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算法红边位置监测小麦冠层氮素营养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红边位置常被用于监测作物叶片氮素营养状况。本文旨在通过不同算法提取红边位置,分析并比较不同算法提取的红边位置对氮素营养监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差异,确定监测小麦叶片氮素营养的最佳红边位置算法及定量模型。【方法】基于不同施氮水平、播种密度、品种类型和生育时期的小麦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算法的红边位置(一阶微分、倒高斯法、多项式拟合法、四点内插法、拉格朗日法、线性外推法)与冠层叶片氮素营养指标的定量关系,比较不同算法红边位置对氮素营养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线性外推法为计算小麦红边位置的最佳算法,并建立了基于线性外推法的小麦冠层叶片氮素营养定量监测模型。【结论】研究结果为小麦冠层叶片氮素营养指标的可靠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牛顿插值法在植被红边拟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的定量遥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红边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植被的一些信息,是植被生理生化参数反演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数值分析学科引入牛顿插值法来拟合植被的红边曲线,通过光谱微分的手段求出红边的位置。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几种求红边位置的方法相比,牛顿插值法能高精度地求出红边的位置。用牛顿插值法拟合出3种不同植被的红边,得到红边位置,表明了牛顿插值法对植被反射光谱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高分六号(GF6)宽幅遥感影像红边波段在春季作物识别中的应用,以河南省杞县为研究区,通过分析2019年3月25日单时相影像及其光谱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完成4种不同红边波段方案下冬小麦、大蒜和其他作物(油菜、蔬菜等)的分类提取,并基于地面采样数据实现不同方案分类精度评价、样本间可分性测度以及光谱反射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有红边波段参与下,较无红边波段参与时作物总体分类精度和不同作物可分性测度值均有所提高;单红边波段参与下,红边波段2作物总体分类精度较红边波段1提高了1.98个百分点;引入全部红边波段较无红边参与方案的作物总体分类精度由81.56%提高到86.19%,提高了4.63个百分点,Kappa系数由0.72提高到0.79,冬小麦-大蒜、冬小麦-其他作物、大蒜-其他作物的J-M(Jeffries-Matusita)可分性测度也分别增加了0.085 6、0.076 1和0.025 1。研究表明,红边波段的引入不仅增加了作物间的可分性测度,降低了分类结果中作物误分、漏分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果中的"椒盐现象",为国产红边卫星数据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分六号(GF-6)宽幅多光谱影像具有红边波段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特征优选的GF-6 WFV影像主要粮食作物提取方法。首先从预处理后的GF-6影像中提取光谱特征、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红边指数特征,然后利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特征优选来构建最优特征集,最后基于最优特征集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影像进行分类从而提取主要粮食作物。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为研究区,采用6种方案进行粮食作物提取试验,并探讨不同特征、不同分类模型对小麦、水稻和玉米3种粮食作物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GF-6 WFV影像可以准确提取主要粮食作物,尤其在红边波段和红边指数上主要粮食作物与其他地物间具有较高的可分性;利用最优特征集和XGBoost算法对影像进行分类的精度最高,在小麦和水稻、玉米提取试验中比未采用红边特征时的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3.08、5.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决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高光谱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估测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最佳模型,为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陕西扶风杏林镇的树龄为4~5年的15棵苹果树为研究对象,2015年分别于果树花期(4月27日)、幼果期(5月30日)、果实膨大期(7月6日)、果实着色期(8月5日)、果实成熟期(9月11日)采集叶片样本,利用SVC HR-1024i型高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同步获取苹果叶片光谱值和对应的叶绿素含量,对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一阶导数光谱中提取苹果叶片光谱的5个红边参数,从5个红边参数中筛选出相关性好的红边参数,使用传统单变量回归算法、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建立叶绿素含量估测模型,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与原始光谱相比,一阶导数光谱与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更高。5个红边参数中,红边位置、峰度系数、偏度系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较高,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建立的传统单变量回归模型中,基于红边位置、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的R2均大于0.7,其中基于偏度系数建立的多项式模型模拟精度最高,验证结果R2为0.872,RMSE为4.631,RE为8.81%。选取红边位置、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分别优化BP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节点数和网络类型以及RBF神经网络的扩展系数(SPREAD值)来提高预测精度,结果发现,建立隐含层节点数为4的双隐含层BP神经网络最优模型R2为0.891,RMSE为3.844,RE为7.55%;当SPREAD值为0.6时,建立的RBF神经网络最优模型的R2为0.955,RMSE和RE分别为2.517和3.69%。【结论】估算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时,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比传统单变量模型精度高,其中RBF神经网络模型学习速度快、精度高,拟合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6.
