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影响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因素,以湖南省优质晚稻玉针香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基质和药剂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⑴播种量150g/盘与125g/盘和175g/盘相比,其苗高适中,秧苗茎基宽和地上部鲜重较大,单株平均分蘖数相对较多,且秧苗移栽后的结实率最高,单株产量最大,具有高产、稳产的潜力;湘晖基质的壮秧、增穗、增产效果优于田土。⑵整体而言,配方I药剂(30L水对1包25%有效成分含量的咪鲜胺和3包5%有效成分含量的烯效唑混合)浸种后不清洗种子,以及播种前于秧盘内的麻育秧膜上喷施配方II药剂(配方I药剂和40g尿素混合),秧苗健壮度较高,分蘖能力较强,且秧苗移栽后的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育秧方式,单株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李锋 《种子世界》2016,(2):40-41
正1.秧苗培育"好秧八成收",健壮的秧苗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由于有机水稻应用水层除草技术,所以有机水稻秧苗最适宜选用钵育大苗,其秧苗素质坚挺、叶直立、茎粗、淀粉积累多、断根移栽后不萎蔫,新根数量多,返青快,很快进入正常生育状态,且植株高大适应深水灌溉。旱育大苗壮秧标准:秧龄35~40d,叶龄4.1~4.5叶,带1~2个分蘖,株高17cm左右,中茎长不超过3mm,第1叶鞘高  相似文献   

3.
水稻秧苗各部器官的建成,都要经历一个分化生长的过程。秧苗素质的优劣,对正在分化中的器官起着很大程度的制约作用,并影响这些器官出生后的功能。叶蘖同伸壮秧,以蘖代苗,少用秧苗,节省种子:移栽后,新根出生早而多、吸肥力强,返青快,分蘖早、穗多;茎生长粗短,体内大维管束多,易形成大穗,粒多粒饱,产量高,但我国熟制复杂,品种类型繁多,不同类型品种,对秧龄长短,秧苗形态以及生理状态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用叶龄模式情导育秧,对适龄的壮秧及其培育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明确的指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省依兰县稻作技术已由直播逐渐向育苗插秧栽培发展。水稻育苗技术经历了水育苗、湿润育苗、旱育苗3个发展阶段。水稻旱育秧技术是利用水稻苗期较耐旱的生理特性,实行严格控水旱育,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在秧苗培育上更重视稻株地上地下同时发展,培育良好的根系,增加秧苗抗逆性和抗病性,整体提高秧苗素质,培育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的壮苗。旱育秧苗移栽后无缓苗期,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烟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最适移栽秧龄,特设立不同秧龄移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各处理在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和分蘖动态上的差异.烟后水稻适当缩短秧龄,提早移栽,秧苗起发快,低节位分蘖多,穗型大,产量高;而且具有省工、省秧田和提早成熟的作用.烟后水稻强化栽培的秧龄以15~20 d为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毯状苗形成壮苗的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油菜毯状苗培育方法,为生产上培育高质量油菜毯状苗提供依据。本文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二因素试验,分析其对秧苗存活率、绿叶数、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大,秧盘存苗数显著降低,叶片数、绿叶数减少,地上部干重减少,地下部干重减少的幅度更大,根冠比下降;同时,根颈和苗高变长,秧苗充实度下降。密度过小,虽然毯状苗的素质提高,但不利于秧苗成毯和移栽,移栽后的密度也不能保证。因此,综合考虑毯状苗素质、适合机械化移栽和栽后的效果等方面,在晚稻茬口需要苗龄为30~40 d左右时,播种密度在800粒盘-1的基础上喷施3 g L-1尿素溶液是培育毯状苗壮苗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7.
寒地水稻钵育摆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丽敏 《作物杂志》2002,18(6):34-35
钵育摆栽是近几年来在寒地稻区大面积推广的一种旱育稀植技术,是利用带有钵体的塑料育秧盘进行育苗,本田进行摆栽或抛秧。由于秧苗基部带有土坨,在起苗运苗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对秧苗根系的损伤。因此,插秧后不缓苗,几乎没有返青期,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积温利用率,对于有效积温略显不足的寒地中晚熟水稻品种来说,作用巨大,意义深远。同时,由于秧苗插植时根部入土浅,有利于秧苗早分蘖、多分蘖,有效地提高了低节位分蘖的利用率,为创高产打下了良好的生理基础。1 栽培管理1.1 置床育苗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钵育秧盘规格一般为61cm×33cm,孔眼数在240~590个。苗床的尺寸可依据所使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免耕不同移栽方式效果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时水稻免耕不同移栽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器插秧无明显缓苗期,秧苗生长整齐、长势好,分蘖成穗率高、结实率高,产量表现为620.4kg/667m^2,比免耕抛秧增10、42%。  相似文献   

