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红树林植物引进优良种质资源,用改良 CTAB 法分别提取生长于广东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公园的3种红树基因组 DNA,以真核生物 rDNA ITS 序列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其 ITS 区进行 PCR 扩增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红树的 rDNA ITS 序列存在扩增碱基差异,无瓣海桑、尖叶卤蕨和猫尾木的 rDNA ITS 序列长度分别为731 bp、615 bp 和707 bp,将3种红树植物 ITS 序列测定结果提交到 GenBank,获得了登录号分别为 KJ161168,KJ161166,KJ161167。  相似文献   

2.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6—2016)第一法检测珠海淇澳岛木榄(Brug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等红树植物叶片脂肪酸含量,并与湛江特呈岛同种红树植物叶片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同一种红树植物叶片的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同一地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脂肪酸组成也存在差异。基于珠海淇澳岛6种红树植物叶片脂肪酸含量的分析,木榄对病虫害的抗性最强,桐花树和无瓣海桑更适合作为常规饲料成分加入家畜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3.
牛宪立  吴群  姬可平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109-110,116
应用改良CTAB法分别提取生长于珠海和海南的3种药用红树植物秋茄、老鼠簕和桐花树的基因组DNA,以真核生物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其rDNA ITS区进行nPCR扩增及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对位排列.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药用红树植物的rDNA lTS序列上存在扩增碱基差异,rDNA ITS测序结果可作为鉴定药...  相似文献   

4.
基于ITS序列的鸢尾属植物部分种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引物设计、PCR、基因克隆、测序,获得了10种鸢尾属植物和1个外类群种的ITS序列。鸢尾属植物ITS1区长度219~243bp,5.8S序列长度均为165bp,ITS2区长度变异范围为196~239bp。5.8S序列过于保守,保守位点占81.9%。ITS序列对于区分鸢尾属植物组级的较大分类等级较好。用近缘属射干属的Belamcandachinensiss作为外类群,用邻位相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较一致的系统树,且分析表明,ITS序列对于建立属间的分类等级更加有效。结合Genebank中的中国鸢尾属植物的序列,比较支持赵毓棠建立的中国鸢尾属植物组以上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天台山4种鹅耳枥属植物ITS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克隆和分析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短尾鹅耳枥(C. londoniana)、多脉鹅耳枥(C. polyneura)和天台鹅耳枥(C. tientaiensis)的ITS序列,为鹅耳枥属植物的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利用PCR法从4种鹅耳枥叶片DNA中克隆到各自的ITS,以ClustalX,EXCEL和MEGA等软件分析和比较序列特征,并从NCBI数据库下载另外7种鹅耳枥的ITS序列用于进化分析。序列已上传至NCBI,登录号为JF796531JF796534。结果表明,4种鹅耳枥属植物ITS的全长为600~602 bp,具26个变异位点,部分位点有明显的物种特征,可用作DNA指纹特异性识别。进化分析的结果表明,11种植物的遗传距离为0.0048~0.0681,表现为种间关系。4种采自天台山的鹅耳枥分属3个不同进化枝,多脉鹅耳枥与阿里山鹅耳枥和云南鹅耳枥处于同一分枝,天台鹅耳枥与欧洲鹅耳枥和湖北鹅耳枥归为一类;而短尾鹅耳枥、雷公鹅耳枥则与美洲鹅耳枥聚为一组。  相似文献   

