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联烽 《林业科技》2011,36(1):56-58
通过时南方集体林区县——永安市桉树造林状况以及群众反映桉树造林导致土壤板结、林地土壤肥力下降、抑制林内其他植物生长和造成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正视桉树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推广桉树混交造林与平衡施肥技术,引导种植户采用科学的桉树造林、经营管理方式,促进桉树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方集体林区县-永安市桉树造林状况以及群众反映桉树造林导致土壤板结、林地土壤肥力下降、抑制林内其它植物生长和造成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正视桉树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推广桉树混交造林与平衡施肥技术,引导种植户采用科学的桉树造林、经营管理方式,促进桉树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以缩减桉树人工林的占比、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为目标,平和县从政策上引导桉树经营业主在桉树采伐后的更新造林中去桉树、营造乡土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文章在近自然经营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营造林技术影响和林间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对桉树采伐迹地炼山造林不炼山造林两种更新造林模式在生态恢复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桉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桉树是所谓的"抽水机"、"抽肥机"等生态问题,主要是人们不科学地进行桉树造林措施和种植管理造成的。提出了严禁将水源涵养区、陡坡水土易流失地等作为桉树造林地,将桉树与其他天然林或次生林镶嵌种植,可克服所谓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漳州发展桉树实践的调研,认为:在经营理念上,注意桉树与乡土树种实行嵌合式造林,短周期与长周期结合培育中大径材,速生桉树与珍贵桉树相结合发展,木材利用与生态利用相结合考虑;在营林措施上,推广近自然经营、营造复层混交林、保护乡土植被、改良林地生态环境;在宏观管理上,坚持科技先行、政策引领、产业带动。这些做法对桉树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7.
桉树人工林经营技术要点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阐述速生桉树山地造林的林地选择、密度确定、造林、防虫、施肥、幼林抚育、郁闭后管理等营林技术要点。并就福建发展桉树略做展望思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桉树种植过程要结合营造技术的具体要求,合理化践行管理策略。分析了桉树精品林的林地选择及良种选择,从林地整理、造林密度的选择、造林整地、苗木处理、抚育管理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桉树精品林的营造技术,旨在为相关地区桉树精品林营造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桂中地区低丘林地进行竹柳和桉树造林试验,研究显示:竹柳造林成活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造林0.5 a平均成活率为71.3%,造林1.5 a后降低50%,成活率仅为桉树的37%。竹柳造林0.5 a时,平均苗高为60.2 cm,造林1.5 a平均苗高达186.6 cm,1.0 a平均生长量达126.5 cm。竹柳造林1.5 a时不同坡位之间的苗高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下坡苗高生长量是中、上坡的1.2、1.5倍。造林0.5 a时,桉树平均树高(193.6 cm)是竹柳(60.2 cm)的3.2倍,且高于造林1.5 a时的186.6 cm。竹柳1.5 a时地径为1.8 cm,桉树同期平均胸径已达1.9 cm。试验结果表明,竹柳在桂中地区低丘林地生长效果低于桉树。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桉树是一类优良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广西是我国桉树主要栽培区,近10多年来桉树发展速度很快,现广西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达53万hm2,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造林用地困难、林分整体产量还不很高、造林无性系单一、桉树育种改良与无性系选育停滞不前、桉树病虫害发生趋势严重等等,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包括规范林地租赁(或合作)秩序,建立公平的林地经营流转交易制度;把好管理技术关,提高营造林质量;加快桉树无性系选育和开发步伐;开展多种形式的桉树育种改良以及加强桉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降低病虫害的威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南桉树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晓宁 《热带林业》2001,29(1):33-37
