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超对接”运作模式可以削减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实现农户、超市与消费者的共赢.基于山东省农户农超对接实际调研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模式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生产规模、农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否与超市签订销售合同、超市是否违约以及付款周期与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模式的意愿呈显著性相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超对接”有利于实现农户、超市和消费者三方共赢.当前荆州市“农超对接”的规模小、品牌少、跨度小.因此,要实现“农超对接”的可持续发展,荆州市要坚持两种经营模式,一是加快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二是政府要提供更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和推动农超对接这种新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出现了超市、农户、消费者及政府多赢的局面。目前,菏泽地区虽然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却缺乏关于农超对接的理论研究与指导。在参考各类期刊文献及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了菏泽地区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以望为菏泽地区农超对接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超对接”是指超市直接向农产品的生产者采购,或农产品生产者直接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出售给超市.农超对接在国外是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在国内是农民销售产品的一种新型模式,开始在发达城市进行农超对接的实践和探索.本研究介绍了石家庄市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分析了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石家庄市全面实现农超对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伴随着国内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大形势“农超对接”这种物流体系中的新模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河北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及现有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农超对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河北省“农超对接”的顺利开展,为其进一步纵深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农超对接”中“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为研究对象,选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该发展模式技术效率水平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不同产品、不同阶段的技术效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且农户阶段技术效率水平最低;同时,“农户+合作社+超市”发展模式在我国“农超对接”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该模式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0-2011年山东省青州市和寿光市220户菜农的微观面板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菜农参与“农超对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菜农对“农超对接”的认知、生产专业化程度、种植规模、生产设施投入、融资难易程度与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户主年龄、文化程度、蔬菜的销售情况与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农超对接"是当前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一种新型模式。随着超市规模的扩大、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升,"农超对接"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农超对接"的意义,并指出推广"农超对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咸阳市果蔬农产品是最早深度参与农超对接模式之一,目前虽已取得可喜的成效,但低量化、小规模的恶性循环现象依然存在。通过实地调研,从超市、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为视觉探索咸阳市果蔬农产品农超对接制约因素以及发展对策,为有效解决果蔬类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流通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而农产品流通的关键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问题,笔者选取农户利益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农民们只有接受法制观念启蒙,并通过合法途径争得自己的权益,才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本文根据在线农民权益保护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权威性、规范性、合法性、稳定性及功用,将中国在线农民维权信息资源收集、分析、整合、分类,将其分为五大类,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线资源做一浅析。在重要网站的介绍上略有侧重,为公众传递农民维权最新在线信息,并提供一些本人在实践中积累的关于网络信忠资源检索利用的策略与技巧。以期能为广大农民朋友以及关注、关心农民朋友的各界人士提供有益资讯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农村是社会的主体,而且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决定了农民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农民身份的制度安排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渐进的过程,虽然农民身份制度化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却导致农民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缺失。因此,在当今中国,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确立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解决农民二等公民的身份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们都始终把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问题放在一起思考和寻求解决办法,从而导致三农问题的恶性循环。事实上,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问题存在根本的独立性,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在三农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传统思路,而实施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问题分别解决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针对新农人创业中存在的农业知识与技术缺乏、创业融资难、金融知识不足、电商创业技能薄弱等制约因素,从线上线下融合辅导、多方发力协同育人、建设农业众创天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角度,探索新农人创新创业的培育路径,以打造更多服务“三农”的能工巧匠,促进农产品高效畅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知权、权利运用以及依法维权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小农意识及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民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下安徽以及中国的实际,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权利实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夯实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建设“权利本位”的新法律文化,等。  相似文献   

17.
马爱艳  蒋志辉  王香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3-6894,6896
比较了新疆与全国农民收入差异,从地理、观念和经济3个方面讨论了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增收的深层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增收的路径:强化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力发展非农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农民分化的现实背景下,农业劳动者才是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保护和增进农业劳动者利益是扎实推进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根本,是完善和落实惠农政策的着力点。惠农政策的改革和完善,要以集中力量保护农业劳动者利益为导向,以农业劳动利益保护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和农民分化等战略措施相结合为思路,以维护、实现和提高农业劳动者利益的具体措施为核心内容,切实推进和提高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和农民分化的进程和实效。  相似文献   

19.
深入京郊5个区县,调查了农户对农业科技的认知现状、应用现状、限制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的因素以及不同类型农户对农业的科技需求等内容,总结了基层农村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稳定的农村科技经费投入制度,根据不同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打造名牌农产品,以及整合资源,完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阐述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和梁漱溟的农民观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以这些分析为基础,得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解决农民问题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1)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2)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3)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4)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