9.
针对抛秧持有的秧苗直立过程,以洗根手插为对照,研究了抛秧稻活棵立苗及其生理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抛秧稻带土秧苗抛后,平躺小苗、中苗、大苗一般分别在2-5、5-6、7-10天内直立。在活棵立苗期间抛秧稻苗体内水分、养分及肖合等状况明显优于同质洗根手插苗。根、叶、蘖等生长在数量、质量上也优于同质洗根手插苗。抛秧稻缓苗恢复的先后顺序为发根、出叶速度加快,体内养分含有率及干物重的递增。秧苗素质、苗龄、带土状况、苗姿以及水、温等一些内外因素均对抛秧稻活棵立苗有不同程度的间接或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对杂交中稻秧苗的增蘖壮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效唑(MET)是我国研制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连作晚稻秧苗,控制稻苗徒长、促进分蘖和根的生长,防止移栽后败苗,增强抗逆能力,从而达到增产的作用。1988年我们结合四川省秀山县水稻“丰收计划”的实施,针对当地育秧实际,进行小面积试验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连作晚稻夏季育秧期气温高,秧龄又长,因秧苗徒长,移栽时苗体过大,栽后败苗严重,不利于争季节创高产。自推广连晚杂交稻以来,上述问题更显突出。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有控制稻苗生长,促进秧田秧苗分蘖,防止移栽后败苗等效应,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多效唑对连晚秧苗的控长促蘖效应与栽培、气温条件等有关,在一般连  相似文献   

