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云南省马属动物弓形虫病流行情况,用夹心ELISA方法对云南省8个地区3种马属动物共969份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弓形虫的抗体总阳性率为8.15%(79/969),其中马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3.03%(8/264),驴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8.92%(37/415),骡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1.72%(34/290)。不同地区马属动物血清样本弓形虫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种类马属动物血清样品弓形虫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性原虫病。采用r ELISA检测法对采自新疆库车地区犬血清和猫血清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犬弓形虫阳性率为25.95%(68/262),猫弓形虫阳性率为39.08%(34/87),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病的宣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9):114-115
为了解新疆巴州部分地区猪感染弓形虫病的现状,本试验以弓形虫Tg SAG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巴州地区433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显示,平均阳性率为12.70%(55/433)。其中,散养猪场阳性率为16.83%(35/208),规模化养殖场为9.94%(16/161),散养猪场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规模化养殖场(P0.05);在各县市采集的血清样品中,尉犁县阳性率最高,为26.53%(13/49),和静县和焉耆县阳性率最低,分别为6.52%(3/46)和6.82%(3/44)。本次试验大范围地调查了巴州地区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现状,为该地区弓形虫病的防控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吉林省马弓形虫感染情况,本试验共采集辽源、白城、通化和吉林市等地血液样本120份,利用血液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和PCR技术对弓形虫B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弓形虫总体阳性率为9.17%(11/120)。调查的4个地区中辽源阳性率最高14.30%(5/35),其次为白城10.00%(3/30)、通化8.00%(2/25)、吉林市3.30%(1/30),除白城和通化地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地区间差异显著(P0.05);散养马阳性率为11.10%(10/90),规模化养殖马阳性率为3.30%(1/30),差异显著(P0.05);母马弓形虫阳性率为9.47%(9/95),公马弓形虫阳性率为8.00%(2/25),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证明,吉林省马感染弓形虫的情况普遍存在。本次调查为吉林省马弓形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动物弓形虫病感染状况,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在张掖市开展了动物弓形虫病血清学抽样检测,被检血清抗体效价≧1:64判为阳性。结果显示,全市动物平均阳性率为13.8%(396/2866),其中猪阳性率为16.5%(91/550)、牛阳性率为17.5%(133/760)、羊阳性率为19.0%(130/686)、鸡阳性率为1.7%(10/605)、犬阳性率为12.1%(32/265)。结果表明,张掖市普遍存在动物弓形虫的隐形感染,应引起动物防疫工作者和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采自遵义市种畜场和规模场的329份猪血清样本进行弓形虫病隐性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弓形虫隐性感染抗体阳性率高达82.37%(271/329),表明遵义市各县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猪弓形虫隐性感染情况。其中,种畜场隐性感染抗体阳性率达92.00%(46/50),规模场为80.65%(225/279),种畜场猪弓形虫隐性感染情况比规模场略严重。试验结果为遵义市防控猪弓形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病为重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之一,奶牛为重要的宿主之一,奶牛弓形虫病对人类公共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于2017—2018年应用IHA法对遂平县部分地区奶牛弓形虫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被检测的672份奶牛血清样品中共72份为弓形虫病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0.71%(72/672),2017年和2018年奶牛弓形虫病阳性率分别为12.59%和9.51%;不同规模奶牛场弓形虫病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散养户较规模奶牛场高,分别为15.03%和10.02%。此外,养猫的奶牛场弓形虫病阳性率较不养猫的奶牛场高,分别为13.87%和6.51%。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了解河南省新乡市宠物犬、猫弓形虫感染情况,探讨兽龄、性别与弓形虫感染关系,为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直接采集动物静脉血,用酚试剂方法提取宠物犬、猫血液中总DNA,将弓形虫529多拷贝片段作为待检弓形虫序列,通过单管一步法巢式PCR技术随机对新乡市区124只宠物犬、54只宠物猫进行了弓形虫检测。结果:124份宠物犬样本中,弓形虫阳性13份,阳性率为10.48%(13/124),54份猫样本中有弓形虫阳性28份,阳性率为51.85%(28/54);猫血样本中,雌性阳性率63.16%(12/19),雄性阳性率47.83%(11/23);猫各年龄段中,小于6月龄阳性率66.67%(6/9),6月~12月龄阳性率75.00%(6/8),1岁~3岁阳性率60.00%(9/15),3岁以上阳性率50.00%(1/2)。结论:宠物猫弓形虫感染率高于宠物犬;宠物猫性别之间弓形虫感染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宠物猫弓形虫感染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白山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方法,对平顶山市鲁山县6个乡镇24个羊养殖场共814份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6个乡镇羊弓形虫阳性率为3.61%~8.49%,平均阳性率为6.02%;羊弓形虫阳性率随羊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其中以3岁以上羊群阳性率最高(9.22%),高于2-3岁羊群阳性率(7.04%)和1-2岁羊群阳性率(5.08%),0-1岁羊群最低,为4.02%;规模化羊场阳性率明显低于散养羊场,分别为3.34%和15.05%。表明该地区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较为低,但增加了人类感染弓形虫病的风险,相关防控部门和羊场管理人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次调查运用改良凝集试验(MAT)技术对北京地区野生鸟类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调查发现,在隶属于8目14科46种共131只的野生鸟类中,总体的血清阳性率为27.48%。鹳形目、鸮形目、鸡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鹃形目和雀形目的阳性率分别为38.98%(23/59),21.05%(4/19),9.09%(2/22),30.77%(4/13),16.67%(1/6),33.33%(1/3)和0.00%(0/8),其中鹳形目与鸡形目鸟类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食性分类,食肉性、杂食性和食鱼性鸟类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6.76%(25/68),11.76%(4/34)和24.14%(7/29)。