桉树是我国南方栽培的优良树种之一,是海南改造生态环境、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是海南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海南引种栽培桉树大约经历四个阶段,即小面积试种阶段;粗放经营阶段;集约经营阶段和优树无性系造林阶段。海南种植桉树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即发展桉树纸浆纤维材;发展家具、人造板、建材等用材;发展桉叶精炼油等化学产品;发展桉树混交林和防护林。为促进海南生态平衡状产生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福安市2008年引种的巨尾桉林分为对象,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桉树造林效果和经济分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集约造林效果好于粗放造林,树高、胸径、蓄积量比粗放造林提高70.69%、108.5%和534.78%以上,巨尾桉造林应选择立地条件好(坡中下部)的造林。集约造林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在60.84%以上,益本比在3.3以上;粗放造林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投资和林地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尾巨桉引种造林与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首次引种尾巨桉,经5年造林与施肥试验表明,尾巨桉无需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病虫害,达到原定引种目标。施肥效果分析表明,施用磷肥效果显著,而氮、钾肥不显著,最佳施肥配比组合N、P、K分别为100、100和50 kg.hm-2,5年后林分生长较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0.3 m、9.7 cm、0.037 1 m3。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退耕还林适宜的造林树种,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黄底、青底、白底灰泥田的退耕还林造林树种选择试验,应用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农田退耕还林造林的适应树种有香椿、深山含笑、邓恩桉、拟赤杨、马尾松等12种,其造林成活率均在86%以上。退耕还林造林的选择应根据立地条件、经济条件、造林目的选择最佳的造林树种,才能发挥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4种药剂防治桉树幼林白蚁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治土栖白蚁危害桉树幼林,选择4种药剂进行桉树容器苗浸根后上山造林试验和白蚁致死驱避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经4种药剂浸根后造林,以绿僵菌复合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幼林白蚁危害致死率仅3.4%;施用萘丸的防治效果最差,幼林白蚁危害致死率达20.5%,专项驱避试验对白蚁的驱避作用也不明显。文章还分析了几种灭除驱避白蚁药剂的成本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166.89 t·hm-2)>大叶相思(128.72 t·hm-2)>马尾松(70.12 t·hm-2)。3种人工林平均碳汇经济价值按大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45611.04元·hm-2)>大叶相思(35179.18元·hm-2)>马尾松(19163.80元·hm-2)。尾叶桉是这3种人工林中碳储量的主要部分,对广东三岭森林公园发挥着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在广东省碳汇造林时选择尾叶桉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东门林场的3个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无性系不同级别扦插苗造林对比研究表明:6.0年生时不同级别扦插苗造林在保存率、胸径、树高、活立木蓄积生长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级别扦插苗造林对生产造林的影响不大。通过本次研究为育苗生产者及生产造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东江中上游特定的气候条件和特定的紫色红壤上,开展了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试验。初步选择出具有固氮改土能力的肯氏相思、绢毛相思和大叶相思作为严重水土流失紫色红壤地区的先锋树种;选择了慢生的伴生树种红锥和海南红豆;在辅以人工施肥的情况下,选择了速生树种桃金娘科的尾叶桉和红胶木。在先锋、速生和慢生树种,以及乔、灌、草相互结合的技术措施指导下,营造的水土保持示范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保持水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桉树不同更新方式效果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岩溪国有林场开展桉树2代炼山植苗造林与不炼山萌芽更新2种不同更新方式的对比试验,通过对炼山植苗造林与萌芽更新的林分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3.5年生炼山植苗造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萌芽林分提高3.1%~13.1%、1.7%~11%和7.1%~40.5%,蓄积量提高15.9%~56.9%;6年生时其经济效益提高44.3%,成本增加31.6%,投入产出比降低9.5%;炼山植苗造林生长潜力大,可培育大径材。而萌芽更新早期生长快但衰老也快,生长后劲不足且抗风性差;但对林地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投资主体,选择适宜的桉树更新方式,从而满足木材需求的同时保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居民曾经引种和营造红树林来抵御风潮灾害。但引种和造林成绩微小,而且缺少该类科技资料报道,更没有进行红树林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1991年以后,政府设立国家攻关专题研究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技术。在主要树种造林,退化次生林改善,优良速生乔木树种北移引种,污染海滩造林,优良造林树种和种源选择等技术。以及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标。护岸效益指标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文内概要地综述了这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