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2.
柞蚕,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柞蚕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柞蚕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贸易商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另外柞蚕蛹富含高蛋白,营养价值高,独具风味,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合理开发和管理柞蚕养殖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养蚕户的高收益,真正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蚕场是养蚕的基本条件,决定着养蚕的效益,所以蚕场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柞蚕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国家、省、市都专门的机构为柞蚕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同时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市场需求旺盛。在此背景下,提升柞蚕产业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柞蚕产业的发展模式及综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柞蚕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河南是我国唯一一化性柞蚕产区,柞蚕茧生产居全国第二位.河南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柞蚕茧丝色泽淡、解舒好、丝质优,丝绸具有珠宝光泽,在国际市场享有崇高的信誉.而作为绿色食品的柞蚕蛹具有无异味、营养高、鲜活性、耐贮运的特点,深受人们青睐.因此,发展柞蚕生产不仅可以增加蚕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繁荣农村经济,为国家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5.
韩兆国 《新农业》2006,(12):34-35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自然状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占有林面积的29%。全市有40万农户,其中2万户从事柞蚕放养,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20%,占辽宁省的30%,是全国最大的柞蚕饲养市(县),年农民养蚕收入超亿元,蚕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17%。山区农民“吃粮靠种田,花钱靠养蚕”。全市22家缫丝加工企业,年工业产值3亿多元,创利税800多万元。在养蚕农民和加工企业之间活跃着1000余名蚕茧经纪人。2003年以前,全市的柞蚕生产、流通、加工三个领域间泾渭分明,各自为战。尤其是养蚕农民,由于缺少新技术、新品种、信息、交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收入很不稳定,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广大蚕民迫切需要联合起来,组建蚕业协会并通过协会得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实惠。2003年12月,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农民高庆年牵头组建了凤城市蚕业协会。运行2年来,协会得到市县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养蚕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带动了近2万养蚕农民共同致富。经纪人增加了收入,加工企业增加了效益,真正形成了蚕业协会带动蚕业产业化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6.
柞蚕产业属于特殊行业,必须拥有柞蚕场地作为先决条件。如果与其他农副业比较,效益不显著,风险大,劳动强度高,农民就很可能会放弃柞蚕放养而从事其他种养殖业。本文主要论述了吉林省柞蚕资源的丰富性,柞蚕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柞蚕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晓  玉左越 《新农业》2011,(6):58-58
宽甸县长甸镇原是柞蚕大镇,放养柞蚕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业。由于受国家区划公益林、封育柞蚕场的宏观政策影响,全镇柞蚕场由原来的2200把锐减到700把,农民每年减少收入2000万元。面对现实困难,镇党委果断确定产业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即在沿江地区稳定发展桃树栽培,  相似文献   

8.
韩兆国  从娟 《新农业》2008,(1):56-56
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全市农民年平均收入超亿元.但由于柞蚕场承包期偏短,加之农民重放养轻建设,部分柞蚕场一度曾出现砂化现象,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综合措施治理砂化蚕场,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公章 《新农业》2006,(4):54-55
凤城市东汤镇柞林资源丰富,柞蚕场面积15万亩,年养春秋蚕1800把,正常年可产柞蚕茧1000吨,年收入1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形成了养蚕、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这里广大农民几百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孙静 《河南农业》2019,(22):10-10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是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产业。但是,在柞蚕生产中,为害柞蚕的虫害种类很多,对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提高柞蚕产量,增加蚕农收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做好柞蚕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柞蚕资源和柞树资源,是世界柞蚕业的始发地。柞树分布广泛,在我国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省,东自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河西走廊均有种植。由于柞蚕对大部分气候资源都能适应,因此,多数省份均有养殖柞蚕的历史。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对柞蚕茧制作成丝绵的方法,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对柞蚕的利用已经长达2 000余年。在改革开放后,柞蚕的生产又重新焕发了活力,被农民进行利用,为促进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5,(11)
<正>柞蚕是凤城市的传统特色产业,已有近300年历史,目前仍是凤城市农村一项支柱产业,是1.7万农户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自2011年以来,凤城市农民养蚕年收入超3亿元,养蚕户年均收入2万多元,农民养蚕热情高涨。凤城柞蚕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诸多的资源优势。1宝贵的柞树特性为长期养蚕奠定基础柞树具有耐旱、耐瘠薄的  相似文献   

14.
柞蚕业一直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传统林下经济,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就存在了柞蚕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矛盾。本文从政策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柞蚕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发展柞蚕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世界柞蚕业的发源地,柞蚕资源和柞树资源丰富,分布辽阔。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省,东自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河西走廊都有柞树分布,多数省份都有饲养柞蚕的历史,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适合柞蚕生长发育。我国柞蚕茧的大量采集利用作丝绵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柞蚕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的普及阶段,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农民再认识、再利用阶段,重新焕发出生  相似文献   

16.
柞蚕蛹是重要的绿色食品,养蚕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是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好项目。但是柞蚕生长在野外,常因自然条件的恶劣影响以及细菌、病毒的危害,造成幼虫的大量遗失、发病或使龄期延长晚蚕结不上茧而减产。在了解和掌握各种病害发生规律的前提下,增强和提高蚕体的生命力,创造适合蚕体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蚕业生产是嫩江县的重要产业之一,是鼓励广大蚕农发挥地区特点、县域优势,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途径之一。柞蚕茧及其相关产物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资源,在我县的长福镇、前进镇、临江乡的农民从事着柞蚕养殖。蚕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给这些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了蚕农增产增收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柞蚕资源大省,有着优越的放养柞蚕的资源、气候特征和地域优势,根据当前的柞蚕发展局势和政策扶持性因素的制约,本文是作者通过在生产一线上针对黑龙江省本地柞蚕发展多年来的历史研究和农民认知度的协调性的基础上,阐述了黑龙江省柞蚕生产的优势,剖析了制约柞蚕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更好的提高柞蚕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在争取政府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强技术工种的培训力度和拓展资源链的延伸,使得柞蚕生产在黑龙江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柞蚕软化病在鸡西地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鸡西市是黑龙江省柞蚕生产重点地区之一,柞蚕放养对改变鸡西市的农业经济结构和改变农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鸡西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柞蚕生产有较稳定的发展,但柞蚕软化病的发生有加剧之势,给鸡西市的蚕业生产造  相似文献   

20.
柞蚕二化一放是把二化性柞蚕种通过低温控制由一年放养两次改为一年放养一次,放养时间在春蚕和秋蚕之间,所以又称为早秋蚕。经调查,"二化一放"不但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农民养蚕与养山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