6.
3种红树植物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蕉炭疽病、芒果炭疽病、香蕉枯萎病等8种病原菌为供试菌种,对海漆、海莲、以及木榄3种红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供试的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海漆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香蕉枯萎病、以及芒果炭疽病的抑菌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7.
毒麦属6个种的rDNA ITS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毒麦属6个种的样品DNA,分别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2种方法,对毒麦属6个种rDNA的ITS区(包括ITS-1,5.8 S rDNA和ITS-2)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毒麦属植物ITS序列总长度约为647 bp,其中ITS-1,5.8 S rDNA和ITS-2分别有16、7和7个变异位点.采用NJ法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与形态学分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本地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的底泥特性,了解外来植物对湿地生态环境潜在的影响。【方法】采用仪器原位测定及土壤常规测定法分析广州南沙湿地公园4种植物林下底泥的温度、p H、氧化还原电位(Eh)、电导率、有机质和营养元素(N、P、K)含量及机械组成。【结果】外来植物底泥温度(无瓣海桑15.59℃、拉关木16.85℃)比本地植物(桐花树15.18℃、卤蕨15.06℃)的高;外来植物底泥p H(无瓣海桑6.97、拉关木6.54)小于本地植物(桐花树7.21、卤蕨7.09);拉关木底泥的Eh(30.16 m V)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无瓣海桑-5.02 m V、桐花树-11.99 m V、卤蕨-4.85 m V)。外来植物底泥有机质质量分数(无瓣海桑8.41%、拉关木8.75%)显著低于本地植物(桐花树10.22%、卤蕨10.25%)。无瓣海桑底泥为砂质黏壤土,可能导致有效K含量有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底泥均为壤质黏土。【结论】外来红树植物和本地红树植物的底泥生态因子有明显差异。外来植物生长迅速,可能加快了有机质分解与物质循环过程,从而改变了底泥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红树植物,更好地完善有关红树林植物的资料,从而促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能可持续地发展,采用显微镜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6种红树植物(海莲、卵叶海桑、正红树、角果木、拉关木、白骨壤)的叶片气孔密度与长度。结果表明,6种红树植物的叶片形成了适应海岸潮间带生境的结构,除卵叶海桑和拉关木上表皮存在气孔外,其余植物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均为椭圆状;6种红树植物的下表皮气孔密度大小为海莲>卵叶海桑>拉关木>白骨壤>角果木>正红树;气孔长度大小为正红树>角果木>海莲>拉关木>卵叶海桑>白骨壤;叶片上气孔分布情况较为均匀,无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ITS序列初步探讨我国桑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学。[方法]测定33份桑科材料的ITS序列,通过最大简约法分析它们的分子系统学,并将分析结果与经典分类做比较。[结果]在原始类群和单系类群的确定上与经典分类基本一致;"刺桑、叶被木、圆叶刺桑与桑属的亲缘关系近"这一结果与经典分类不一致。[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桑科植物的系统学分析积累了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石斛属植物rDNA ITS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种石斛属植物的rDNA ITS序列进行克隆分析,以期为石斛属植物的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以叶片基因组为模板,利用通用引物分别扩增24种石斛属植物的ITS序列,结果表明,ITS全长为634~646 bp,其中,58S序列的长度十分保守,均为164 bp;而ITS1和ITS2序列长度变异较大,分别为226~235 bp和241~247 bp。ITS1和ITS2序列具有丰富的变异位点,分别为176和166个;其中,信息位点分别为114和104个,发现了大量的转换、颠换和插入/缺失现象。而58S序列相对保守,有36个变异位点,其中信息位点16个。本研究表明,利用ITS序列可将本研究中的24种石斛属植物完全区分,这24种石斛属植物的遗传距离为0007~0302,其中鼓槌石斛和粟斑鼓槌石斛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而金耳石斛与短棒石斛的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对惠州市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群落调查,共布设7条调查断面,21 个100 m2调查样方。对红树林样地内的红树植物进行测量,记录红树种类、胸径、株高、密度尧、树型组成比例等指标,并进行重要性以及多样性等常规的群落分析,判定该地区植被的生长特征并研究其演替动态变化。调查数据表明,该区域的红树林具有内侧往外侧发展演替的趋势,同时该区域的红树林具有从陆缘往海缘发展演替的趋势。该红树林区域总体以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优势种,桐花树(Aegileras corniculaturn)、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以及秋茄(Kenaelia candel)也有一定分布优势,另外有卤蕨(Acrostichum aureum)以及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零星分布。该区域的红树林群落主要由白骨壤+桐花树群落、白骨壤+无瓣海桑+老鼠簕群落以及无瓣海桑群落3种群落构成。该区域的红树林群落中,本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具有自己原有的优势群落,在长期的群落发展中有各自向对方群落区域发展的趋势,最终形成本地物种-外来物种共同生长的群落。  相似文献   

