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明确,这里说的抽象根艺,并非美术界经常提及的、作为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之一的抽象艺术,而是区别于具象根艺或意象根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应具备以下审美特征:(1)立意、命题是抽象的事理而不是具体的物象;(2)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朦胧的内涵美,而不是清晰直观的表象美;(3)其艺  相似文献   

2.
四、根艺创作的主要环节根艺创作有三个主要环节:相料立意、剪裁加工、命名题款。 (一)相料立意对根料进行各种不同角度的观察,从中找出物象形态,决定去留取舍的剪裁方案,使根料中存在的物象形态和某些与之相照应的生活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确  相似文献   

3.
我由种花转而喜欢盆景又爱上根艺,已涉猎有年。根艺这种艺术活动,对中老年来说,不但是文化艺术上的一种精神耕耘、而且可称行之有效的祛病之术。我个人曾患有肩周炎与慢性结肠炎,从春到冬常与药物为伍。自从迷上了根艺  相似文献   

4.
虽未到而立之年,即已在根艺、奇石、篆刻等艺术领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可说是罕见的——他就是年仅28岁的根艺家、奇石收藏评论家陈兴旺。是他,首开人体根艺创作之先河,为我国根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此,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亲切接见了他并给予高度评价。陈兴旺是山东新泰人,从小在北京长大,自幼酷爱艺术。中学时代在学习绘画、篆刻摄影等艺术的同时爱上了根艺。树根奇特的造型深深打动了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与根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根艺作品的内容单一,为飞禽走兽一统天  相似文献   

5.
作为根艺创作者,我于1992年初应邀赴港,并有幸对香港的根艺市场作了一番调查研究。这里谈一下“根艺热”的始因,以及不断“升温”又出现了“饱和”后的思索。香港的“根艺热”是由根艺三大特征决定的。一.根艺以其大自然鬼斧神工赐予的千姿百态,焕发着其他艺术门类所少有的独特魅力,迎合了香港人士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猎奇心理和崇尚艺术的追求。二.古朴、自然、典雅、浑厚各异的仿古风格继承与发扬了民族艺术固有的特色,使港人亟感兴趣。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显示了根艺品的来之不易,自然又独一无二的造犁艺术引起了众多欣赏家、收藏家珍视如宝。  相似文献   

6.
品评,包括两层含义:品,即欣赏;评,即评价。根艺的品评,就是欣赏并鉴别根艺品之美丑优劣。通过对根艺的品评,既能提高观者的欣赏水平,也能促进作者的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是相辅相承的,不懂得欣赏,就不懂得评价,或说评价就失去了可赖的依据。那么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件根艺品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立意:根艺创作巧借天然,因形赋意,一件作品立意的新陈、深浅、广狭,便成了欣赏和评价的主要因素。从作品的立意,可以体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7.
根艺忌浅露     
根艺,它不同于家什、用具,而属于一个较高欣赏层次的岂术品。综观许多根艺展览及各有关报刊杂志的介绍根艺的摄影,给人这样的感觉——根艺这门艺术,登堂入室的寥若晨星,大多是平庸无奇的作品。它与花卉、盆景比较,显得幼稚些。分析根艺总体水平不高的表面原因是大浅露,其实质可能是制作者大多艺术修养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8.
用竹根制成根艺作品,各地都有;但把竹根立意取舍造型,栽地培育,让其重新焕发生机,在造型上离土凌空生笋长竹,成为有植物生命的活根艺,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我从85年起订阅《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发现凡是有关根艺的文章都刊在《盆景专页》、《盆景篇》栏内。从一些文章中得知根艺作品还能参加盆景艺术展览。显然,根艺是被归为盆景类的。我认为盆景和根艺是概念不同、风格迥异的两种艺术。  相似文献   

10.
根艺的创作过程,与其他各种门类艺术所不同的是它具有着发现、再现、表现的多层次的形象思维的过程。美在于人去发现,根艺就是“发现”的艺术。而善于发现的奥秘,在于艺术家具有一双“慧眼”。佛典中“慧”与“智”通言,“知世谛者”。现实中“慧眼”不是先天所生,而是后天所学。根艺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根艺家必须熟悉各种动物形态、人体结构,历史典故文学形象、神话传说,以至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等等所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艺术都有每一种艺术的创作基点。每一种艺术创作基点,构成了每一种艺术特质。根艺创作似乎并不难,每一个稍许摆弄过树根的人,都会“创作”。然而论及根艺创作基点,大多语焉不详。原因,根艺创作迄今并未形成“硬性”规矩。只要是树根(有时甚至不是树根而是树干、树枝和树瘤等),只要这树根被人们“摆弄”过一下(且不论如何“摆弄”),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称之为“根艺”。根艺“热”于此,也将“冷”于此。  相似文献   

