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饲养业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一般发病率为20%~35%,子宫内膜炎在奶牛产后最为常见,且多集中在产后2周内。在产后早期阶段,有多达93%的奶牛发生不同程度的子宫内细菌感染,然而多数感染会被自动清除,至产后60天左右感染率将会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炎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2.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奶牛生殖系统疾病,可造成奶牛生殖障碍甚至不孕,从而给牧场效益带来损失。据报道,产后早期阶段有90%的奶牛会发生子宫细菌感染,其中约20%的分娩奶牛患有子宫内膜炎,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比例可达50.62%,可见正确认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是提高牧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在产后普遍发生的子宫内膜的炎症,一般发病率为20%-35%,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子宫炎和化脓性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多集中在产后2周内出现。在产后早期阶段,多达93%的牛发生子宫细菌污染,但是多数污染被自动清除,至产后46-60d时,感染率降到39%,该病对奶牛业的危害非常严重,经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张乃生 《动物保健》2014,(11):43-46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0%~50%。奶牛不孕症的60%~90%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是造成奶牛不孕淘汰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炎是多种病原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具有个体性,即使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的牛场也不会完全发病,而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细胞免疫学和超声波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以产后21~64d、无临床子宫内膜炎症状的奶牛为对象,利用细胞免疫学方法和B超扫描对隐性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进行诊断。参测的44头奶牛中,产后2l~42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为34.8%;产后43—64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略有下降,为28.6%。健康的奶牛子宫回声均匀,子宫轮廓清晰,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边缘回声不完整,内缘回声不规则,子宫内出现斑点状的液性暗区和少量回声亮点。跟踪统计显示,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146.9d,正常健康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93.9d。试验表明,细胞免疫学和B超诊断技术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粘膜的粘液性或脓性炎症,是奶牛场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Ruder C.A.等观察到64头奶牛中有43头(67%)产后子宫感染;等观察到某农场141头不孕牛中有36.2%患慢性子宫内膜炎;Zebrack A.等报告,在生育力扰乱的奶牛中有60~70%是由于产后子宫感染所引起。可见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之普遍和发病率之高。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较为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病牛不仅产奶量下降,还会因繁殖能力丧失被迫淘汰。研究证实,健康奶牛产褥期子宫内容物的细菌检出率为100%,产后中期为50%,产后末期为20%,说明在分娩过程中,母牛子宫被细菌污染的现象非常普遍。Phelps等研究结果表明,在产后2周内,奶牛子宫被细菌污染极为常见,产后15d内有93%的奶牛发生子宫内细菌污染,产后30d感染率降至79%,60d降至9%,若产后细菌污染严重,很易引发子宫内膜炎。难产、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8.
奶牛的不孕症是奶牛几大类疾病之一,而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母牛子宫内膜炎是母牛急性发炎,分娩时或产后由微生物感染所引起,多发生在产后2星期内,一般发病率为20%~35%,多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旦发病,会导致奶牛出现配种困难或长期不孕现象,导致饲养效率低,甚至提前淘汰.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母牛不孕症的17%以上,作好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对促进奶业增效、奶农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奶牛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不孕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每年美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5亿美元;英国报导不孕牛中约95%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占不孕牛的60.1%-92.0%。Barbu等(1980)报道,产后不孕的牛中约有70%患有慢性或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国内,瞿自明等1983-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调查了9754头适龄奶牛,有1684头发生子宫内膜炎(17.26%),占不孕牛的68.34%:东北地区奶牛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2006年笔者对青海某养殖小区产后不孕的91头奶牛进行调查,发现有74头是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占不孕的81.31%。奶牛子宫内膜炎造成大量奶牛不孕,缩短了奶牛的使用寿命,不及时正确治疗,将延长奶牛的产犊间隔,甚至被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治疗,就如何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普遍发生的子宫炎症,继续发展会成为子宫炎和化脓性子宫炎,常引起全身感染而发展成为败血症,该病是导致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近两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新疆石河子四个500头规模的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11%,占不孕奶牛总数的68%。