kg/667m2,递增27%;成功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现在的89%,提高19%~29%.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0月6日省作物学会水稻学组组织有关单位八位同志前往湖北,实地考察了湖北省农科院的再生稻高产现场,并观看了1985年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幻灯片。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从“IN40”中选择一特殊变异株培育而成再生稻新品种“40—1”,1984年在本所试种1.14亩,获得成功(头季稻亩产520.8公斤,再生稻亩产311.4公斤,两季亩产832.2公斤)。1986年在黄岗县及龙感湖农场各示范种植200亩,再次获得成功。黄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思茅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的旱种试验.孟连县1986年种植97.5亩,平均单产达253kg,比当地常规良种亩增139kg。1988年示范7682亩。平均单产达331,15kg比该县1987年陆稻平均单产102亩增229.15kg,井出现了558.2kg的高产典型.全区1992年种植 51984亩,平均单产252kg,比全区平均单产增产150kg以上。1988~1992年累计种植1231万亩,获总产3188.5万kg,平均单产258.9kg,每亩增产158.9kg,5年增加产值1369.7万元。杂交水稻旱种主要技术是:1因地制宜,选准组合 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选用不同的杂交组合,充分发挥品种的内在优势.如海拔1100m…  相似文献   

12.
汕优72     
该组合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其恢复系“明恢72”是用(C堡×N)F4×明恢63选育而成的,为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 一、产量表现:1986年所内品比,汕优72比汕优63亩增25公斤,增产5.6%。1987年与汕优63平产,1988年参加三明市连晚区试,亩产470.03公斤,居首位,比汕优63亩增9.27公斤,增产2.01%,且比汕优63早熟4天。1988年参加湖北省中稻预试,亩产557.34公斤,比汕优63亩增4.36公斤,增产0.62%。浙江庆元县种子公司单晚观察试验,汕优72与汕优63平产,大田示范4.05亩,平均亩产518.95公斤,其中隆宫乡刘刚军户亩产达623.4公斤。沙县种子公司示范7.9…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晚稻产量。浙江省在利用籼型杂交水稻的同时,积极发展粳型杂交水稻生产.经过10多年育种攻关和试验示范,已筛选出可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组合有七优2号、七优6号等.1992年全省种植杂交粳稻10.72万亩,在生育期间,虽遭受了16号和19号2次强台风和洪涝灾害,产量不及上年,但在同样受灾情况下.杂交粳稻却比杂交籼稻和常规晚粳获得较好收成.例如黄岩市14500亩杂交粳稻,平均亩产达485kg,比常规模糯稻亩产452kg,亩增33kg,增产率达73%,其中省“攻三千”课题1.118亩七优2号试验田,平均亩产568.84kg,比协优46的455.8kg,亩增产113.05kg,增…  相似文献   

14.
饶鸣钿 《中国稻米》1994,1(2):18-19
1993年福建省沙县高砂乡柳源村612亩汕优63中稻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测产验收中稻平均亩产625.2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389.1公斤,两季亩产1014.3公斤,其中184亩再生稻平均亩产472.9公斤,首次实现我县中稻一再生稻大面积亩产超吨粮的再生稻连片百亩以上亩产超《纲要》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宁夏甜菜分布在引黄灌区的银川平原,原料区耕地总面积为380万亩。从1970年银川糖厂正式投产到现在,甜菜业的发展很快,1970~1988年19年中,甜菜播种面积由1.34万亩增加到19.8万亩;总产量由0.42万吨增加到45.8万吨。宁夏甜菜糖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甜菜亩产的提高而含糖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到80年代亩产仍处长期徘徊的局面。19年来,宁夏甜菜亩产由1970年的314kg提高到1988年的  相似文献   

16.
宁乡县1983年冬开始推广大麦、双季(双杂)稻这一耕作制度,经过连续三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83—1985年度,沙坪乡黄合村123.86亩大麦,两年平均亩产208.5公斤,双季稻(部份早、晚杂交)平均亩产869.4公斤,三熟两年平均亩产1077.9公斤;1985—1986年度沙坪村示范基点50.24亩大麦,平均亩产251.8公斤,早晚稻全部采用杂交稻,早稻亩产542公斤,晚稻亩产538.5公斤,三季全年亩产1332.3  相似文献   

17.
杂交中稻—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单季中稻区改一季稻为中稻一再生稻,单产普遍比单种提高50%~70%。但再生季单产水平相距颇远,大体可分为四个档次,即低产:<3000kg/hm2;中产:3000~4499kg/hm2;高产:4500~5999kg/hm2;超高产:≥6000kg/hm2。为使再生稻产量向更高的目标进取,挖掘再生稻的巨大产量潜力,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现就再生稻高产与超高产、实现两季“亩产超吨粮”(st/hmz)的可行性及技术阐述于下:(-)“吨粮田”开发的可行性福建省经7年的试验示范,已有300O多公顷中稻一再生稻田达到两季“亩产超吨粮”(l儿mz)。其中,头季稻平均单产10…  相似文献   

18.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19.
泸县是四川盆地双季稻主要栽培区域之一,杂交晚稻历来以水田多蘖秧为主。近年,部分农民从节约秧田出发开始自发地搞旱地多蘖秧。1992年,县农技部门在调查总结农户的“晚杂”旱育多蘖秧经验的基础上,在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指导下,借鉴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早稻旱育秧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了杂交晚稻旱育多蘖秧技术。据统计,1992年全县示范杂交晚稻旱育多蘖秧3.32万亩,旱秧栽插面积占晚稻的17%;其中,在通滩镇、胡市镇设置的同田对比试验结果,旱育多蘖秧平均亩产313kg,比水育多蘖秧亩增产23kg,约增产7.9%;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1 杂交晚稻…  相似文献   

20.
协优10号(协青早A ×密阳46,原名协优4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稻组合联合体等单位配制而成。1987年参加浙江省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0.2公斤,比汕优6号增产6.62%;1988年省区试亩产482.41公斤,比汕优6号增7.93%;1988年浙江省示范面积3.77万亩,其中龙游县2万亩,亩平4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