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积分运算通过积分运算可以求得不同时间范围内,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AUDPC)或害虫的累计虫量等项工作。1.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的计算例7:依据林傅光先生1955年研究资料,在马铃薯晚疫病严重发生田块,15天内田间病株率可以从1%发展至100%,根据病害发生曲线指数增长方程分析结果 y_0=0.01 r=0.2734,  相似文献   

2.
(六)植病流行的时间动态植病流行的时间动态是流行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它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时间动态主要研究病害流行速度及其变化规律。一、流行的类型及其防治策略 1.流行速度潜能和类型不同病害的流行速度不同,有的差异很大。据报道,在最适的条件下,一个生长季中病害数量增长倍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入模糊(Fuzzy)集论中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发病数量(病害强度)、空间和时间动态的相互关系联系起来作为统一整体,研究了稻纹枯病田间流行动态。以平均发病株数(X)、聚集度指标(Ṁ/M)和发病丛率(P)作为群体动态的特征测度。从整体水平上,将对病害流行系统的考察,化成对若干亚系统(若干阶段)来研究,使复杂的系统得以简化,为深入定量研究和刻划纹枯病流行动态进行了初步尝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文中给出了具体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1985年8月12日—8月31日,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受农牧渔业部委托,举办了全国“植物病害流行学”讲习班,邀请西德吉森(GIESSEN)大学农学院著名植病流学行学家 J.Kr-anz 主讲。参加讲习班的有数十名来自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和农科院、所的研究人员。J.Kranz 讲述了十五个专题,内容有:(1)植病流行学概论;(2)植病流行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病害流行的发展过程、要素及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4)病害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了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结果表明: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动态可以划分为5~6个阶段,即冬前发生期、冬季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后为害期、抽穗白穗显症期等阶段。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分布和扩展,通过X1、X2、X3、X4几个参数来描述。聚类分析刻划了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分布,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展情况,即刻划了病害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为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病害流行的多因素分析中,通常将病害发生的程度做为因变量 y,将影响病害发生及流行程度的各因素做为自变量 X_i。通径分析法就是根据各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把自变量 X_i与因变量 y 的单相关系数 ri_y 分解成直接通径系数 P_(iy)和间接通径系数二部分。直接通径系数就是回归分析中的标准偏回归系。能够通过它的绝对值大小,反映出各自变量 X_i 对因变量 y 的相对重要性。在影响病害发生及流行的因素分析中,可以帮助人们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从而减少一般回归分析中的非逻辑性错误。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2-2014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葡萄霜霉病流行动态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是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同时,推导了病害流行阶段:指数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下旬,该时期为最佳药剂防治时期;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衰退期为8月下旬至葡萄生育末期。不同生长季病害发生日期、流行阶段天数和最大病情指数虽各不相同,但与Logistic模型推导趋势基本一致。各个流行阶段病害的表观侵染速率表现为:始发期>盛发期>衰退期。始发期和盛发期的是决定整个生长季葡萄霜霉病流行程度的关键时期。气象因素对葡萄霜霉病的流行有明显影响,其中表观侵染速率与7 d平均相对湿度、7 d累计降雨量和7 d叶面湿润时数成显著正相关,而与7 d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以上4个气象因素是影响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玉米叶枯类病害在郧西县已发展成为威胁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病害。玉米叶枯类病害发生与流行有几种原因,主要是由缺钾引起的生理性叶枯和由六种真菌性病菌侵染引起的叶枯,因此掌握叶枯病病症特征对症制定防治方法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们对叶枯病类病害识别方法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实践证明,搞好叶枯病防治工作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棚黄瓜霜霉病流行模拟模型的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寄主生长、侵染、显症、病斑扩展、产孢和孢囊着落六个部分组成的黄瓜霜霉病流行模拟系统(简称SIMCD)能输出四个反映该病发展状态及势态的参量(R_(1-4))。其中R_4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模拟试验结果表明:SIMCD较好地再现了大棚条件下黄瓜霜霉病流行速率持续较高这一主要特征;模拟的最高流行速率高达0.7以上,这比已报道的真菌病害中最高流行速率还高1/6。因此,建议在防治策略决策中优先考虑控制流行速率。  相似文献   

