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郑善坚 《内陆水产》1997,22(4):26-26
随着人工养鳖的迅速发展,鳖病日趋增多且不断在变化。1996年杭州地区普遍发生稚鳖的白点病,而去年稚鳖阶段广泛发生的白斑病相对发病率减少。稚鳖白点病据报道在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有发生,死亡率达30%-85%(程天印等,1995。伍惠生,1995。),笔者在1996年萧山中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发生的一稚鳖白点病病例中,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短期浸泪与全池遍洒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症状患病的是规格15-40g稚鳖,在其背甲、腹甲、颈部及四肢基部等处,肉眼可见粟粒状白色斑点,在背甲上白点向外突…  相似文献   

3.
稚鳖“白点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稚鳖“白点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从患“白点病”的稚鳖心血、肝脏和体表脓灶分离到3种细菌,分别感染健康稚鳖,仅1种致病。根据该菌的形态、营养要求、生长特性和生理生化特点,作者认为:稚鳖“白点病”的病原为温和气单孢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痢特灵、氟哌酸、红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等7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等3种抗生素低度敏感;青霉素、麦迪霉素、杆菌肽、复方新诺明和大蒜、辣蓼、柏叶、鱼腥草和高锰酸钾对该菌无抑制或杀灭作  相似文献   

6.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1,26(3):37-37
稚鳖培育是工厂化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稚鳖培育成功与否对整个养殖周期的成活率、生长效果、僵鳖比率等生产指标均有重大影响。白斑病是稚鳖培育中最常见、死亡率最高,且最容易复发的病害。可以说防治好了白斑病,稚鳖培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1998年 10月份,浙江杭州某养鳖场,刚进池的 1万只稚鳖,放养 3天后即发生白斑病,一周后损失即过半。经种种努力,总算保住了 4 000余只,但其中僵鳖就占 30%,到 1999年 6月份出温室,只剩下不到 3 000只,平均规格 200余克, 2000年 6月中旬,浙江嘉兴某场,其中一幢温室放养了 3.5万…  相似文献   

7.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8.
陈建林 《科学养鱼》2006,(11):59-59
甲鱼养殖是我国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殖模式主要有温室加温养殖和外塘生态养殖两种。对甲鱼养殖危害较大的疾病有白斑病、穿孔病、白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稚鳖养殖阶段的疾病主要是白斑病,其发病率高,病情蔓延迅速,死亡率高,如不迅速有效地治疗,会产生很大的损失。一  相似文献   

9.
白点病是稚鳖阶段发病率最高且呈烈性传染的疾病之一。高温是其发病的重要条件。在半开放式的养殖模式中,7-8月发病率高于其他时段。发病率与外界温度(气温与水温)的高低呈正相关。另外,外伤感染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肌注感染快且重于浸泡感染,在水温为26℃ ̄30℃时,肌注感染只需36h,而浸泡感染则需7d。  相似文献   

10.
孟改青  马光 《河北渔业》2011,(12):49-49
<正>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大批稚幼鳖发病,比如白斑病和鳃腺炎等,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经过我们多次诊断治疗,效果明显,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供同行参考。白斑病别名毛霉病、白点病、豆渣病。白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严重危害稚幼鳖,传染快,  相似文献   

11.
对一养鳖场稚鳖的白点病作了调查,并在分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基础上,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内服,结合高锰酸钾和生石灰环境消毒,病情迅速好转,17d后痊愈。  相似文献   

12.
《海鲜世界》1995,(1):24-25
1994年我所在660米~2亲鳖池中,投放亲体255只,重286公斤,其中雌鳖180只,重276公斤,平均只重1.2公斤;雄鳖75只重70公斤,平均只重0.94公斤。5—8月共产卵11024枚,平均每只雌鳖产卵61.2枚,孵化稚鳖10732只,孵化率达92%,销售收入151980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效益。  相似文献   

13.
稚鳖的运输     
杨红权 《内陆水产》1995,21(7):19-19
稚鳖的运输近几年来,在我国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出现了养鳖热潮。养鳖业的发展,使鳖的长途采运成为养殖者经常遇到的问题。眼下亲鳖已开始产卵,即将进入稚鳖采运的高峰期,掌握科学的运输方法可大大提高鳖的成活率。笔者就近两年稚鳖运输中的一些体会,谈点浅见,供大家...  相似文献   

14.
稚鳖特别是当年稚鳖的人工饲养,是鳖人工养殖的关键。它体小(刚孵出的稚鳖体重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和遭受敌害,要经受生平第一次越冬的考验,在此阶段往往死亡率较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养鳖业发展迅速,台湾稚鳖大量引进大陆,不少养殖户在放养时不精心科学操作,结果诱发各种疾病,造成成活率偏低。笔者总结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供同行参考应用。1放养前的准备1.1设备检修检查注水、排水,供电、增氧、保温等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不应在放养后再补...  相似文献   

17.
刚孵化出来不久的稚龟因皮肤太嫩而容易受伤,从而感染病菌而发生脐炎病与白斑病。现将这两种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稚鳖的培育     
稚鳖培育是指当年孵化的3~5克稚鳖,经1~3个月培育,越冬后至翌年4月稚鳖复苏为止,通过这一培育阶段稚鳖的规格一般可达5~15克。1 稚鳖的放养 初出壳的稚鳖应在浅水盆中暂养3~4天,待其卵黄吸收完毕并开始摄食后即可转入稚鳖池中饲养。稚鳖的饲养密度一般根据其大小以每平方米40~80只为宜,换水条件好的可适当多放,此外还要根据稚鳖的破壳时间和大小分池放养。  相似文献   

19.
李传武 《内陆水产》1996,21(7):22-22
提高稚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一般把鳖苗孵出至越冬前统称为推鳖养殖阶段。由于稚鳖个体小、适应能力差、病害多.养殖技术要求高,所以这一时期是养鳖周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1995年,笔者在福建省厦门宏辉养殖场负责技术工作,并调查了附近几家养鳖场,对提高稚鳖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