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浅析转基因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 《种子世界》2004,(10):56-57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关于转基因的研究和对其安全性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因为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把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某种生物,人们对转基因育种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并不了解,无法预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由此产生许多疑问和担心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着力打造“籽种之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在十一五时期,北京就在全国率先确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基因或经修饰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而产生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出来的农作物称为转基因作物。近年来,转基因农作物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潜在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解决未来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范云六院士强调:转基因育种我们不能再落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认为:转基因育种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竞争焦点。以重要功能基因为核心的转基因技术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相似文献   

5.
离子注入——改良转基因植物性状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海秋  武宝山  金湘  毛培宏 《种子》2006,25(9):78-79
植物转基因育种具有其它各种育种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目的基因以外的性状仍需改良.离子注入是一种新兴的诱变育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物种的遗传改良,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离子注入,将是改良转基因植物性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0,(3):5-6,9
2010年1月31日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是我国发展农业转基因技术、打破跨国公司垄断、抢占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的成功事例,其推广应用已走过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大畴研究员系统回顾了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历程,并以史为鉴,对我国转基因作物育种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很快,而目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开展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转基因植物育种过程中分子检测的三个阶段应用的方法进行了概迷.  相似文献   

8.
<正>1国外水稻育种研究现状进入21世纪,由于跨国垄断资本的输出和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育种业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发达国家育种业面临全球化、产业化、高技术化。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基本由美国主宰,特别是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育种最引人注目,美国在玉米育种上,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育种方法,基本上实现了高品质、特用专用、高产量、多用途的转基因育种,实现了目标育种和定向育种。国外水稻超新育  相似文献   

9.
唐勇 《分子植物育种》2024,(4):1164-1169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欧洲联盟三个代表性地区的转基因生物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这些法规在审批、标识、种植和销售等方面的异同。中国的法规强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美国注重市场自由度,欧洲联盟重视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这些法规不仅影响了各国的转基因生物管理和监管方式,也对生物育种产业产生了激励和限制。未来,技术创新将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但仍需面对法规不确定性、公众认知、环境风险和国际贸易问题等挑战。通过国际协作和科技创新,生物育种产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农业和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转基因作物与基因自由重组作物在生物学及农学专业方面做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使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有理性的认识,从而使人们科学认识生物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马骊 《分子植物育种》2023,(6):1906-1912
转基因技术促进了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产量、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以及食品质量。同时,转基因技术显著地减少了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有效地减轻了农业对环境的压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尽管转基因作物需要经过严格安全评估后才会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但由于基因流动、对非目标生物的不利影响、抗药性杂草和昆虫的进化以及毒性和过敏原性等因素的潜在风险,公众对转基因作物仍存在担忧,导致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较低的接受度。为了解决与转基因作物相关的一些主要问题,科学家正在试图用新的替代技术,如近缘转基因、种内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用于作物分子改良。本研究综述了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专利保护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水稻的抗虫、抗病、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良转基因育种研究现状,并且展望了水稻转基因育种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臧传军  王辉 《种子科技》2004,22(6):340-341
随着生物技术的日趋成熟,转基因育种技术已成为农作物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转基因农作物的应用推广现状、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应用、转基因产品检测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曹永强孙   《作物杂志》2014,30(1):9-14
阐述了回交在转基因作物育种中应用的必要性、基本原理与方法程序,介绍了对回交后代材料进行鉴定、筛选的技术,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回交育种中存在的“产量阻碍”和“产量滞后”问题,并对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基因累积技术进行了探讨。本文可为基因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有机结合提供理论参考,对转基因作物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全球和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贡献。随着农杆菌介导法等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耐干旱和品质改良转基因玉米。同时,通过将多基因聚合转化和常规玉米育种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快速有效的玉米转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不断培育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促进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作物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在农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可观效益。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可利用的目的基因、可改良的性状逐渐增多,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使作物改良简单化、精准化。转基因作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种植面积增加,转基因产品的流通速率明显提高。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数据分析得到国际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针对转基因大豆的技术应用和研发成果进行了汇总与讨论,总结出现阶段我国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中国转基因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民培训中的教学创新与探讨,揭开了转基因种子、转基因食品的谜团,要科学对待转基因育种的作用,消除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人类首次试种成功转基因作物以来,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已占到世界总耕地面积的2%,转基因生物已达120种左右。在我国,目前也出现了转基因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转基因作物。然而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科学上尚没有明确的定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都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技术自产生以来因为生物安全而被关注。本文对转基因的育种过程的回交转育、选择、标记辅助选择、资源保护、生物安全、育种者责任、法律规定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概括和总结。希望育种者能够在进行转基因过程中明确自身责任,按照法规行事,提高育种技巧,更好更安全地利用转基因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0.
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是新兴的保健型农作物,生物新技术育种发展很快。转基因抗虫甜玉米品种于1998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商品化生产,商品化率提高10%。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将花丝抗虫基因、耐寒基因、抗矮花叶病基因、幼苗长势基因和甜玉米食用品质相关基因等定位到相应染色体上。利用甜玉米作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分子标记应用资源特征鉴定研究也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