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株野生大型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北京香山采集了一株大型的野生真菌,对其分离并进行鉴定分析。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该真菌菌丝纯培养物,分别以子实体及菌丝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ITS片段的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PCR测序结果分析证明从子实体扩增的ITS片段与菌丝体的大小一致,表明菌丝纯培养物来源于该子实体,将菌株的ITS基因序列提交到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表明该真菌属于蘑菇属(Agaricus),GenBank登录号为JN907016。在MEGA4.1软件中进行该菌株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及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与A. fuscofibrillosus WC913菌株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达到97.2%。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野生真菌进行鉴定,从而对该野生菌株的遗传地位进行解析,为该野生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野生红菇菌丝体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广西浦北县椎林下野生红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菌丝萌发试验,获得了红菇组织分离纯培养菌丝体。比较了几种不同成分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并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经3代母种扩转,在Ⅰ号、Ⅴ号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从江西赣州采集的一株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菌丝纯培养物,通过形态特征分析和ITS技术进行鉴定,鉴定其为口蘑属的白棕口蘑Tricholoma albobrunneum。序列上传GenBank,登录号为MT539126。本研究还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白棕口蘑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并设计分析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对白棕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菌根泥土浸提液的4号培养基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菌丝长势强,色素分泌少,得到纯化菌种。白棕口蘑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红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培养基组合为:马铃薯200 g,红糖20 g,酵母膏5 g,琼脂20 g,KH2PO40.6 g,MgSO40.6 g,pH自然。本研究为后续白棕口蘑栽培试验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及26S序列的鉴定来确定真菌的种属。通过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来确定稻谷真菌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真菌ITS序列及26S序列分别对稻谷原粮中分离获得的33株真菌进行了鉴定,主要为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Fusarium)等菌属,其中青霉属与曲霉属最多分别为16株,15株,而镰刀菌属仅2株。两种序列鉴定结果的结合能更加准确地鉴定稻谷原粮中菌株的种属,为稻谷储藏过程中的真菌种类鉴别及生物控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调查中发现在咖啡苗圃以及咖啡幼树中出现的一种疑似咖啡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发生条件,本研究通过采集咖啡病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分离,同时利用引物ITS1/ITS4及H3F/R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最后利用平板培养法测定不同温度、光照和pH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终共分离获得5个分离物,其菌落特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无明显差异,形态特征与尾孢相一致。5个菌株均能对中粒种咖啡致病,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其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特征均符合尾孢特征。ITS及组蛋白H3基因序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树不能鉴别5个菌株的分类地位,尤其CF13的分类地位。而基于H3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5个待鉴定菌株与11株咖啡生尾孢菌C. coffeicola聚为一支。结合分离物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咖啡生尾孢菌(C. coffeicola)。培养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3℃~35℃,最适温度为25℃~28℃;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6~7;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435-5441
本课题组在桂林市分离到一株野生蘑菇,为开发利用该野生蘑菇资源,通过ITS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该野生蘑菇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通过平板培养法,分析了不同营养因子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维生素中,最适菌丝体生长的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氯化钾,最适维生素为VB1,适宜浓度为6 mg/L。  相似文献   

7.
