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在畜禽养殖上大量应用,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提高畜牧业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动物使用抗菌药导致大量耐药菌出现,一方面造成动物疾病防治屡屡失败;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源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如是病原菌则直接导致人类疾病治疗的失败,如是非病原性耐药菌则可能在人体肠道中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病原菌而引发疾病。因此,食品动物源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上海市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无论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还是提高畜牧业产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也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呈现出高水平、多重耐药、交叉耐药的发展趋势,后果非常严重。一方面,它可以造成疾病防治的失败;另一方面,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如果是病原菌则直接导致人类疾病治疗的失败,如果是非病原性耐药菌则可能在人体中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病原菌而引发疾病,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药物在猪病防治中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遂如 《养猪》2007,(6):57-58
20世纪以来,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的发展与动物的健康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抗生素药物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临床应用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由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黏菌素被视为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宠物和人类中已出现质粒介导的新型移动黏菌素抗性基因,产生的获得性耐药菌株将严重影响黏菌素的疗效,增大耐药基因跨物种传播的风险,给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威胁。论文从目前黏菌素的使用情况、耐药性形成和传播机制以及黏菌素耐药菌流行现状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伴侣动物临床用药和耐药性转移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导致动物长期低剂量采食抗生素,使体内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数量大幅度上升,由耐药菌引发的疾病也显著增加。有的甚至加至治疗量,导致一旦猪群发生细菌性疫病即到很难找到有效治疗药物的地步。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而导致抗生素疗效下降,细菌病危害加重。专家指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而且耐药菌产生之快、传播之迅速、耐药率与耐药水平之高是以前少有的。如果说以前抗生素的神奇功效令我们对许多传染病信心百倍的话,那么进入90年代已经出现了令我们手足无措的困境。特别是近两年,医学和兽医临床上又出现了超强耐药、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危害更加严重,几乎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的重要因素,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800株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07年12月分离自四川省5个市的牛源、猪源、鸡源800株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耐药率除阿米卡星仅5.9%外,其余药物均超过35%,对磺胺异(口惡)唑、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96.6%、75.8%;分离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受3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92.6%.不同地区及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成都地区耐药性最严重,鸡源大肠杆菌耐药率最高.监测结果表明,四川省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已不容乐观,有必要加强耐药性监测,指导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问世是20世纪医药科学的重大成就,半个多世纪以来,抗生素在防治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重要武器.但是,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不良反应,轻者出现副作用、过敏反应,重者产生急、慢毒性,以至死亡.由于抗菌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问题,如不良反应增多,导致药源性疾病;使细菌耐药菌株增多,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即多重耐药,致使药物疗效降低以至无效;药物在动物源食品中残留影响食品安全等.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实现人们所期望的药到病除,始终是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畜主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抗菌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问题。如不良反应增多,导致药源性疾病;多重耐药增多,致使药物疗效降低以至无效;药物在动物源食品中残留,影响食品安全等。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使人也长期与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较严重的程度。为此,加强和控制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现象,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分离自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327株多重耐药菌株中I、Ⅱ、Ⅲ型整合酶基因,用PCR-测序法对整合子阳性菌进行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27株Escherichia coli中294株(89.91%)检出有I型整合子,未检出Ⅱ、Ⅲ型整合子.在随机选取的81株l型整合子阳性菌中,67株(82.72%)能扩增出800~3000 bp的耐药基因盒插入区.基因盒以编码对甲氧磺胺嘧啶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dfrA、dhfrI和aadA基因家族为主,尤其以dfrA17+aadA5为优势基因盒.分别在2株菌中检出aacA4+catB3+dfrA1和aadA22基因盒.aadA22是四川分离菌株中首次报道,介导氨基糖苷类耐药.结果表明I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临床菌株中.尽管菌株携带的整合子-基因盒与其多重耐药谱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但不同来源菌株中检测出相同的耐药基因盒片段,说明了通过整合机制耐药基因可在不同菌株问水平传递.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在人类感染性疾病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般临床应用抗菌新药3~12年后开始出现耐药性,有的应用之初即出现耐药菌。抗菌药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提高畜牧业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动物使用抗菌药导致大量耐药菌出现,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补益类中药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益类中药药性和缓,"扶正固本"为其主要功能.目前对许多疾病.如肿瘤病、病毒病、免疫缺陷病和大量抗生素应用所导致的药物残留、耐药菌株出现等问题解决,西医显得力不从心,而补益类中药往往以其益阴扶阳,培补脾肾,即可增强机体抗病力,促进正常功能的恢复,显示了其独特优良的疗效.