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明确吉林省有翅蚜种类?迁飞动态及群落结构, 丰富蚜虫多样性研究资料, 并为蚜类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支持, 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利用吸虫塔在吉林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有翅蚜进行了吸捕, 并对55 334头有翅蚜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 这些有翅蚜分属于9科61种, 其中8种主要为害禾本科及豆科作物, 本文明确了这8种蚜虫的种群动态?风场分析显示, 迁入期风速小于5 m/s时蚜虫的吸捕量较多, 风向对蚜虫在各监测地区之间迁移的影响没有规律性?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 5月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 7月最高?9月为有翅蚜主要迁出期, 种类丰富度相对较高, 群落多样性水平低?4个地区5月优势种均为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 9月优势种均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 各地5月群落与6月-9月群落相似性水平低, 分布在0.16~0.48, 处于极不相似及中等不相似?西部平原地区群落间相似性水平高于东部山区?本研究提供了吉林省有翅蚜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基本信息, 为科学制定蚜虫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虫霉目真菌和蚜茧蜂是蚜虫的重要专性生防因子,在田间生态系统中存在“共位共处”的现象。本文开展了以新蚜虫疠霉和烟蚜茧蜂为代表的虫霉目真菌和蚜茧蜂在有翅蚜蚜群中的互作研究。有翅蚜“孢子浴”接种新蚜虫疠霉后不同时间间隔(0 d,1 d,2 d)再进行蚜茧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蚜虫感病率差异显著,且均高于60%;处理间的僵蚜率则差异不显著,且均低于15%。而有翅蚜先经寄生再“孢子浴”接种的5组不同间隔时间(1 d,2 d,3 d,4 d,5 d)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组间有翅蚜的僵蚜率呈极显著差异,感病率也呈极显著差异,且僵蚜率和感病率在间隔4 d组出现明显分界。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有翅蚜蚜群中,新蚜虫疠霉的侵染比烟蚜茧蜂的寄生更具竞争优势,但它们之间的互作关系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本试验为蚜虫专性病原真菌(特别是虫霉目真菌)更好地联合蚜茧蜂在蚜虫生物防治中开展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黑河地区大豆蚜虫发生规律,2014年利用吸虫塔和田间定点、定期的方法对大豆蚜虫的扩散飞行及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吸虫塔监测中大豆蚜虫有翅蚜于5月13日始见,10月21日结束,历时154 d;其间共出现6次峰值,其中7月初至9月初的3次虫峰数量较多.田间无翅蚜最早出现在6月24日,在整个大豆生长期间出现3个峰值;田间有翅蚜虫最早出现在7月1日,在整个大豆生长期间出现2个峰值.  相似文献   