12.
秧田是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温床",秧田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稻秧苗素质和稻谷产量。然而,有的农户对秧田的质量重视不够,经常选用肥力差、土壤团粒结构不良、土层浅的田块做秧田;有的甚至连续长期使用同一块育秧田,且用养脱节,导致秧田耕层变浅、土壤板结、养分变少,秧苗出叶缓慢、黄锈根多、分蘖少、长势差、易感病等问题。要想提高水稻秧苗质量,就必须注重秧田的土壤改良与培肥。一、土壤改良与培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最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肥、松、厚"环境。"肥"是指培肥后秧田养分充足,营养成分全面;"松"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 PS)在连作晚稻长秧龄机插中的有益效果。本试验以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标准9寸秧盘横向16条(PS-16, 45.7 g盘–1)和18条(PS-18, 60.5 g盘–1)精准条播,并以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 BS, 60.5 g盘–1)作为对照,同期播种,设置20、25、30和35 d 4个机插秧龄,比较分析各播种方式水稻秧苗素质、机插特性、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精准条播提高秧苗群体透光性,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提高了长秧龄秧苗的素质,增加了带分蘖秧苗的比例,其中PS-16秧苗素质最好,带分蘖秧苗的比例最高。(2)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显著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取秧2~3株苗比例,PS-16和PS-18间差异不明显。秧龄延长增加机插秧苗伤根程度和伤苗率,降低秧苗存活率,其中PS-16的伤根程度和伤苗率增加幅度最小,机插秧苗存活率最高。(3)机插秧龄延长增加了秧苗缓苗返青天数进而推迟水稻生育期,各机插秧龄下, P...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微肥对粳稻品种‘辽粳401’秧苗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含有Si(40%)、Mg和Ca(8%)的赛众土壤调理剂为微肥,分别以秧苗期育苗基质和移栽前基肥形式配施,研究了秧苗期和移栽后的秧苗素质、根系特征、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微肥显著提高秧苗茎基宽、SPAD值,保障移栽时期叶龄、株高,增加移栽后返青情况、分蘖能力、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物质重,改善移栽后根系特征;秧苗期微肥施用量较小、经济成本低,为30 g/盘最佳;尽管移栽后在450 kg/hm2微肥施用量水平最高,但较300 kg/hm2微肥施用量水平增长不大;考虑到经济成本,秧苗为30 g/盘在300 kg/hm2施肥水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水稻大苗带土移栽是一项改进技术。当秧苗从秧田拔出后,不经洗秧而直接带土插入大田。1983年试验带土移栽较常规插秧亩增产138.5公斤。近年来,经示范推广获得成功,每亩平均增产16.42%。 水稻秧苗带土移栽操作简便。损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推广多年,2006年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应用面积占本区水稻总面积的91%。推广此技术后,全区水稻单产增加441kg/hm2。但多年来,旱育秧苗床出现黄僵苗、黄(白)化苗、死苗,影响着水稻肥床旱育秧秧苗素质的提高和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其中在城南、黄码等乡(镇)的水稻肥床旱育秧每年出现黄(白)化苗,其发生时间在5月25日左右,秧苗叶龄在4.5叶左右,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失绿呈现白色,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秧苗逐渐死亡。如果提前移栽到大田,秧苗可逐渐恢复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在狠抓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培肥的基础上,在城南、黄码乡(镇)进行了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防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自 1992年引进贵州试验示范成功后 ,由于增产效果显著 ,迅速在全省各地推广开来。但由于按原栽培模式 ,播种 2 2 0 g/m2 谷种 ,3 5叶移栽 ,秧龄仅2 5d左右 ,只能适宜旱涝保收的早茬田 ,而我省稻田多为稻油 (麦 )两熟 ,望天田较多 ,一般水稻最佳播期至油菜 (小麦 )收获插秧为 45~ 5 5d ,部分地区需秧龄在 6 0d左右。因此 ,贵州水稻旱育稀植必须实行大、中、小苗配套。为此 ,对水稻旱育秧不同播种量下 ,秧苗叶片生长动态、分蘖滞增叶龄期及秧苗素质进行了研究 ,以贵州水稻旱育稀植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与移栽叶龄和秧龄…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Multi-Effect Triazole,以下简称MET)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MET对秧苗的主要生物效应有:控制秧苗徒长、促进秧苗分蘖、减轻移栽后败苗。MET的主要生理作用在于提高稻苗吲哚-3-乙酸-氧化酶(IAA-  相似文献   

19.
一壮秧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壮秧比瘦秧的干物质积累多,根系发达,抗逆力强,移栽后发根快,分蘖早,成穗率高。实践证明,壮秧可以增产10%左右,早熟2—3天。从各地大面积生产来看,秧苗不壮,是比较普遍的。在早稻和中稻的育秧期间,经常出现低温阴雨,管理不当,温度和氧气条件不足,容易造成扎根不良,生机削弱,还有不同程度的烂秧,不仅损失谷种,延误农事季节,  相似文献   

20.
氮素与土壤类型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2种类型土壤中氮肥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试验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黏质土和砂质土2种土壤类型,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4个氮肥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黏质土为基质育秧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大于砂质土培育的秧苗,更有利于秧苗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干物质量的积累及对养分的吸收。播后20~30d期间,黏质土培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砂质土培育秧苗生长规律与黏质土处理基本一致,25d前秧苗生长缓慢,而在25~30d期间,秧苗迅速生长,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不足。施氮量在4g/盘条件下,秧苗素质、根系形态与干物质量最佳,黏质土、砂质土培育秧苗总吸氮量最大分别为4.24、4.03g/盘,故施氮量4g/盘可以满足秧苗对氮素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