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方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剖面盐分变化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天津滨海盐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常规滴灌(CI)和膜下滴灌(FI)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下土壤剖面Ca2+、Mg2+、Na+、K+、SAR和K+/N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水后CI和FI处理0-60cm土层土壤Ca2+、Mg2+和Na+浓度显著降低;降雨后CI处理0~20 cm土层土壤Na+浓度、SAR和20-60cm土层土壤Mg2+浓度显著降低;水分重分布过程中,0~20 cm土层土壤Ca2+、Mg2+和Na+浓度表现出CI>FI处理,而K+/Na+则表现出CI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粉垄耕作对河套灌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原位小区试验,设置粉垄耕作处理,以常规耕作为对照,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量、全氮量、微生物菌落数等指标,分析粉垄处理和对照各指标在同一土壤深度下的差异性。【结果】与常规耕作相比,粉垄耕作0~40 cm深度土壤可溶性全盐量及pH值显著降低;粉垄耕作可使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降低、增大土壤孔隙度并降低土壤三相比,尤其在20~30 cm深度的表现更为明显;粉垄耕作增加了0~4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量、全氮量及水稳性团聚体量,且粒径在0.25~1.00 mm的团聚体量增加明显;粉垄耕作增加了0~40 cm深度土壤微生物菌落数,相比而言20~40 cm深度的土壤微生物菌落数增加更显著。【结论】粉垄耕作可显著改善河套灌区盐碱地土壤理化生性质。  相似文献   

3.
沙棘种起源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沙棘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因为它对土壤和空气污染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可以种植于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沙棘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果实的营养价值,因为它富含高价值的健康成分(胡萝卜素、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本文阐述了不同沙棘品种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实验样品是在秋季的不同时段,从罗马尼亚不同区域采集的。果实和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99%~45.35%和1.12%~171.10%。地理位置、海拔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影响着植物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4.
2Z-2型多用钵苗移栽机是根据国内玉米、棉花和甜菜等作物育苗移栽的农艺要求设计而成的一种多用途、全悬挂式旱地栽植农机具,主要用于栽植玉米、棉花和蔬菜等营养钵育苗以及其它无钵秧苗。该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适应性强等特点,既可垄作也可平作。株距调整时,只须更换1级传动键轮的链盘,就可满足您的使用要求,该机于1996年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专家鉴定。目前,该机已批量生产。1.作业要求:(1)整地符合玉米等作物育苗栽植的农艺要求。(2)土壤含水率20%~26%(3)钵苗全高12~28cm2.主要技术指标:株距:…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物措施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资源,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在黄河三角洲滨州市阳信县盐碱地试验区,选取5种有代表性的耐盐植物(田菁、紫花苜蓿、菊苣、甜高粱、白花草木樨)进行改良试验,探究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机理。经过3年(2011-2013)的人工种植试验,结果表明:1种植5种耐盐改良植物耕作层土壤容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表层(0~20cm)容重降低最为显著,与基础数据对照平均容重降低率为:紫花苜蓿21.27%白花草木樨20.69%田菁16.77%甜高粱10.58%菊苣10.31%。2与基础数据相比:田菁、紫花苜蓿、菊苣、甜高粱、白花草木樨土壤的初始入渗率分别是对照的2.53倍、3.80倍、2.30倍2.46倍和3.55倍,稳定入渗率分别是对照的2.88倍、4.76倍、2.39倍、2.42倍和4.08倍。3耐盐植物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表层土壤0~20cm的脱盐率大于深层20~60cm,土壤平均盐分降低为:紫花苜蓿41.81%田菁35.93%白花草木樨30.82%菊苣27.52%甜高粱24.21%。4土壤pH轻度降低,0~20cm土壤pH的降低大于20~40cm和40~60cm土层。由此可知,5种耐盐植物对盐碱土都有明显的生物改良作用,且不同类型耐盐植物的改良效果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微生物与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试验区设置对照组(CK)、有机肥复配脱硫石膏(T1)、生物炭(T2)及脱硫石膏(T3)4个处理,分析不同改良剂对中度盐碱地表层20cm内土壤微生物数量、理化性质及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宜的改良剂。结果表明:各改良剂均能降低土壤电导率和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并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其中生物炭处理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处理增加了55.96%;各处理的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抛物线形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开花着果-着果盛期,土壤真菌数量在全生育期呈下降趋势;施加生物炭、脱硫石膏、有机肥复配脱硫石膏均可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以生物炭处理的增幅最大,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6~7.8倍和2.0~6.1倍;土壤耕层细菌、放线菌数量均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说明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与大部分土壤养分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且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多的土壤,其土壤理化性质较好,作物产量也较高,因此可以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作为评价土壤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物指标。