4.
设计与大豆叶片反射光谱相似的绿色诱盘,诱集大豆田迁飞降落的有翅蚜,结果所获蚜虫种类和数量与田间有翅蚜的动态变化相吻合。绿色诱盘诱集蚜量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大豆花叶病(SMV)侵染速率相关显著。黄皿诱蚜量接近绿色诱盘所获蚜量的2倍,但黄皿诱蚜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SMV侵染速率均无显著相关。SMV流行程度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无显著相关,而决定于田间种传病株率的高低和病害盛发期田间着落蚜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有翅蚜产生是蚜虫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策略,多种因子诱导有翅蚜的形成。本文研究了温度、拥挤度、母代效应和天敌对棉蚜有翅蚜形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21~30℃温度范围内内,温度与翅蚜比例呈线性关系,21℃形成有翅蚜比例最高,约为10%; 棉蚜拥挤度与有翅蚜比例成正相关; 温度与拥挤度2因子的正交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低温、高拥挤度组合更有利于有翅个体的形成。母代效应对棉蚜F1代有翅蚜的形成有显著性影响,天敌胁迫促进有翅个体的形成。生物因子及非生物因子共同作用影响有翅蚜的形成,但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从分子水平上关注两者内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设计与大豆叶片反射光谱相似的绿色诱盘,诱集大豆田迁飞降落的有翅蚜,结果所获蚜虫种类和数量与田间有翅蚜的动态变化相吻合。绿色诱盘诱集蚜量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大豆花叶病(SMV)侵染速率相关显著。黄皿诱蚜量接近绿色诱盘所获蚜量的2倍,但黄皿诱蚜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和SMV侵染速率均无显著相关。SMV流行程度与田间百株有翅蚜量无显著相关,而决定于田间种传病株率的高低和病害盛发期田间着落蚜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广德县油菜蚜虫发生规律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德县油菜蚜虫发生高峰出现于11月20日至12月20日,为全生育期主峰,大发生年可随冬后气温回升出现第二高峰。两峰与油菜营养生长旺盛期(四至七叶期)、蕾薹期有对应关系。暖冬及早春温暖干旱天气容易导致大发生;低温多雨、田间潮湿、多杂草对蚜虫种群发展不利。有翅蚜数量与蚜虫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福州地区为害柑桔的蚜虫有7种。绣线菊蚜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为秋季重发型;棉蚜 A.gossypii Glover春、夏发生为主,桔蚜 Toxoptera citricidus(Kirkaldy)为全年轻发型。春季蚜虫的虫源以迁入为主。有翅蚜梢率和有翅胎生蚜的数量与受害程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柑桔新梢的抽发时期、数量和成熟的快慢对蚜虫种群的变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种子带毒率及有翅蚜降落量对SMV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田主要迁飞降落的蚜虫有大豆蚜、棉蚜、玉米蚜、桃蚜、禾谷缢管蚜、豆蚜等,而大豆蚜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当有翅蚜迁飞降落量大,同时田间病株率高时,SMV日侵染率高,最高达49.57%。田间有翅蚜发生和迁飞降落高峰一般在7月份,此时的迁飞降落蚜量和SMV的种子带毒率决定病害流行的程度。0.5%种子带毒率显著推迟SMV流行的时期。田间有翅蚜发生和飞翔高峰期推迟到8月份,0.2%和0.1%种子带毒率可控制SMV的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颜色的粘性诱板对烟田蚜虫都有一定的诱集作用 ,柠檬黄色的诱板色面朝上放置的诱板诱集效果最好。诱板和黄皿诱集得到的烟田有翅蚜发生动态一致并和田间有翅蚜量消长动态吻合。诱板同黄皿相比 ,具有安全可靠、减轻工作量、调查方便的特点 ,适宜在烟蚜测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泰安郊区小麦田蚜虫两类天敌发生与流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安郊区小麦田蚜虫病原真菌和寄生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2年的调查,探讨了两类天敌的发生与气候因子和生物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麦蚜真菌病的发生水平与温度和降雨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蚜虫密度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寄生蜂的寄生率与温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蚜虫密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均成显著的负相关。定量地描述了感菌有翅蚜在整个真菌病发生期间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雨正 《植物保护》1982,8(3):20-20
玉米蚜虫的防治,过去大都采用喷雾法,此法药效期短,易伤害蚜虫天敌,而且在操作、工具、水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基于上述情况,从1980—1981年我们选用3%呋哺丹粒剂,结合玉米攻苞肥,根施防治玉米蚜虫,取得较好效果。 玉米蚜虫发生为害规律观察 据我们两年的观察,玉米蚜虫在田问发生和消长过程一般是:(1)玉米心叶末期,为中心蚜株时期,田间开始出现零星蚜虫发生中心;(2)抽雄前期(雄穗刚裂开小口,2—3天后抽出),蚜虫中心株产生大量有翅蚜,在田间迁飞扩散,为点片发生期,蚜株率约10—20%;抽穗期开始繁殖蔓  相似文献   

13.
北京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蚜虫是桃蚜和菜缢管蚜,前者全年都有发生,而后者划在6月才开始发生。桃蚜以卵期在窖藏大白菜和核果类果树枝条上越冬,也有少数有翅成蚜能在窖藏大白菜上渡过参天。但白菜上的卵由于食用及留种株切关剥邦处理,而不能成为有效蚜源。另一部分桃蚜则在温室里连续发生,不进行越冬。阳畦菜苗和风障根茬菠菜上早春很早就发生桃蚜。大白菜留种株三月种植,它的第一蚜源来自风障根茬菠菜——3月下至4月初产生有翅蚜迁飞。桃树上的桃蚜在4月下开始发生有翅蚜,成为种株的第二蚜源。种株上的蚜群5月中产生有翅蚜,连续向外扩散。春菜——主要是甘蓝、花椰等——在定植时(四月)从阳畦带蚜下田;它的第二蚜源也来自桃树。春菜上的蚜群也在5月中产生有翅蚜扩散。从4、5、6月进行杂草调查证明,有9科13种是桃蚜的寄主,未发现菜缢管蚜的寄主,而旋花科的小旋花是唯一能在5月发生有翅蚜的杂草(6月没有)。由此可见,杂草不是春菜地的主要蚜源。桃蚜和菜缢管蚜在夏菜上——包括晚甘蓝、晚苤蓝、萝卜、小白菜、小油菜——混合发生,但有明显的偏嗜现象:桃蚜在甘蓝和苤蓝上占多数,菜缢管蚜在萝卜、白菜、油菜上占多数。从有翅蚜发生期看,甘蓝、苤蓝上的桃蚜正是秋白菜苗期的蚜源,同时萝卜、小白菜、小油菜上的菜缢管蚜也正是秋白菜苗期蚜源。秋白菜上也是两种蚜虫混合发生,但菜缢管蚜多于桃蚜,它们在9月上、中旬产生有翅蚜扩散。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榨菜病毒病病原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主,由桃蚜、萝卜蚜传毒。在病原存在的条件下,其发病轻重与蚜虫,特别是与有翅蚜数量密切相关。采取以网纱覆盖为主,选择远离毒源地育苗、适当推迟播种、移栽期等避蚜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5.
蚜茧蜂是蚜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明确保山市越冬蚜虫的种群消长及蚜茧蜂的越冬情况,调查了该地2015年1—3月及12月越冬蚜虫的发生及蚜茧蜂寄生僵蚜的情况。结果表明,1—3月保山市越冬蚜虫指数呈增长趋势。其中,保山市隆阳区和施甸县的越冬蚜虫种群发生量较大,蚜情指数介于5%~30%之间。2015年12月中、下旬,隆阳蚕豆、龙陵青菜、腾冲油菜、施甸油菜和昌宁油菜上越冬蚜虫的无翅蚜虫口密度分别为317.39、268.80、84.80、79.98和9.10头/株,隆阳区显著高于其他县;龙陵县青菜上的有翅蚜种群数量显著多于其他4个区(县),其虫口密度为20.70头/株;施甸县油菜上的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的虫口密度为8.68头/株,显著高于其他区(县),其次为龙陵县和隆阳区,其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的僵蚜数量分别为2.60头/株和1.30头/株,二者差异显著。腾冲市和昌宁县的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僵蚜数量最低,但该地有蚜茧蜂成蜂活动。说明保山市冬季适合蚜茧蜂生存,可用于防治蚜虫。  相似文献   