测试了棉花2个品种4水平种植密度的4个关键生育时期冠层反射光谱,应用微分技术处理棉花冠层反射光谱,提取了红边(680~750nm)波段范围的最大一阶微分值(Dr)和红边面积(SDr)参数。分析了棉花冠层红边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和棉花吐絮期的两种生长类型的冠层红边状况,表明红边位置可以指示它们的氮素状况。以新陆早8号的SDr为自变量与对应的LNA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SDr与冠层LNA达1%极显著相关(R=0.9186**,n=32),利用其构建的模型方程估算新陆早6号的LNA,实测LNA和估测LNA的估计标准差为0.8909g/m2,估算精度为88.1%(R=0.9277**,n=32),说明采用高光谱提取的红边参数信息是无损实时、快捷评价棉花氮素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导数光谱在棉花农学参数测定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和室内试验,测定了2个品种的棉花冠层、完全展开倒3叶在不同时期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并证实了棉花导数光谱时消除测量背景影响及寻找特征波长方面的作用。将导数光谱用于棉花农学参数的测定,发现棉花冠层和叶片光谱都存在红边位移现象,并且红边参数(红边位置、红边幅值、红边面积)与叶面积指数、鲜叶重、干叶重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相关,从而证明用棉花导数光谱测定它的某些农学参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光谱技术实现了桃树叶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的监测,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桃树叶片SPAD值光谱估算模型。分析各生育期桃树叶片SPAD值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光谱的相关关系,分析5种红边参数与SPAD值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3种红边参数,分别与SPAD值进行单因素建模;然后把红边参数和SPAD值用主成分分析、基于PCA-BP神经网络算法建模,并对估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5-9月,桃树叶片SPAD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8月达到最大;2)4个生育期所建立的3种模型均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其中6月估算SPAD值的模型,建模精度和验证精度均最高, R 2≥0.814;3)各生育期桃树叶片SPAD值在单因素模型中,以红边位置建立的模型估算和预测精度最高;4)各个生育期中,基于PCA-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算效果最好,建模精度和预测精度最高, R 2最高分别为0.938和0.974;主成分分析模型次之,单因素模型最低。因此,基于红边参数建立的PCA-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能进行桃树叶片SPAD值的准确估算,为桃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利用野外便携式ASD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分别实测甜菜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基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导数,提取甜菜冠层光谱的红边参数,分析不同SPAD值的红边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个红边参数与甜菜SPAD值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估测模型。结果发现,当甜菜SPAD值增大时,红边位置发生"红移"现象,红边振幅、红边面积增大;当SPAD值降低时,规律则相反。在红边参数对SPAD值的估测模型中,红边位置的一元线性估测模型精度最高;红边参数决定系数比红边位置的一元线性估算模型提高了30.3%。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耕地质量评价对耕地保护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当前耕地质量评价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带来了新思路。目前基于植被遥感指标的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中,尚未考虑利用作物红边波段评价耕地质量。因此,本研究尝试建立红边指数(red edge index, REI)和耕地质量的光谱响应模型,从Sentinel-2影像中提取14个红边指数,并使用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算法结合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筛选对耕地质量敏感的最佳红边指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 RR)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算法构建红边波段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光谱响应模型,比较3个模型的精度从而确定最佳模型,并结合Sentinel-2影像完成耕地质量制图。结果表明,REI-BPNN光谱响应模型为耕地质量最佳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