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阐明GnRHR基因的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产羔数的关系,设计7对引物,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在不同产羔数崂山奶山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基因存在2个多态位点,A261G突变对于初产母羊 GA型产羔数比 AA型多0.06只,比 GG型多0.04只,差异不显著( P>0.05);对于经产母羊GA型产羔数比AA型多0.35只,差异显著(P<0.05),比GG型多0.45只,差异不显著(P>0.05)。 G55A位点共检测到GG和GA这2种基因型,其中对于初产母羊GG型比GA型产羔数多0.13只,经产母羊GG型比GA型产羔数多0.19只,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GnRHR基因A261G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崂山奶山羊产羔性能一个潜在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探讨通过不同途径给羊接种布鲁氏菌S2菌苗后抗体消长规律,以及用不同方法检测菌苗抗体结果的符合程度。[方法]选取44只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北京土种绵羊进行单次免疫,分为注射组20只,50亿/CFU/只;灌喂组24只,100亿/CFU/只。在免疫后的第3周,7周,13周,17周,21周,25周采血分离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微量凝集试验(M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这44份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注射组在第7周仍能保持一定的抗体水平,直至第25周仍能检测到抗体,而灌喂组在第13周阳性率已为0。3种检测方法与ELISA比较κ值分别为:κRBPT VS ELISA=0.805,κSAT VS ELISA=0.760,κMAT VS ELISA=0.899。[结论]肌肉注射比灌喂接种方式有更高的抗体阳性率,且该抗体能维持半年。微量凝集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鸡FSHβ和ESRα基因SNPs分析与早期产蛋性能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SSCP法对85羽绿壳蛋鸡进行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和雌激素受体α亚基(ESRα)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测序,分析其与早期产蛋性状的关系.基因FSHβ和ESRα都发现了多态,测序结果表明: FSHβ pro 2位点有3 处SNPs,分别是:A-464G,-450插入碱基A,A-405G.FSHβ exon 3有1处碱基突变,即A2447G;ESRα基因5'-UTR区有4处碱基变异,分别是:A-34G,T-76C,T-79C,C-102T.ESRα基因内含子1 区发现3处SNPs,分别是:T122C,A155G,C169T.与早期(36周)产蛋关系分析表明,FSHβ基因调控区的AA基因型36周平均产蛋量显著高于AB 型(p<0.05),没有发现BB型,外显子3的AA型和AB 型开产日龄呈显著相关(p<0.05),也没发现BB型; ESRα基因5'侧翼调控区的CC型和CD型36周平均产蛋量差异显著(p<0.05),而没发现DD型,其他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分析检测了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情期排卵数,结果表明:绵羊群体中BB、B+、++基因型的情期排卵数平均为4.0、3.5和1.56个,BB、B+基因型比++基因型的母羊分别多排2.44和1.94个卵,反映了该基因具有明显增加排卵数的作用,产羔数平均增加为0.64个和0.73个,差异极显著。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高产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5.
牦牛LPL基因外显子7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对5个牦牛品种共398头牦牛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外显子7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了该基因与牦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牦牛LPL基因外显子7存在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各群体在该基因座上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三种基因型与牦牛部分生长性状的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与牦牛的体重、体高、胸围存在显著相关(P<0.05),BB型个体体重、体高、胸围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初步推断牦牛LPL基因第7外显子可作为牦牛标记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6.
蒙古羊BMP15基因外显子1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性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技术对蒙古羊BMP15基因外显子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与产羔性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16个蒙古羊个体中,BMP15 基因在该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具有 、A 和AA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该段DNA序列中存在3个碱基的缺失,即编码区第28,29,30位碱基缺失,这个突变使野生型( )氨基酸序列上相应的10号氨基酸残基亮氨酸(L)缺失,变成了突变基因型(AA),形成B1突变体;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B1突变在双羔系中的发生频率高于单羔系中发生的频率,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两品系在该位点具有中度多态性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与产羔性能关系分析表明B1突变对蒙古羊产羔数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BMPR-IA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BMPR-IA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豫西脂尾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绵羊品种中BMPI-lA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AA和AB,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5和0.778,...  相似文献   

8.
CACNA2D1基因定位在猪的第9号染色体上,其位置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重叠,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对160头金华×皮特兰资源家系F2猪CACNA2D1基因3'端非翻译区片段进行扩增分型,共产生2种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通过测序发现,在CACNA2D1基因3'端非翻译区(序列DQ981407)有一单核苷酸替换(C→A).对不同标记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AA基因型猪大腿肌肉的pH45值、大腿肌肉导电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最小二乘均数比BB基因型分别高0.169,0.26和0.021,差异显著(P<0.05);A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0.084 5,0.133 5和0.010 5.  相似文献   

9.
CACNA2D1基因定位在猪的第9号染色体上,其位置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重叠,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对160头金华×皮特兰资源家系F2猪CACNA2D1基因3′端非翻译区片段进行扩增分型,共产生2种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通过测序发现,在CACNA2D1基因3′端非翻译区(序列DQ981407)有一单核苷酸替换(C→A)。对不同标记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AA基因型猪大腿肌肉的pH45值、大腿肌肉导电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最小二乘均数比BB基因型分别高0.169,0.26和0.021,差异显著(P<0.05);A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0.084 5,0.133 5和0.010 5。  相似文献   

