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的克隆、重组及对糖料作物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沙冬青脱水素的功能,根据沙冬青cDNA文库中脱水素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脱水素基因的DNA全长,并对其内部的一个碱基进行了定点突变,然后成功地将其连接到pCAMBIA3301载体中,用冻融法将该表达载体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糖用甜菜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Km抗性的甜菜植株,生根后移栽到花盆中。  相似文献   

3.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沙冬青脱水素的功能,根据沙冬青cDNA文库中脱水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进行了脱水素基因的扩增,扩增产物与载体pG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已成功克隆的阳性重组子经测序鉴定其片段大小与已知沙冬青cDNA文库中脱水素基因大小一致,为760 bp,说明此序列无内含子.将成功克隆的阳性重组子提取质粒与pCAMBIA3301质粒同样进行酶切反应,再以T4DNA连接酶连接,成功构建了脱水素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抗逆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脱水素基因转化的矮牵牛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厚叶旋蒴苣苔脱水素(Dehydrin)基因BDN1置于CaMV35S启动子的调控之下,并插入于表达载体pCAMBIA3300中,通过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导入矮牵牛(Vetunia Hybrida),经PCR及Southem杂交表明BDN1已转入矮牵牛基因组中,Northem实验证明,BDN1基因在矮牵牛中在RNA水平有较强的表达。通过对转BDN1基因矮牵牛的保水力和低温离子渗漏的测定,初步验证转基因矮牵牛对水分胁迫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中苜1号'和'保定苜蓿'为试验材料,选用离体叶片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双元质粒载体pCA-GR导入紫花苜蓿,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两种抑菌剂(羧苄青霉素和特美汀)、Ag+、激素(KT和NAA)组合以及基因型对紫花苜蓿转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择培养基中无其它添加时,两...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其粗蛋白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好,被称为牧草之王,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建立快速、高效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首要前提。本综述围绕与遗传转化体系密切相关的基因型、外植体、农杆菌、表达载体和转化方案5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稻的愈伤组织作受体, 采用PIG基因枪法, 首先成功地将Bt基因[cryIA(b)]连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栽培水稻品种中国91, 选育出纯合稳定的株系T91系. 然后将T91系与黄淮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杂交, 并辅以标记基因选择, 选育出纯合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转Bt基因株系C48.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Xa21基因转入C48, 根据标记  相似文献   

8.
茶树脱水素基因dhn2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可溶性脱水素dhn2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量,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其表达的影响,包括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浓度和初始诱导浓度。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EASY-E1-dhn2在大肠杆菌中最佳诱导时间为4h,最佳诱导温度为30℃,最佳IPTG诱导浓度为0.8mmol/L,最佳诱导初始浓度为OD600=0.2。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脱水素在植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和机理,采用显微操作技术获得烟草卵细胞并构建其c DNA文库,从中筛选到一个脱水素基因NtDEH1。通过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全长,基因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拥有一段长度为65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和一段535 bp的内含子,编码由2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其理论等电点为5.27,属于酸性蛋白,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在许多物种比如绒毛状烟草、林烟草、甜辣椒、番茄、马铃薯和丹参中都具有与NtDEH1蛋白非常类似的保守的同源序列,均具有SK2型脱水素特征。借助Genome walking技术获取NtDEH1基因约1 706 bp的5'侧翼序列,使用小叶烟草瞬时表达系统检测到其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脱水素基因NtDEH1在植物生殖发育中的具体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永琴  康俊梅  孙彦  杨青川  李燕 《作物学报》2010,36(9):1484-1489
根据紫花苜蓿LEA蛋白MsLEA3-1基因(GenBank登录号: EU665182)序列,设计两对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LEAf1/ LEAf2和LEAr1/ LEAr2,以构建好的PMD-LEA质粒为模板,分别合成用于构建干扰载体的正反义片段pMD-F和pMD-R,将正反义片段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ART27的相应位置,构建成含有发夹结构的RNAi载体pART-F-R,经过Not I酶切鉴定,证明载体构建成功。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以干扰表达载体pART-F-R转化烟草,经过PCR检测,得到16株阳性转基因植株,为MsLEA3-1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根据紫花苜蓿锌指蛋白MsZFN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EU624138)序列,设计两对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紫花苜蓿cDNA为模板,分别合成用于构建干扰载体的正反义片段,将正反义片段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ART27的相应位置,构建成含有发夹结构的RNAi载体pART-F-R。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将pART-F-R转化到紫花苜蓿中,经过PCR检测,获得了3株转基因植株。经过RT-PCR检测,证明转基因植株中MsZFN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未转基因的植株。结果表明,已构建成功具有发夹结构的RNAi载体pART-F-R,它可有效的抑制紫花苜蓿MsZFN基因。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SeNHX1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高效快速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以紫花苜蓿6个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对影响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个栽培品种对卡那霉素敏感性不同,维多利亚为40 mg/L,而其他5个品种为50 mg/L;通过梯度实验表明:根癌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为0.4~0.5,侵染时间为10~15 min,超声波处理时间为10 min是实现紫花苜蓿子叶转化及抗性愈伤组织形成较为有利的组合。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织DNA的PCR扩增显示,转化体和质粒DNA分别扩增出长度大约为546 bp的清晰条带,初步表明耐盐SeNHX1基因已整合至紫花苜蓿愈伤组织中。  相似文献   