甘蔗黑穗病是由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危害甘蔗的生产,对该病病原菌的研究有助于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由于rDNA序列兼具保守区域和进化水平不同所致可变区,因此,rDNA序列分析是研究真菌系统发育、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非常有效的手段。笔者采用单孢分离方法,从高抗品种NCo376的病株上分离单孢,培养菌丝体,提取基因组DNA,分析其rDNA序列,以期丰富该真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用真菌rDNA序列分析的通用引物ITS1和ITS4,通过ITS-PCR得到目的片段,克隆在pMD18-T载体上后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的长度为692 bp,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真菌序列进行Blast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与Sporisorium属真菌具有更高的亲缘关系,而与Ustilago属真菌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与一直沿用的甘蔗黑穗病菌的命名似乎并不吻合,有待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不同地区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种内分化,能够准确地鉴定该病菌,以服务于黄瓜抗病育种,对2007-2014年采集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经单孢纯化获得34个菌株。利用公开发表的特异性引物CCF/CCR对其进行了PCR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预期272 bp的特异片段,说明均为多主棒孢菌。应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扩增各个菌株的r 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经测序并比对分析,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559 bp的特异片段,其中32个从黄瓜上分离的多主棒孢病菌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2个从番茄上分离的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二者的差异在于2个SNP位点T-C、G-A的突变,二者相似度为99.64%。说明,多主棒孢菌属种间的ITS区序列高度保守,利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可以为多主棒孢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可以区分出黄瓜和番茄寄主上的多主棒孢菌。  相似文献   

9.
2008年于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采取水曲柳树干着生木材腐朽菌子实体,形态学鉴定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设计纤孔菌属(Inonotus)真菌ITS特异引物,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长500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其它10种纤孔菌属真菌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聚类树。聚类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与辐射状纤孔菌亲缘关系近;I. circinatus与I. tomentosus亲缘关系近;薄皮纤孔菌与芮克纤孔菌亲缘关系近;I. dryophilus与I. rheades亲缘关系近。I. circinatus、I. tomentosus、粗毛纤孔菌以及辐射状纤孔菌聚为一族;薄皮纤孔菌、芮克纤孔菌、斜生纤孔菌以及I. glomeratus聚为一族;I. dryophilus、杨生核纤孔以及柽柳核纤孔菌聚为一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离鉴定森林凋落物中可培养的真菌,并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研究它们的主要抗菌代谢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凋落物真菌资源提供备选菌株。本研究通过颗粒法分离森林凋落物中的可培养真菌,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到的真菌,采用打孔药剂扩散法检测抗菌活性,利用柱层析法分离抗菌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共分离得到63株真菌,它们隶属于36个属、48个分类单元,它们中有14株菌ITS相似性小于98.5%。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11株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Berkleasmium sp. SGSF622抗菌活性较强。通过PDA培养基对该株真菌进行发酵,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3 g。通过抗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其含量最高的抗菌化合物622A。通过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分析,进一步确认该化合物为螺二萘类化合物Sch53825,它的分子式为C20H13ClO5.,其抗青枯劳尔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250μg/mL。研究首次在Berkleasmium属真菌中分离到化合物Sch53825,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甘草内生真菌RP2次生代谢产物的资源,丰富挥发性香味成分的获取途径,以甘草内生真菌RP2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甘草内生真菌RP2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甘草内生真菌RP2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在甘草内生真菌RP2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在甘草内生真菌RP2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了6种挥发性成分。甘草内生真菌RP2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现有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如2-苯基乙醇等。本研究对开发利用甘草内生真菌RP2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夏季野生食用菌生物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扩大对野生资源的评价和利用,2009年夏季在北京周边山区收集常见的四种野生菌黄伞、血红铆钉菇、短柄粘盖牛肝菌和马勃的子实体。