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伞深层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培养条件下黄伞菌丝体干重及菌球密度的测定,探讨了黄伞深层培养的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黄伞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25-28℃,pH值为5.0.6.0,黏度为添加0-0.5%的琼脂(一般不必添加),接种量为15%左右,瓶装量为210ml/500ml,转速为150-180r/min。  相似文献   

2.
黄伞深层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深层培养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黄伞的液体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红糖、乳糖,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麦麸、牛肉膏、酵母膏;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红糖1%、酵母膏0.2%、K2SO40.1%、VB10.001%;最佳培养条件是:温度25~28℃,pH值5.0~6.0,不必添加琼脂来增加其粘度,瓶装量为210ml/500ml,转速为150~180r/min。  相似文献   

3.
采用深层培养方法对草菇V110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丝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0~33℃,初始pH值为6.0~7.0,粘度为添加0.2%的琼脂,接种量为10%~15%,500 ml锥形瓶装液量为150~180 ml,转速为220 r/min左右。  相似文献   

4.
对白马勃液体深层培养的工艺条件进行探索,得出其最佳摇瓶条件为:温度24~28℃,种龄4 d,接种量10%,振荡转速为150 r·min-1,培养时间为6 d,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菌丝体干重可达11.7 g·L-1.  相似文献   

5.
鸡腿菇菌丝体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对液体培养鸡腿菇菌丝体的初始pH值、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终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鸡腿菇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6~7,温度为25℃,理想的接种量为10%,在第3~4d终止培养为宜。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法,对灵芝(Canoderma lucidum)液体发酵的摇瓶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氮源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最适条件为,在25℃下,摇瓶250ml三角瓶装量为100~120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5.0,适用碳源、氮源分别为玉米粉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及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黄伞菌丝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豆饼粉2.0%,K2HPO40.05%,MgSO4.7H2O 0.1%,酵母膏0.2%;优化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培养温度25℃,摇瓶装量100 ml,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周期6 d。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珍稀食用菌大杯伞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菌丝液体发酵、乙醇沉淀获得胞外粗多糖,并利用DEAE 52-纤维素和Sephadex S-200凝胶柱层析对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鉴定,结果表明:从胞外多糖分离到一种分子量均一的多糖CEP Ⅱ,其抗氧化活性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清除自由基·OH,DPPH和·O2-的EC50值分别为0.119,0.185,0.215g/L;CEP Ⅱ抗氧化活性显著,可有效去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9.
碳、氮浓度对黄伞深层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深层培养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氮浓度对黄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适宜浓度为2.0%,3.0%和2.5%;以蛋白胨为氮源,适宜浓度为0.3%,0.1%和0.2%;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20%,葡萄糖2.0%,蛋白胨0.1%,MgSO40.10%,KH2PO40.20%,维生素B10.001%。  相似文献   

10.
杯伞(Clitocybe sp.)培养条件Box-Behnken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果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对影响杯伞(Clitocybe sp.) AS 5.112发酵胞外多糖与生长的关键培养条件(培养温度、时间和装液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4.3~25.8℃、时间为9.7~10.2 d和装液量为76.0~90.0 ml条件下,每毫升发酵醪可获得 1 253.00 ?g胞外多糖;而在培养温度为23.8~24.8℃、时间为9.6~10.3 d、装液量为71.0~98.0 ml范围内,每毫升发酵醪可获得8.32 mg菌丝生长量。通过对胞外多糖曲面方程和菌丝干重二次多项回归方程解逆矩阵得知,在培养温度、时间和装液量分别为25.0℃、9.9 d和83.4 ml时,杯伞AS 5.112胞外多糖的最大预测值为1265.45 ?g·ml-1发酵醪,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24.4℃、9.9 d和87.1 ml时,菌丝浓度可达8.50 mg·ml-1发酵醪;在24.5℃、9.9 d和84.7 ml的条件下,每毫升发酵醪可同时获得1 261.60 ?g胞外多糖和8.47 mg菌丝量。验证试验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1.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相似文献   

12.
肉色杯伞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色杯伞是山西省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试验结果表明,以腐殖土浸出液制成的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是肉色杯伞一级种的适宜培养基;二级种适宜培养基配方为木屑50%、玉米芯25%、麸皮17%、腐殖土6%、石膏2%,最适pH值为6~7,最适温度为24~26℃。培养过程中,经过4~6℃低温处理后,再置于24~26℃培养对促进菌丝体生长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花药浸润培养的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王峰,王培,陈玉荣,何萍(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石家庄050031)关键词培养液;加液量;花药浸润培养分类号S512.1StudyonFactorsAffectingSubmergedCultureofAn...  相似文献   

14.
选择8种培养基进行振荡培养,从中选出YMA、YMA磷酸氢二铵、土壤浸出液、黄豆饼浸出液4种培养基进行深层发酵培养。在发酵条件控制在温度为28℃,pH值为7.0,溶氧量为90%以上的条件下,共培养5 d,定时取样测定其菌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花生根瘤菌在上述4种培养基中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12.31亿,15.80亿,30.20亿,53.20亿个/ml;对数期的代时分别为9.112,9.053,9.086,8.933 h;生物量越大,对数期越长。  相似文献   

15.
采用Folin-酚试剂法对玫烟色拟青霉胞外酶的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生产玫烟色拟青霉时,可产生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产酶水平与营养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含酪蛋白和虫粉的培养液中,该菌胞外蛋白酶活力较高,培养至96 h时,酶活力分别为24.55 U/g和39.72 U/g,在含0.5%几丁质的培养液中,几丁质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的条件,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0 r.min-125℃培养条件下,白灵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米糠5%、KH2PO40.3%、MgSO40.1%、VB110 mg.L-1,最佳装液量为7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20%,初始pH为7~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白灵菇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接种量、碳源、氮源、初始pH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17.
灵芝液体发酵及产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7个灵芝菌种中筛选产灵芝多糖较多且生长较快的菌株紫灵芝,并以紫灵芝为菌种,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产灵芝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2%的蔗糖,最佳氮源为0.2%的玉米粉,0.2%的Fe2+的存在有利于多糖产量的明显提高。发酵罐放大试验表明,每100 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最多达181.7 mg,菌丝体含量最多达到151.0 mg,pH值的变化较缓和,发酵罐发酵更适合于灵芝多糖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鲁山株C0511菌丝液体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培养蛹虫草鲁山菌株,以菌丝体产量为指标,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B1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液体培养菌丝产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氮源、碳源、维生素B1和无机盐。最佳培养基为:蔗糖20 g/L、蛋白胨25 g/L、维生素B10.15 g/L,无机盐为KH2PO41.5 g/L+MgSO40.5 g/L+CaCl20.25 g/L。  相似文献   

19.
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种间有性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印度南瓜3个栽培品种为母本,分别与4个中国南瓜品种杂交,观察其间的亲和性、远缘杂交后代F1、F2及亲本的早熟性,果实的植物学性状,对病毒病、白粉病的抗性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了解用中国南瓜改良西洋南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印度南瓜P1与中国南瓜P2,P3之间不存在杂交不亲和性,印度南瓜P1与中国南瓜P4,P5之间、印度南瓜P6,P7与中国南瓜P2,P3,P4,P5之间存在杂交不亲和性。杂交后代的早熟性、营养品质表现受母本影响较大,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受父本影响较大。用中国南瓜改良西洋南瓜成败的关键在于双亲间的杂交亲和性及其亲本所具有性状的优良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