16.
初生内共生菌与宿主蚜虫的营养代谢密切相关.本文观察了蚕豆蚜Aphis fabae不同翅型的共生菌胞随宿主蚜虫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饥饿和混合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confusus寄生对共生菌胞的影响.菌胞数量和体积随发育进程和翅型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若蚜发育而逐渐增大,然后随胎生蚜产生而逐渐减少;无翅蚜的菌胞数量和体积均显著大于有翅蚜.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菌胞数量和体积迅速直线下降,而重新取食后又可迅速恢复.蚕豆蚜被混合柄瘤蚜茧蜂寄生后的第3d,菌胞数量显著多于未寄生蚜虫,此后则明显少于未寄生蚜虫,从第4d的119个·头-1降至第6d的46个·头-1.研究结果说明,蚜虫共生菌胞的变化与宿主蚜虫翅型、发育、外源营养以及蚜茧蜂寄生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烟草蚜虫又名桃蚜 ,是桐梓县烤烟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它不但直接危害烤烟 ,而且还是传播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的主要媒介。1 为害症状烟草蚜虫发生数量大 ,危害时间长 ,从烟草苗期开始直到大田采收都有为害。烟蚜以刺吸式口器吸收烟株叶、茎、花等部位的汁液 ,使被害烟株生长迟缓、叶片薄 ,严重时叶片向背面卷缩、变形 ,烟叶组织被破坏 ,烘烤后的烟叶缺乏光泽 ,容易破碎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2 生活习性烟草蚜虫发生代数多 ,在全县每年发生 2 0代左右 ,主要以有翅蚜和无翅蚜在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上越冬 ,其次是以卵在桃、李、杏等果树上…  相似文献   

18.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抗性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学研究证明新疆哈密瓜花叶病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南瓜花叶病毒(SqMV)引起,大田发病以 WMV-2为主。研究证明 WMV-2的介体主要为麦二叉蚜、苜蓿蚜、桃蚜、伞形蚜,其次是麦长管蚜、叶虫甲。CMV 的介体有桃蚜、苜蓿蚜、伞形蚜。SqMV 的介体为叶(虫甲)。哈密瓜在田间感染病毒的时间与上述蚜虫开始迁飞的时间有相关性。有翅蚜的发生、消长与田间发病成正相关。6月份降雨量与病害发生,有翅蚜消长成反相关。据五家渠、昌吉等地区调查,WMV-2的自然寄主有蚕豆、豌豆、西葫芦,它们的发病时间比甜瓜早。  相似文献   

19.
秋季大白菜是京津最主要蔬菜,蚜传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流行是影响大白菜生产的重要病虫害之一。而苗期感病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芜菁花叶病毒是蚜虫口针带毒型(stylet-borne)病毒,传毒所需时间极短,一般化学农药治蚜起不到防病的效果。秋菜苗期感染病毒病主要是带毒有翅蚜从田外侵入造成的,本田发生有翅芽扩散迁飞了成为病毒病的再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20.
杭州地区油菜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苗期病毒病的发生,决定于带毒有翅蚜从毒源寄主上迁入的时间与虫口数;本田期病毒病的流行为害,在很大程度上与苗床后期和本田初期有翅若蚜的长成和扩散有关。杭州地区的传毒蚜虫主要为菜缢管岈,其有翅蚜的发生及迁飞高峯期约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油菜病毒病发病率的高峯与有翅蚜发生高峯成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带病的十字花科杂蔊菜的蓿根,越夏后萌发的植株是秋菜及油菜的重要毒源之一。在7月中旬正8月上旬的炎热夏天仅看到火白菜是菜缢管蚜的寄主,但未检查到病株,另一试验火白菜感病后无隐蔽现象。杭州地区10月份的降水量、降雨天数以及相对湿度对当年病毒病流行与否影响最大,天气干旱病毒病相当严重。暴雨或连续降雨两天以上能影响有翅蚜,发生量与迁飞量显著下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毒病的蔓延。播种时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每亩3斤撒施畦面,苗床期两片真叶开始,连续用乐果及二二三、六六六混合液治蚜4次,与加强肥水管理,效果达8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