补益类中药的本质,可能不是针对某一疾病的特异环节, 而在于对机体某种抗病机制起调节作用,特别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起一定整合作用 ,随着我国对传统中药免疫药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补益类中药以其广泛的免疫活性物质、良好的促进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而倍受世人的重视.本文即对近年来有关补益类中药免疫促进的研究报道进行初步的归纳、综合,以期阐明其免疫调节机制,获取更多的、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植物和哺乳动物黏膜表面。在动物机体衰弱、免疫能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情况下,会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目前尽管有关于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病例的报道,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但在动物中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感染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广泛的毒力谱,主要包括荚膜多糖、脂多糖、菌毛、铁载体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从而表现出致病性。兽医临床上,肺炎克雷伯菌常引起动物肺炎、乳腺炎、子宫炎、膀胱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为应对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β-内酰胺类、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在动物中被广泛使用,导致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此外,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储存库包括动物及其产品,会在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现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毒力因子、耐药性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控制和延缓耐药菌的出现和耐药传播提供思路,为新兽药或非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方法,检测了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菌株中PMQR基因的携带率.结果显示:316株沙门氏菌对20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95.57%菌株为多重耐药菌;316株菌中未检出qnrA、qnrC、qnrD、qnrS和qepA基因,7.91%菌株检出qnrB基因,15.19%菌株检出aac(6 ′ )-Ib-cr基因,7.91%菌株检出oqxA基因,8.86%菌株检出oqxB基因,这是首次在沙门氏菌中发现oqxAB基因;98.11%PMQR阳性菌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的耐药基因,呈8~17耐的多重耐药性,其中以qnrB和aac(6′)-Ibcr基因型为主;53株PMQR阳性菌分属于5种不同的基因型,耐药表型或耐药基因型不同的菌株却有相同的PFGE谱型.本次检测的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较为严重;菌株主要携带qnrB、aac(6 ′ )-Ib-cr及oqxAB基因;不同来源菌株存在同一耐药克隆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K-B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37株不同年代、不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用14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分离株耐药性较低,耐药谱从1重耐药到6重耐药,未见5重耐药和超级耐药株,其中,3重耐药株数最多,占总分离株比例的16.2%;多数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头孢氨苄、新霉素、壮观霉素、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等6种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分离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耐药谱从8重耐药到11重耐药,其中8重耐药菌株数最少,占总株数比例的2.7%,11重耐药最高,占总株数比例的18.9%;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出现新高,其中链霉素耐药率达到了94.4%.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肠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应加强重视和研究,严格控制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研究长治鸡群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交叉耐药状况、多重耐药状况及是否出现超级大肠杆菌,同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减少用药成本,控制大肠杆菌的危害,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剖解病死鸡,采集可疑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确定其耐药情况.试验结果:长治鸡群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程度83%;对红霉素耐药程度67%;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程度50%;先锋V耐药程度50%;对诺氟沙星耐药程度50%;对万古霉素耐药程度50%;对氯霉素耐药程度33%;对庆大霉素耐药程度33%;对阿米卡星耐药程度17%;对环丙沙星耐药程度17%;对利福平耐药程度17%;对复达欣耐药程度17%;对新生霉素耐药程度为0.结论:长治鸡群分离出的6株大肠杆菌中的5株为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目前未出现超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喹诺酮类耐药程度达到50%以上,分别为83%、67%、50%、50%;对新药万古霉素的耐药程度也达到了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长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256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谱广,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为主。临床用药要对致病菌做药物敏感性实验,否则会错过治疗时机,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如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而耐药菌株又可能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细菌,使其他异种菌株变成耐药菌株,从而带来预防与治疗动物疾病的困难.间接造成了大量的兽药残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畜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抗生素残留于畜产品中危害人类健康,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等危害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动物产品中的抗生素要求越来越严,而且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检出,已成为世界肉类贸易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壁垒之一,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物产品出口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应用抗生素药物以来,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的发展与动物的健康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抗生素药物耐药性、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畜产品药物残留等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药物而造成的。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