12.
艺术强调品味。根艺的品味,窃以为取其错位性为佳。所谓“错位”,即根艺与生活原物之间的不对应性。这类不对应性,无论天然与有意,都闪现着根艺最含蓄动人、最幽远高深的“黄金点”。它如同音乐的休止,国画的留白,雕塑的残缺,令人咀咏不止,遐想不断。错位是根艺作者借以飞跃现实、走向理想的一条缝隙。  相似文献   

13.
贵刊去年第五期上发表的《取名“根形艺术”更确切》一文,初读似探讨根艺名称问题,但实质上是属根艺分类问题。我想在此谈一点关于根艺分类的意见,和有关同志商榷。任何一门艺术都具有其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个性,正是凭藉这一个性,在艺术风格上,各自独辟蹊径,才成其为迥然各异的艺术门类。否则,没有艺术个性,也就没有艺术生命力,又何以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4.
判断一件根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最主要的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美。凡是能再现自然美的作品,就有艺术价值,自然美再现得越充分,其艺术价值就越高。如果创作中,不能更多的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那么根艺也就没有它独特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了。为此,根艺作者应像罗丹指出的那样,遵循“以自然为唯一神明”的宗旨,“永勿矫揉  相似文献   

15.
往往有这样的成见,拥有拼接的根艺力作者,主张稍事拼接;拥有自然成型根艺完整作品的,则强调天工的艺术身价,看来后者已占上风。这无疑给众多的根艺爱好者大泼凉水。我认为,艺术最好不要绝对化。那种用古典派的陈规限制现代流派的手法,如今已成笑柄。我们不希望这历史的笑料在我国传统艺术中重演。如果绝对化地排除拼按手法,必然限制根艺题材的广阔天地,束缚人们艺术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成型在人雏形在天少事雕拼多留自然这十六字诀就是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或规范,它也是根艺创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它说明根艺创作成型既不完全是人工所为,也不完全是天工所致(即否定了“这一艺术完全是天然造成的”一说),而是天人默契,共同创作,二者缺一不可。天然根料只是为人们的根艺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形象的雏形和天趣或自然美,同一块根料上可以蕴藏着一个或几个艺术雏形,这些“雏形”要靠有艺术慧眼和技术才能的人去  相似文献   

17.
根的艺术,正在以其它造型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的风格属性,实验并发展着新的造型语汇、创造着新的美的式样。但她毕竟是年轻的。怎样才能使这门艺术,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更高的层次呢?从《母子情》等一些作品中,我看到了这样的希望。根艺作品《母子情》(见1992年7月号),构思与立意都很独特。它主题鲜明、生动;构图(包括配座)既简炼,又富于动感。母与子的视觉形象完全是由相连的根的自然弯曲组成,由凸与凹所形成的线、  相似文献   

18.
“根艺”、“根型”(树根造型)、“根雕”三者的共同点即都没有脱离“根”的范畴。但从目前已经客观存在的三个名词上分析,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所谓“根艺”即包括了树根艺术的全部,而“根型”与“根雕”两者却是“根艺”中派生出来的两个并列的“支脉”,随着创作的不断发展,说不定还会有新的“根艺”支脉出现呢。这在艺术走向繁荣的黄金时代里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他们三者的关系就是:  相似文献   

19.
当我一眼看到朱兴安同志制作的根艺“祖国在我心中”(1990年第三期)后,一种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忱油然而生。我甚至用放大镜从中搜寻这壮丽的山河,犹如星空俯瞰。这确是一首无声的诗,激情的画。是的,真诚的艺术是需要激情的,只有艺术家心灵的高度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的心,从而产生共鸣。我深信,朱兴安同志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才产生这浮想联翩的。我由此便联想到根艺创作的手法等问题。恰好就在发表这一根艺作品的同一页上的文章中提出的某些观点与该根艺的美学观念相冲突,不能不引起我们根艺爱好者的争鸣。根艺无疑应肩负起表现民族魂  相似文献   

20.
根艺书法好     
贵刊88年第8期刊登的《略论根艺创作的艺术特点》一文中,关于否定根艺书法的观点笔者有不同见解,在此提出商榷。我认为,借鉴书法形体,利用根系组字,是根艺创作的一大赏试。根书作品的可贵之处,同样是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