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对动物病原微生物所造成危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对动物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类,加深对病原微生物的认识,以及加强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监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引起实验室感染的病原类型的百分比是,细菌49.1%,病毒31.6%,立克次氏体11.3%,真菌5.7%,寄生虫2.3%。因此,要做到检疫检验结果准确,又不造成自身感染和从实验室扩散病原微生物,对动物检疫实验室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根据对动物和人类可能造成的危害,动物检疫实验室按其工作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无危害实验室、低危害实验室和高危害实验室。无危害实验室如组织细胞培养实验室,它仅专门从事传代细胞的培养和冻存,以及制备各种原代细胞和次代细胞供动物检疫用,不使用各种病原微生物。低危险实验室所检疫检验的病原微生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3.
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与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凌霞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1):102-104
文章分析了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在实验室造成生物危害的原因,介绍了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的分类,以及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安全规定,并着重描述了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Ⅱ级和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要特征,指出动物病原微生物及利用其进行的重组核酸技术及其获得的转基因产品都存在一定的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保护动物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农业部于2008年11月26日以第16号部长令发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办法》,并于2009年1月1日施行。这对于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饲料安全关乎到畜牧业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如何预防控制饲料中的潜在危害应是我们饲料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饲料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风险饲料可能存在的危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1.1生物危害可包括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人类病原微生物、食源性致病性微生物、腐败菌、霉菌。1.1.1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这类危害又可分为人兽共患病病原和不感染人的动物疫病病原。这类危害比较大的有:口蹄疫病毒、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猪水疱病病毒、猪瘟病毒、…  相似文献   

6.
家蝇体内外携带有成千上万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诸多研究发现家蝇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数量可达百种;这些病原微生物对家蝇本身并无危害,但是对人和动物却危害严重,甚至可以引起畜禽的死亡。论文通过概述家蝇的特性、体内外携带病原体种类与数量、传播病原的方式及引起的疾病类型等方面,了解家蝇在动物疫病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家蝇在动物疫病传播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揭示了在畜禽饲养过程中消灭苍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也是减少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病死畜禽常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特别是对于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疫病扩散,给公共卫生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加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正>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动物源性病原微生物样品的保存、处理、分离培养和鉴定等工作,因此实验室是病原体、未知病原因子、带病动物、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相对集中的特殊场所。部分动物尤其人兽共患病潜伏期动物潜在危害大,涉及个人健康、环境污染等。因此应在开展实验活动之前,对实验活动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实验活动本身进行评估,确保生物安全。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特别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对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兽医实验室中保护工作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不受病原微生物的危害,避免工作过程中造成病原微生物污染或泄露而导致动物疾病流行.如何加强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者和使用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对本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方法,谈谈多年来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运行的心得体会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是某些真菌、放线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由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节约了大量本来被有害微生物所消耗的营养成分,使动物养分增加,一方面应用抗生素后可延长饲料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另一方面,可使动物肠壁产生变化,从而有利于营养成分通过肠壁膜增加养分吸收。  相似文献   

11.
在畜牧业日益向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更显示其重要性。越是密集饲养,动物互相接触的机会就越多,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速度就越快,所波及的数量及范围就越广。一旦暴发传染病,再采取措施,则为时已晚。故在养殖现场实行定期环境消毒,使动物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以预防其侵入动物机体,从而有效地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在养鸡生产的实践中,却常有因对消毒及消毒药的概念和消毒目的认识理解不够而出现一些不合理甚至无效的作法。  相似文献   

12.
免疫接种是用人工的方法把有效的生物制剂(疫苗、菌苗、类毒素、高免血清等)引入动物体内,从而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动物转化成为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力,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及流行。目前,疫苗的广泛应用已大大减少了养禽业的风险,但在  相似文献   

13.
冠状病毒(Coronavirus)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宿主广泛,可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病原微生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已知动物冠状病毒的分类、基因组结构、常见的几种动物冠状病毒及其诊断与防治技术,并对动物冠状病毒与最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进行了比较,旨在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冠状病毒及其危害,为防控冠状病毒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是某些真菌、放线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由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节约了大量本来被有害微生物所消耗的营养成分,使动物养分增加。一方面应用抗生素后,可延长饲料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另一方面可使动物肠壁变厚,从而有利于营养成分通过肠壁膜增加养分吸收。抗生素本身有抗菌作用外,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在畜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调查表明,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应用可使猪肉产量提高4%,牛肉产量提高4%。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所伴随的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表现为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药物在动物产品中残留,从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饲料中使用抗生素遇到了空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免疫是指机体对于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能否引起传染的发生,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做好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病料航空运输,7月24—27日,农业部兽医局在北京举办了“民航运输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病料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  相似文献   

18.
遗传因素是造成动物个体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与抗性差异的根本原因。了解和认识动物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天然机制,需要克隆与鉴定宿主抗性相关基因,从基因水平揭示动物易感性和抗性机制,最终从本质上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现就动物抗性相关基因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种类与分布、抗性基因产生的基础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动物肠道益生菌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机体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益生菌的研究不断深入,益生菌的抗病毒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益生菌抗病毒作用机理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对动物肠道益生菌的抗病毒作用机理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20.
动物肠道益生菌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机体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益生菌的研究不断深入,益生菌的抗病毒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益生菌抗病毒作用机理研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动物肠道益生菌的抗病毒作用机理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