10.
棉花曲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曲叶病(Cotton leaf curl disease,CLCuD)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已造成严重危害。已发现7种双生病毒与亚洲和非洲发生的CLCuD相关,在田间这些双生病毒常复合侵染且病毒基因组重组现象较为普遍。CLCuD伴随不同类型的小分子DNA,其中新型卫星DNA分子——DNAβ与CLCuD致病性紧密相关,是诱导田间典型症状所必需的。重组导致CLCuD的病毒多样化,而DNAβ分子能与不同双生病毒互作,这可能是引起CLCuD流行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CLCuD的分布与危害、病害病原致病因子的发现及CLCuD病害复合体各组份之间的互作、病毒及小分子DNA的变异与进化关系、病害流行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植物病害时空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描述在二维空间中单一种植或混合种植的植物群体内病害时、空流行动态的计算机随机模拟模型构建完成。模型由寄主、病原2个组分和病斑产孢、孢子传播、孢子着落、孢子侵染、病斑潜育、寄主生长、病害控制等一系列代表病害流行生物学过程的子模型构成。模型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用C++语言编写,能以病害流行曲线图、空间分布图、数据列表等方式显示模拟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能反映植物病害流行过程的本质规律,既可作为植物病害流行学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规律和不同因子对病害流行的影响,也可以作为研究工具,对流行学的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江苏省分属不同地区的38个站(点)418年次的气象资料研究分析,得出各地小麦易感赤霉病生育期内的湿段天气年出现频率、年出现时段数和湿段天气出现年份年累计湿段天气持续小时数三项指标的积,与小麦赤霉病的实际区域病情相关密切(r=0.9268>r_(0.01)=0.418);并以此作为病害的气候分区指标,将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的地域分布分为四个气候区,即重病区、中等病区、轻病区和极轻病区,每个气候区内又同时分为常发和偶发两个气候亚区。本文还分述了各气候区的气候特征与病害流行的轻重频率,为全省小麦赤霉病的区域性长期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小麦叶枯类病害春季流行的时间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枯病害在河南麦田春季的流行曲线基本呈S型曲线。始发期一般在3月20日~4月10日,指数增长期大约10~20d,该期流行速率最高;4月10~20日以后该病进入逻辑斯蒂增长期,可持续30~40d,流行速率比指数增长期稍低,没有明显的衰退期;影响小麦叶枯类病害始发期的气象因子为3月份的日照、降水量和气温,4月份的气温、日照、降水日数、相对湿度与发生程度关系密切。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中没有对叶枯类病害免疫的品种,70%以上的主栽小麦品种为感叶枯病品种。  相似文献   

14.
新疆泽普县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9年对泽普县春季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模型拟合, 明确了当地白粉病春季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其病害春季流行曲线为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 符合Logistic或Gompertz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多年来该地小麦不同生育期白粉病病情指数与66个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筛选出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为1月下旬平均日照时间?2月下旬平均气温?1月上旬-3月上旬平均气温和10月下旬-4月中旬平均日照时间, 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小麦扬花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的病害预测模型?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中部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再次回升流行的发生规律、分布格局、介体昆虫灰飞虱的种群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病害与产量的关系。感病秧苗、大田前期介体灰飞虱密度以及本田期再侵染是本田病害流行的3个重要部分,但早、晚稻有所不同;秧田期介体密度与移栽时、移栽后病害程度,本田初前期介体密度与抽穗期病害程度,株发病率与丛病率,病害程度与最终产量均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2000~2009年旅行社业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慢,年均增长仅0.1%,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辽宁等13个省份的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增长,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不同;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较大,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嘉兴市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今后流行概率。分析指出,充足的菌源是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必要基础,抽穗—花期遇适温、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促进因素。另外,品种抗性差、常用药剂防效下降也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模拟植物病害流行时间动态的通用模型——Richards函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Richards生长函数及其在植物病害流行时间动态模拟中的应用。该函数的微分形式为(dx)/(dt)=rx((1/x)1-m-1)/(1-m),式中r为病害发展的速率,x表t日期的病情值率(0 < x < 1),m为流行曲线的形状参数。当m=0,m→1,m=2和m→∞时,从理论上证明Richards函数成为单分子、Compertz、Logistic和指数函数模型。以水稻纹枯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进展曲线进行摸拟分析发现,当m取值适当时还可获得较Gompertz或Logistic更逼真的Richards病害曲线拟合模型,而适当m取值的Richards模型比小分子模型对玉米粗缩病的拟合性也更好。因此认为,Richards函数是植病流行时间动态的通用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水稻病害消长演替特点及主要原因分析纵观我县水稻病害近三十年来消长演替过程,具三大特点:一是造成经济损失的病害种类由少到多,二是病害发生面积扩大,三是病害造成的损失增加。左右病害发生、流行的原因,从传统植病流行学分析,可归结为病源、寄主及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对处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水稻病害,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却是导致其消长演替的重要因素.(一)品种更替对病害消长演替的影响由于目前同一品种对不同病害抗性不同。这样,在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病害的过程中,有可能控制住了原来大流行的病害,但是原来不重要的病害有可能随之上升,成为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4年钦州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钦州市晚稻的重要病害,2014年大规模发生流行。据分析,该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疫区引种、种子消毒、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有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