由此可见由子宫内膜炎造成的繁殖障碍引起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普遍发生的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炎使奶牛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减少、淘汰率升高、治疗费用增加和抗生素治疗期间牛奶废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子宫内微生态的改变与奶牛子宫的健康状态有关,文章对奶牛产后子宫内微生物的组成和有关致病菌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治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2.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8-12小时胎衣仍然没有完全自然排除。奶牛胎衣长时间不能完全排出造成胎衣在子宫内腐败分解,腐败分解的胎衣组织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急慢性子宫内膜炎,严重的病例可引起产后败血症,常常引起产后奶牛急性死亡。胎衣不下引起子宫内膜炎是造成产后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为20%-50%,在炎热的夏季,产奶量高的高产牛群中发生胎衣不下的比例会更高。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普遍发生的子宫炎症,它继续发展就成为子宫炎和化脓性子宫炎,常引起全身感染而发展成败血症。该病是导致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近2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新疆自治区4个500头规模的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11%,占不孕奶牛总数的68%。由此可见,由子宫内膜炎造成的繁殖障碍而引起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主要产科疾病,是导致奶牛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除了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均衡的营养供给外,外源性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利用也能有效预防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并能修复子宫黏膜和机能,缩短产后发情间隔。本次试验在产犊高峰期内采用"澳富龙"灌注液和"新宫得康"混悬剂,分别给两组产后奶牛子宫灌注,通过观测试验奶牛子宫恢复状况和产后发情时间,分析这两种药物在预防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和修复子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炎是指在奶牛分娩时或产后由于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子宫黏膜发炎,是适繁奶牛所患的一种常见病,据报道,每年美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5亿美元;英国报道在不孕牛中本病约占95%。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不仅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繁育性能和产奶量,严重者可因丧失经济价值而被淘汰,还可以引发其他的疾病,给养殖户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经济损失巨大。本文就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实验动物模型复制及其病理组织变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怀孕家免30只,产后施用器械损伤子宫内膜或产前强行人工流产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后,子宫内灌注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18h 培养物,诱发家兔发生子宫内膜炎,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理发生,同时为试验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了一种简易可靠的试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7.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每年美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5亿美元;英国报导不孕牛中约95%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根据报道,奶牛不孕症中,子宫内膜炎特别是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占不孕牛的60.1%~92.0%。Barbu等(1980)报道,136头产后不孕的牛中约有70%患有慢性或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国内,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子宫内膜炎为目前世界范围内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繁殖性疾病[1]。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普遍发生的疾病,主要以子宫内膜和子宫炎症为特征。该病常发生在产后20 d左右,初期多以子宫分泌物、黏液增多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奶牛性周期紊乱,影响精子活力和胚胎安全着床,从而导致奶牛习惯性流产或屡配不孕。该病对奶牛繁殖能力和产奶量的影响因炎症的程度、子宫自身修复能力及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2]。奶牛子宫内膜炎在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细胞免疫学和超声波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以产后21~64 d、无临床子宫内膜炎症状的奶牛为对象,利用细胞免疫学方法和B超扫描对隐性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进行诊断。参测的44头奶牛中,产后21~42 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为34.8%;产后43~64 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略有下降,为28.6%。健康的奶牛子宫回声均匀,子宫轮廓清晰,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边缘回声不完整,内缘回声不规则,子宫内出现斑点状的液性暗区和少量回声亮点。跟踪统计显示,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146.9 d,正常健康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93.9 d。试验表明,细胞免疫学和B超诊断技术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贵阳地区气候多雨湿润,奶牛产后普遍发生子宫内膜炎,其中隐性子宫内膜炎占较大比例,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常导致奶牛配种困难或长期不孕,养殖效率低,甚至提前淘汰。从2002年至今,笔者在贵阳三联乳业公司临床治疗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528例,痊愈482例,无效46例,治愈率为91.29%,治疗后3个情期的受胎率为81.33%(392头)。现将治疗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