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以上海动物园人工哺育的11只幼獐(雄性3,雌性8)为研究对象,收集1—15周龄的体重(Y)、体长(X2)、前后足长(X5,X4)、肩高(X1)、胸围(X3)、耳长(X6)和尾长(X7)8项体尺数据。利用SPSS 18.0计算各体尺的平均值,对所选8项体尺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幼獐的体重增长模型,并对影响体重较大的几项体尺构建回归方程。采用经典动物增长非线性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函数模型和Gauss、幂函数、指数函数对人工哺育幼獐体重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重受体长、肩高、后足长和胸围影响较大,Y=-5456.11+35.80X1+60.43X2+30.25X3+160.01X4(R^2=0.978),Logistic、Gompertz、Gauss、指数函数增长模型对幼獐体重增长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本研究将为今后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有1只长颈鹿母乳不足。笔者采取母兽带仔、人工补奶的育幼方法,最终取得成功。本文总结实际操作经验,分享了该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94年5月,沈阳动物园的一只雌性赤大袋鼠(Mao,wiusrUlbs)产下第一胎。小袋鼠于1995年3月4日出袋后不再进袋O3月6日,雌袋鼠表现为不爱活动,最后拒食,于当晚8:00身亡。3月7日9:00解剖尸体时,我们发现其育儿袋内还有一幼仔,口衔母体乳头,蠕动不止(如照片所示),估计其刚出生不久。幼袋鼠体长30mm,尾长20mm,皮肤粉白、光滑、透明无毛;四肢、五官俱全;外观血液流动显著;双眼紧闭,无感光能力;耳只有痕迹,巴无听力;口径约lmm,呈圆形,衔着母体乳头不停地吸吮;尾根粗,末端细。其性别难以从外观鉴别。据我们解剖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亚洲象幼仔早期断乳的人工哺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象人工饲养条件较高 ,繁殖难度较大。哈尔滨动物园近几年来通过对一对亚洲象的风土驯化和繁殖的研究 ,已掌握了亚洲象适合寒冷地区繁殖与育幼的基本规律 ,使其达到连续繁殖。然而 ,由于1998年特大洪水的侵袭 ,母象身亡 ,留下了 5月龄的仔象 ,为此开始对 5个月龄断乳仔象人工哺育 ,并获得成功。1 断乳前状况该象于 1998年 3月 19日出生 ,名为“园园” ,雌性。出生 3d就可奔跑 ,2 0余天后能卷起青草吃上 4~ 5根 ;1月龄后可用鼻子吸水嬉戏 ;近 2个月时可用鼻子卷起苹果碎块送到嘴里 ;2个半月时每天就可吃上 0 2 5kg窝头 ;3~ 5月龄时…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African Zoology》2013,48(1):184-188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desert dwelling giraffes was estimated in three study areas in the Hoanib River catchment, northwestern Namibia. Giraffe population densities (0.01 giraffe/km2) were equal to the lowest recorded in Africa with population numbers fluctuating over past decades. Sex ratios, herd sizes and age categories differed between all the study areas, while a weak correlation (r2 = 0.66, P < 0.001) in giraffe aggregation and the hot dry season was observed in the Ombonde River. Seasonal move ment and use of the riparian environments varied, with large fluctuations observed in the east of the catchment, while the hot dry season influx and use in the riparian woodland coincided with Faidherbia albida podding.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肝脏香、奶香、甜味剂和大肠香等4种饲料调味剂对育成期雄性蓝狐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体况健康的育成期雄性蓝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动物个体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肝脏香、奶香、甜味剂和大肠香饲料调味剂的试验饲粮,添加量分别为500、500、120、500 mg/kg。试验期为52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和Ⅳ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提高(P0.01),Ⅲ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Ⅰ组相比,Ⅳ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Ⅱ、Ⅲ、Ⅳ、Ⅴ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34%、9.07%、9.40%、5.23%,但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Ⅴ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Ⅳ组脂肪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Ⅰ组相比,各试验组的食入氮、尿氮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粪氮显著降低(P0.05),氮沉积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4)各组蓝狐体重及总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Ⅰ组最低,Ⅱ、Ⅲ、Ⅳ、Ⅴ组分别较Ⅰ组提高了7.99%、3.27%、6.19%、7.37%;料重比从低到高顺序依次为Ⅳ、Ⅲ、Ⅱ、Ⅴ、Ⅰ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肝脏香、奶香、甜味剂3种调味剂均提高了蓝狐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其中以甜味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介绍了我国奶牛饲料业基本情况,提出了主要存在的饲料生产与奶牛饲养模式不相适应的问题,着重提出了“饲料配合”建设的意义,内容及可操作性,提出了当前发展我国奶牛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生物蛋白饲料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总结生物蛋白饲料在提高猪生产性能、节约饲粮、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展望生物蛋白饲料在猪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鬣羚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资料,对1只野生雌性幼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育幼,在喂养的前3个月中,对其饲喂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其体重、体长生长状况及体温、呼吸、心律等一些基本数据。结果表明,幼鬣羚在2个月时断奶为好;幼鬣羚体温在37.9~39.6℃之间变化为正常;在育幼过程中每日平均增重为177 g,最大增重为每日增长433 g;在人工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补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