综上所述,生物炭处理(T2,22.5t/hm2)最有利于降低中度盐碱地土壤电导率和pH值,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养分及加工番茄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河套灌区盐碱地向日葵的出苗率和存活率,试验采用了沙封膜孔,土封膜孔和常规种植三种种植方式。在向日葵的播种前、出苗期和幼苗期分别监测不同处理0~100cm的土壤水分、盐分及向日葵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向日葵播种前,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均无差异,在出苗期和幼苗期出现差异且幼苗期差异更显著。在幼苗期沙封膜孔较常规种植在0~1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了15.79%,土壤盐分降低了23.13%,在1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了14.51%,土壤盐分降低了26.19%,沙封膜孔较土封膜孔在0~1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了9.1%,土壤盐分降低了6.61%,在1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了6.78%,土壤盐分降低了11.43%,在大于4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含水率和盐分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差异。沙封膜孔的出苗率和存活率较常规种植,分别提高了23.42%和20.96%。沙封膜孔促进向日葵幼苗的生长,株高、茎粗、根系深度和幅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显著增加。河套灌区盐碱地地膜采用沙封膜孔种植,可降低土壤含水率,阻碍土壤盐分表聚,提高了向日葵出苗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棘 青海云杉和中国沙棘 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最大截留量、枯落物持水量和稳渗速度明显高于其纯林。17年生华北落叶松 中国沙棘林最大截留量较华北落叶松纯林高23.9%,枯落物持水量高26.3%,稳渗速度高2.4倍。退耕地所有中国沙棘林分最大截留量分布范围为1.43~2.02mm,较农作物高O.80~1.41mm,也高于退耕地种草、种药的O.23~O.43mm;退耕还林地表形成稳定的枯落物层,退耕栽植沙棘林枯落物层持水量较农作物十分明显;中国沙棘林地土壤的稳渗速度较农耕地的高5.5~19.5倍。退耕还林还草后,中国沙棘等人工植物群落较农作物的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模式对盐碱地土壤环境改良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陕西卤泊滩盐碱地在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处理下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全盐量和养分特征,分析说明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理化特征的差异性,从而为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及论证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陕西富平设置盐碱地模型试验,分别设置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2种处理,测定分析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电导率、全盐量、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及分形维数;分析0~1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及贮水量,并综合分析在0~30 cm土层,土壤分形维数平均值与土壤养分平均值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2种模式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呈现趋势一致,生态蓄水模式较传统排水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同等水量下,在0~160 cm土层,生态蓄水处理下土壤平均湿度和平均贮水量较传统排水处理分别高4.47%和2.57%;在0~30 cm土层,传统排水和生态蓄水处理较试验前显著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和全盐含量,且生态蓄水处理减少显著;在0~30 cm土层,各处理下各养分含量表现趋势一致即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小,且生态蓄水处理下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平均含量较传统排水处理分别高18.96%、4.76%、10.67%和9.35%,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在0~30 cm土层,不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干筛和湿筛的分形维数呈现相反趋势,且与土壤平均容重、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800 6~0.949 9),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生态蓄水处理较传统排水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稳定性及土壤质量,可良好地实现盐碱地治理。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渍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生物炭在改良土壤方面发挥了极大优势。为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盐分分布的影响,于2018—2020年在新疆地区开展生物炭改良盐碱土试验,种植作物为棉花-甜菜间作,模式为当地传统“一膜两管四行”栽培模式。2018年试验设置4个生物炭水平,分别为0、10、50、100 t/hm2。2019年增加设置25 t/hm2。综合分析2018年和2019年的试验结果,2020年生物炭施用量调整为0、10、25、30 t/hm2。生物炭混合深度为30 cm。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对各个处理不同剖面深度取土测定电导率、pH值和有机质含量,分析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pH值、有机质和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生育初期和生育末期0~30 cm土层的pH值,且降低幅度与生物炭施用量成正比。生物炭对30~40 cm土层的pH值有降低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因生物炭自身有机质丰富,生物炭施用10~100 t/hm2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31.8%~135...  相似文献   

11.