10.
检测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豫南黑猪和3个引进猪种产仔性能的影响.采用PCR-RFLP方法,对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进行FSHβ基因和PRL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FSHβ亚基基因,豫南黑猪在初产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方面,基因型CC型比AC...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RBP4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RBP4基因在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绵羊品种中RBP4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BB和AB,没有检测到AA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40和0.583,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0和0.416。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80和0.209,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20和0.791。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索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的高繁殖力遗传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蒜秸秆饲喂对小尾寒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按照大蒜秸秆添加比例不同,把3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了不同饲料营养成分,不同组别小尾寒羊采食量、日增重、肠道疾病发生及羊肉品质等相关指标。与玉米饲料、玉米秸秆对比,大蒜新鲜秸秆的钙和粗纤维含量较高,蒜素含量为17.80 mg/100 g。不同大蒜秸秆饲料添加比例对肉羊增重影响显著,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对肉羊增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对照组日增重增加35.29%和17.65%,大蒜秸秆作为粗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粗料中添加大蒜秸秆比例较高(本试验70%)的条件下,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顺-9-油酸、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70.58%和60.70%,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8%、3.82%和1.51%。肉羊养殖中,粗饲料中大蒜秸秆对比常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成分饲喂,对于小尾寒羊肉羊增重和羊肉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别从生产、消费、价格波动以及贸易等角度对云南省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产业基础优势、区位商、产业集中度及专业化系数等多方面对2008-2019年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 表明,云南省肉羊产业区位商得分均在1以上,且表现为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八眉猪DQA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对八眉猪DQA基因编码区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八眉猪DQA基因的理化特性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结果显示:八眉猪DQA基因编码255个氨基酸,编码区序列有14个碱基变异,11个氨基酸变异,外显子2区域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DQA基因编码产物是一种不稳定的水溶性蛋白,二级结构为混合型,三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信号转导、受体、胁迫应答、免疫应答和生长因子的几率较高。研究结果为八眉猪的抗病分子育种和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染色体工程方法培育小麦新品种“成电麦1号”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获得978-1310 bp的6个序列(CD-1、CD-9、CD-11、CD-12、CD-17和CD-21),其中3个序列(CD-1、CD-12、CD-17)编码284~301个氨基酸的α-醇溶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多聚谷氨酰胺区和重复区出现较大差异,在编码序列的半胱氨酸的数量和位置上,CD-1和CD-12序列具有特殊性。与乳糜泻(celiac disease)病人毒性抗原相关序列的比对结果表明CD-12不具有Glia-α20表位,而CD-1和CD-17序列只具有Glia-α9,Glia-α20的抗原序列。根据已发表的小麦A、B或D染色体组的α-醇溶蛋白基因的序列建立系统树,发现所克隆的“成电麦1号”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具有特殊性,说明染色体工程方法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较大的种子蛋白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对小麦品质育种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甘肃境内典型养殖模式下甘肃高山细毛羊、小尾寒羊、藏羊、蒙古羊和滩羊5个绵羊品种的PRKAG3基因多态性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探讨以PRKAG3为候选基因,提高绵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可能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5个绵羊品种的PRKAG3基因外显子4,5和内含子4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就PRKAG3基因多态性与9月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RKAG3基因2 689 bp处发生了AG的突变,位于第4内含子第23 bp处,表现出3种基因型,AA、AB和BB。纯合度(Ho)分别为0.67,0.69,0.76,0.69,0.59,杂合度(He)分别为0.333 3,0.306 1,0.244 9,0.307 7,0.408 2,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1.62,1.66,1.69,1.48,1.79,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1,0.32,0.33,0.27,0.34。除藏羊外其他4个绵羊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5个绵羊品种PRKAG3基因此变异位点的3个基因型间失水率性状差异显著(P0.05);BB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重显著高于AA型(P0.05),滩羊为极显著(P0.01),BB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显著大于AA型(P0.05)(藏羊除外)。因此说明PRKAG3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绵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黄淮麦区35份小麦高代新品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其籽粒硬度表型、puroindoline基因型及其吹泡仪和混合仪参数,分析了籽粒硬度表型和基因型与吹泡仪和混合仪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发现,SKCS籽粒硬度与混合仪参数中的C1、C2、C3、C4值、幅度、吸水率、C3-C2值以及吹泡仪参数的P值、L值、G值和P/L值之间均极显著相关(P < 0.01)。方差分析表明,puroindoline基因对大多数吹泡仪和混合仪参数的影响极显著(P < 0.01)。其中,Pina-D1b类型小麦品系的P值、W值和P/L值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和Pinb-D1b类型,但野生型小麦品系的L值、G值和Ie值则均显著高于Pinb-D1b和Pina-D1b类型。另外,2种硬质基因型(Pinb-D1b和Pina-D1b)小麦品系的C1值、C2值、C2-C1值、幅度和吸水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野生型小麦品系的C3值、C4值和C5值则显著高于2种硬质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PGC-1α基因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基因。本文对清远麻鸡PGC-1α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希望找出对肉品质有较大影响的突变位点,为下一步进行蛋白质功能验证打下基础。[方法]利用PCR-SSCP和PCR-LDR方法找出清远麻鸡PGC-1α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将所测得的肉品质指标脂肪含量、剪切力和胸肌失水率按照不同基因型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对肉品质的影响。[结果]筛查出了清远麻鸡的两个多态性位点SNP1和SNP2,均为G到A的突变。其中SNP1为内含子的突变,SNP2为外显子8上的有义突变。SNP1对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SNP2对胸肌系水力有显著影响。母鸡的肉品质要高于公鸡的,其中剪切力指标性别之间差异极显著。至于SNP2,AG型的肉品质要好于AA型和GG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