13.
锌锰微肥对苜蓿生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河南省气候土壤特点、锌锰钼肥的生理功能以及牧草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Zn、Mn两种微肥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优质牧草生产中的配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有效范围为400~500mg/kg,最佳浓度为430mg/kg。430mg/kg的Zn肥与380mg/kg的Mn 肥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可使牧草产量提高约10.7%,种子产量提高13.7%。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玉洁  冯利平  易鹏  杨晓光  胡跃高 《作物学报》2007,33(10):1682-1687
依据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广泛收集资料,构建了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该模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同化物分配和产量形成等过程,考虑了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计算得到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转换系数( β )和同化物分配分配系数[C(d)I],确定了主要紫花苜蓿品种的光合参数(a 和Pmax)。分别利用北京和太原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的试验资料对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和叶面积指数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叶面积动态、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0.95、0.96和0.88(n=20),产量均方差(RMSE)为103 kg hm-2,相对均方差(NRMSE)为2.1% (n=102)。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有较好的拟合性。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构成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不同秋眠级别的苜蓿品种进行生产性能构成因子以及构成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高度与节间长和再生速度达显著相关(P<0.05);生物量与植株高度和再生速度达显著相关(P<0.05);关于再生速度与植株高度、节间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程度拟合方程分别如下:Y1=37.165+8.17x1;Y2=2.28+1.13x1;Y=3.03x1.再生速度与植株高度、节间长和地上生物量有着很高的相关性.植株高度是苜蓿产量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决定苜蓿地上生物量的最终决定因子是再生速度,所以苜蓿的再生性是苜蓿高产育种首先考虑的因子.  相似文献   

16.
赤峰地区敖汉苜蓿冻害及其防御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启忠  桂荣 《华北农学报》2001,16(1):136-142
敖汉苜蓿在赤峰地区受冻有4种表现,(1)全株未受冻;(2)根颈上端受冻变黑,下端仍能再生新芽;(3)根颈全部和根的部分受冻变黑,不能再生新芽;(4)全株受冻死亡。引起冻害的主要原因是苜蓿播种期晚和根颈入土浅。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芷蓿具有2个以上分枝,根颈入土深度5cm以上,以及根颈膨大,直径达0.3cm以上者,方能减轻或避免受冻。适时早播或带肥播种,延长苜蓿生长期和促进幼苗生长,同时在封冻前对平作进行浅耕覆土或深开沟冻磨平,无能增加根颈保温层,有效提高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组织培养2~13周的丹参幼苗为材料,构建丹参cDNA文库并进行大规模EST序列分析,所得序列经NCBI的BLAST工具分析,克隆号为rsmsxl_014903.y1.scf序列与晚期胚胎丰富(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基因家族Ⅱ中的成员有较高的同源性。该序列全长864bp,包含1个长726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1个氨基酸,并含有ⅡLEA蛋白的特征序列,与NCBI注册的脱水素家族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本基因可能是一种新的脱水素基因,命名为DHN2,并在GenBank上进行了注册,序列号为:AY7377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