13.
鲍鱼菇口感特殊,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但产量稀少。传统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分类鉴定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采集的野生鲍鱼菇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鉴定。文章采用一对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野生鲍鱼菇子实体样本及其组织分离菌株的rDNA 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通过GenBank数据库搜索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来进行分子鉴定。结合形态特点的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的野生菇样本就是鲍鱼菇。ITS序列在鲍鱼菇不同菌株的鉴定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川红景天nrDNA ITS序列初步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TS sequences of nrDNA from Rhodiola alisa and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evolution rate between nrDNA and trnS-trnG and rpl20-rps12 sequences of cpDNA(chloroplast DNA).[Method]Total DNA was extracted from silica-dried leaves of R.alsia by using modified CTAB method.With the extracted DNA sample as template,nrDNA ITS region was amplified,th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In addition,the yielded ITS sequence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known trnS-trnG and rpl20-rps12 sequences of cpDNA from R.alsia.[Result]The ITS sequence of nrDNA from R.alsia was 701 bp in length,of which 13 variable sites were found with a percentage of 1.85%.Of the 13 variable sites,8 were caused by point mutations,5 were the results of insertions or deletions.The(A+T)content and(G+C)content were 46.9% and 53.1%,respectively.The nucleotide diversity(π)was 0.004 27.[Conclusion]The ITS region of nrDNA from R.alsia was more conservative and evolved more slowly than the trnS-trnG and rpl20-rps12 sequences of its cpD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蟹类的分子进化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酚-氯仿抽提法从中华豆蟹和太平大眼蟹的肌肉组织中提取总基因组DNA,对其ITS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对其序列同源性、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中华豆蟹与太平大眼蟹ITS序列片段分别为739和769 bp,存在明显长度差异。中华豆蟹的AT含量和GC含量分别为49%和51%,而太平大眼蟹分别为40.79%和59.3%。4种碱基(A、T、G、C)在2种蟹中ITS序列的平均含量基本相当。中华豆蟹与太平大眼蟹ITS序列片段共有777位点,其中变异位点346个,碱基转换与颠换比约为0.8。颠换数大于转换数,表现为较高的颠换偏岐。[结论]中华豆蟹和太平大眼蟹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03。  相似文献   

16.
张建新  牛宪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44-9545,9547
[目的]通过对贵州桐梓淫羊藿rDNA 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的测序分析,获得地道药材淫羊藿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的参考标准.[方法]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淫羊藿总DNA,PCR扩增ITS序列后直接测序,并与Genbank中其他地区淫羊藿种的ITS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淫羊藿rDNA ITS序列长约703 bp,其中ITS1长249 bp,ITS2长247 bp,序列间共有16个变异位点.[结论]淫羊藿rDNA ITS序列的确定可应用于地道药材淫羊藿的鉴定,可作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定中药淫羊藿的分子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0株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国兰属植物与其菌根真菌的专一性。【方法】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分离自云南6种兰属植物的30株菌根真菌的rD-NA ITS序列,再与GenBank中的菌株rDNA 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rDNA ITS序列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的30株菌根真菌分别隶属于镰刀菌属、毛壳菌属、柱孢霉属和瘤菌根菌属,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菌根真菌ITS1-5.8S-ITS2序列总长429~563bp,GC含量为41.67%~58.06%,其中ITS1长92~259bp,GC含量为47.66%~58.62%;5.8S长155~158bp,GC含量为40.81%~52.05%;ITS2长146~192bp,GC含量为38.78%~55.56%;聚类分析显示,30株菌根真菌可分为4组,其中,分离自送春、蕙兰、建兰的菌根真菌皆属于镰刀菌属,聚在Ⅰ组上;分离自春剑的菌根真菌除CJ7单独聚在Ⅳ组外,其他均聚在Ⅰ组上;分离自莲瓣兰、春兰的菌根真菌分别聚在Ⅱ和Ⅲ与Ⅰ和Ⅱ2个分支上,分离自莲瓣兰的菌根真菌聚在Ⅱ、Ⅲ2个分支上。【结论】在供试的6种兰属植物中,春剑、春兰、莲瓣兰和蕙兰菌根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较送春、建兰丰富;蕙兰、送春、建兰与菌根真菌的专一性较强,而春剑、春兰、莲瓣兰与菌根真菌的专一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