滴灌年限对土壤盐分分布及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盐碱地的改良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定点监测了121团开荒应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棉花从第2年到第4年连续3年的盐分变化,并与荒地盐分对比。结果表明:滴灌2年,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在生育期初与生育期末变化较小,积盐现象与荒地相比有所减轻;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均呈减少趋势;滴灌4年后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再分布比较明显,0~20cm土层及120~140cm土层含盐量最大,40~60cm与8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较小,棉花根系主要分布的40~60cm土层土壤含盐量最小;滴灌4年土壤含盐量基本满足种子出苗,平均成活率从6.9%,增加到94.5%,但是棉花平均株高、平均单株铃数及产量仅为正常棉花的66%、53%和57%,相对较低。对于滴灌4年后的盐碱地应继续加大水盐调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陕北定边县部分盐碱地培育和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对于盐碱地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在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开展大田试验,设置4个处理T1,T2,T3和T4,分别为隆优619、宁靖28、东稻4号、水稻FL478,均采用井水作为灌溉水源,以研究不同品种水稻种植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土壤离子变化、水稻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种植水稻前相比,各处理土壤pH值和全盐质量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种植水稻后,各处理促进了土壤黏粒含量的降低、粉粒含量的提高,而砂粒含量均有所降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质量比和全氮质量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1),但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处理T1,T2,T3和T4的土壤耕作层有机质质量比较种植水稻前分别提高219.87%,398.34%,218.91%和277.53%;全氮质量比分别提高150.00%,300.00%,160.71%和29.23%.各处理Ca2+,Mg2+,Cl-,SO2-4,HCO-3质量比分别较本底值降低46.76%,63.78%,33.91%,63.78%以及43.18%,种植水稻对土壤脱盐效果显著.各处理与水稻株高生长和每m2穗数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碱地种植水稻百粒质量和产量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T1分别较T2,T3和T4提高了4.96%,42.78%和161.64%.种植隆优619、宁靖28水稻产量较高,是较为适宜在陕北盐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可在陕北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土壤修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沙棘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造林工程8年后,沙棘林地表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比荒坡地提高7.4%,土壤粘粒含量占49.15%,比荒地增加了75%;〉5mm的大团粒含量为43.38%,是荒地的2.99倍,有机质含量为13.92g/kg,是荒地的3.68倍;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别为荒地的1.72倍、1.13倍与1.36倍,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为荒地的4.54倍、3.29倍与7.6倍。说明沙棘造林使造林区的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突出,可有效降低该地区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  相似文献   

14.
土壤养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物质基础,不过土壤养分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成土过程、生物气候因素和施肥及农业利用方式,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其含量产生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青河县16个沙棘地块的田间采样分析,以0~10cm、10~20cm、20~30cm、30~40cm...  相似文献   

15.
砒砂岩区沙棘定植株与萌蘖株生长指标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促进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水分管理。【方法】以鄂尔多斯市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林龄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①随着林龄的增加,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呈"减小-增加-减小"趋势;不同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3 a林龄的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②在0~100 cm土层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其余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中国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增加趋势,大果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减小趋势。【结论】煤矿复垦区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林龄、树木品种和土壤空间差异,采取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沙棘在治理神东煤矿沉陷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东煤炭分公司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生态脆弱地带,这里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是多年国家重点治理区、是能源集中开发区、是老少边贫区、是沙棘适生区。神东煤矿分公司是该区能源开发的龙头企业,他们将生态建设资金列入煤炭生产成本,每年提取资金逾5000万元,进行生态修复;虽然矿区沙丘固定了,山变绿了,环境改善了,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增加。为此,神东煤矿分公司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合作,并推广其在砒沙岩区实施沙棘生态工程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3年来,在该区种植沙棘2700亩,不仅改善了局部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砒砂岩地区沙棘根系改良土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砒砂岩区林龄为2a-8a的沙棘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沙棘群落根系改良土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群落的根系可快速增加土体中〉0.01mm微团粒的数量,并使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同时明显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N、P、K等化学元素的含量,从而协调供应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及结构;有效的改善了砒砂岩区的生态环境和减少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盐碱地的绿色改良与合理有效利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然而有机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受盐碱类型、原料种类、施用方式(单施、配施)、施用量、作物种类以及施用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差异且缺乏系统总结,限制了有机肥在盐碱地中的发展与应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我国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作物产量及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环境友好角度分析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有机肥在盐碱地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我国盐碱地绿色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