利用二喹林甲酸检测法、苯酚-硫酸法以及改良后的酶活性检测法分别测定四种子实体中蛋白质和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蛋白酶、磷酸酶和漆酶的活性以及凝集素的活力单位,通过对上述四种野生资源测定指标进行评价,发掘出可用于深度加工的野生品种。研究发现,黄伞子实体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子实体鲜重和干重的5.12%和2.39%,并且具有凝集素的活性;四种野生菌都具有磷酸酶活性,其中马勃的酶活力最高,为339.91 U/mg;短柄粘盖牛肝菌和马勃存在微弱的漆酶活性,酶活力分别为0.341 U/mg和0.438 U/mg;在四种野生菌中未检测到蛋白酶的活性。比较结果证明黄伞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较高,马勃具有较高的磷酸酶活性,这些野生资源都可以作为深加工的优势材料,进行深度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楚雄州是云南中部典型的低纬高原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影响区。境内气候立体性强、光热资源丰富、干湿分明、雨季降水适中,为野生食用菌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气候生境。为揭示楚雄州优质的野生食用菌气候生境与云南全省和中国全国部分野生食用菌产地的气候差异性,选取了云南125个县及中国部分野生食用菌产地的气温、地温、降水、日照、湿度(5—10月)和海拔高度,做多因子影响的主成分分析、干燥度计算和单因子分析,最后在ArcGIS平台上做IDW插值。结果得出:楚雄州野生食用菌菌丝体向子实体过渡初期光、热量充足、干湿转换明显,子实体收获盛期热量和降水适中,且变幅小,昼夜温差大、晴雨交错,光照和湿度适当(即5、6、7—9月平均气温20、21、20℃,降水量80、150、480 mm,相对湿度67%、77%、83%,日照时数220、160、380 h)。野生食用菌气候生境与云南野生食用菌品种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区域有极好对应关系。同时还验证了主成分析法在低纬高原地区以气温、地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海拔高度为影响因子做作物生长气候生境分析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砀山梨采后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销售的砀山梨黑腐病病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砀山梨采后黑腐病的病原真菌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本研究为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河南省小麦田常见杂草野燕麦上的病原真菌种类,以期为更好的利用植物病原真菌资源和开发生物除草剂奠定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野燕麦病害样品进行分离,结合形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用人工接种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从81份自然发病样品中分离到157个菌株,共鉴定了9个属的17种真菌。对于做致病性测定的28个菌株,其中新月弯孢菌株YM1362对供试杂草表现出很强致病性,而对棉花、大豆、花生等植物没有致病性。结果表明野燕麦上的病原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弯孢属、平脐蠕孢属和凸脐蠕孢属;其中菌株YM1362具有开发为防治双子叶作物田中禾本科杂草的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11株侧柏内生真菌的农药活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测定了11株侧柏内生真菌J46、J77、J80、J85、J86、J94、Y51、Y52、Y57、Y125、Y127发酵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反枝苋种子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有10株内生真菌对至少一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50%;其中Y52、J94、Y127、J77、J46等5种内生真菌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高于70%,J94、Y52、J77、J46等4种内生真菌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高于70% 。内生真菌对反枝苋种子幼根的生长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抑制率在70%以上的有8株。对筛选出的8株具有较好抑菌或除草活性的侧柏内生真菌进行了ITS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森林凋落物中尝试分离与鉴定具有抗菌与抗氧化活性的真菌资源。以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凋落物真菌,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进行真菌鉴定,利用平板打孔药剂扩散法测试抗菌活性,通过TLC-DPPH法进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本研究共分离得到65株真菌,它们分别隶属于47个属,54个分类单元,其中有16株真菌的序列相似性≤98%。这16株真菌中有8株有抗细菌活性,有10株有抗真菌活性,有6株菌的粗提物有抗氧化活性。发现3株真菌同时具有抗菌、抗氧化活性,它们最相近菌属分别为Phaeosphaeria、Cephalosporium和Ophiobolus。大兴安岭真菌资源丰富,本研究为抗菌及抗氧化的真菌天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栽培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旨在从药用植物栽培三七中分离出能够产生与宿主植株相同或者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菌株。以栽培三七为材料,开展栽培三七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依据传统形态特征并结合真菌的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初步从栽培三七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4株,鉴定为12属(种),栽培三七不同器官组织的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根和叶中最多,茎中较少。其中从叶片中分离出11株,6属;茎中分离出1株,1属;根中12株,5属。统计结果表明叶片中分离出的菌株优势种为普通青霉菌(Penicillium commune)、胶孢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均占叶片菌株分离的27.28%;须根中分离出的菌株优势种为球毛壳菌(Chaetomidium arxii),占须根菌株分离的72.73%。栽培三七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栽培三七内生真菌与生理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提供材料基础和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