本研究首次对北京地区野生鸟类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为野生鸟类弓形虫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猪弓形虫病在吉林省地区的流行情况,本实验在建立弓形虫LAMP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采自吉林省部分地区的423份猪血液样本进行了猪弓形虫病检测。结果显示,经LAMP检测阳性率为7.8%(33/423),说明吉林省部分地区仍是猪弓形虫病的流行地区,本研究为吉林省部分地区猪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泰州6个区、市(海陵、高港、姜堰、兴化、泰兴、靖江)775份猪血清的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59份血清呈阳性,总阳性率为7.61%。在小型猪场,阳性率为14.11%(34/241),其中育肥猪、断奶仔猪、母猪的阳性率分别为17.31%、9.78%和15.56%。在规模化猪场,阳性率为4.68%(25/534),其中育肥猪、断奶仔猪、母猪、公猪的阳性率分别为6.25%、3.09%、5.26%和2.70%。在海陵、高港、姜堰、兴化、泰兴和靖江地区,猪血清的弓形虫阳性率相近,分别为7.26%、8.22%、6.20%、6.82%、9.60%和7.56%。调查结果为泰州地区猪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福建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实验猕猴弓形虫和衣原体感染情况,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123只实验猕猴血清进行弓形虫抗体(IgG)和衣原体抗体(IgG)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猕猴弓形虫和衣原体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4.88%(6/123)和3.25%(4/123),弓形虫与衣原体抗体滴度的方差值均小于平均值,说明其滴度分布为均匀分布。试验结果对实验猕猴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是在Dubey J P所建改良凝集试验基础上,采用小鼠肉瘤S180细胞培养弓形虫速殖子,甲醛固定抗原后悬浮于碱性缓冲液,用2-巯基乙醇处理待测血清,用该法对610份鸡血清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作对照。结果显示,MAT、IHA对鸡血清的弓形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2%(55/610)、1.64%(10/61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MAT对鸡的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鸡血清阳性率为9.02%(55/610),其中散养鸡阳性率为18.75%(30/160),笼养鸡阳性率为5.56%(25/45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蛋鸡和种鸡阳性率分别为7.89%(15/190)和8.00%(8/100)、肉鸡阳性率1.25%(2/160),与肉鸡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湖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南省犬弓形虫感染情况,利用改良凝集试验检测犬血清弓形虫抗体,采用小鼠肉瘤S180细胞培养弓形虫速殖子,甲醛固定抗原后悬浮于碱性缓冲液中,用2-巯基乙醇处理待测血清。对采自湖北、山东、江苏、湖南四省的925份犬血清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犬血清弓形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2%(76/925),湖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南省犬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0%(40/200)、13.5%(27/200)、2.0%(4/200)、1.5%(5/325)。湖北省最高,与山东省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两省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公犬阳性率为8.0%(36/451),母犬阳性率为8.4%(40/474),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4,(12):25-28
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对福州动物园27种110只兽类和鸟类动物血清作弓形虫抗体Ig G检测,然后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配合叶酸、葡醛内脂,对部分弓形虫阳性的野生动物进行治疗试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结果显示弓形虫的抗体总阳性率为22.7%(25/110):其中肉食性兽类组阳性率13.3%(2/15);植食性兽类组阳性率39.5%(15/38);灵长类组阳性率19.0%(4/21);鸟类组阳性率11.1%(4/36)。植食性兽类弓形虫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动物。对动物群体中弓形虫抗体滴度分布的拟合显示,符合负二项分布。药物试验结果显示9只动物中治疗有效率为55.56%,转阴率11.11%,表明药物治疗试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726-1730
通过调查河南省散养鸡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与分子流行病学情况,评估该地区土壤受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污染的程度。分别采用IFAT和MAT方法检测散养鸡血清中的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抗体,PCR方法检测部分血清阳性样品消化液的弓形虫抗原。结果发现,新孢子虫病的阳性率为23.26%(150/642;滴度1∶25;CI 95%=20.25~26.79),弓形虫的感染率为18.86%(132/700;滴度1∶25;CI 95%=16.13~21.93)。PCR检测弓形虫的结果为16%(4/25)。弓形虫感染与散养鸡的性别有关,公鸡感染率显著高于母鸡感染率(P<0.05)。结果表明,散养鸡的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感染率均较高,该地区人畜面临着较高的新孢子虫和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风险,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严峻。散养鸡的新孢子虫病流行情况在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互助县牦牛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IHA方法对青海省互助县7个地区100份牦牛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以抗体效价≥1:64为阳性判定标准,结果表明互助县7个地区不同程度感染牦牛弓形虫病,平均感染率为12.15%。并且不同性别的牦牛弓形虫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互助地区的牦牛群中弓形虫病的阳性率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福建省家兔主要养殖地区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福建4个地区大型兔场、散养农户兔场的690份血清进行弓形虫病血清学检测.被检血清抗体滴度大于或等于1∶64判为阳性.结果表明:福建省4个主要养殖地区兔场弓形虫病阳性率9.71%(67/690);其中,大型兔场阳性率1.73%(8/462),散养农户兔场阳性率25.88%(59/22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南京市高淳区山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采用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地区多个山羊养殖场的642份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642份样品中,68份血清样品检测为阳性,总阳性率达10.59%;不同年龄阶段羊群弓形虫病阳性率有较大差异,成年羊的弓形虫病阳性率(14.49%)明显高于未成年羔羊(8.64%)。成年羊中,以配种公羊阳性率最高,达16.22%;哺乳母羊次之,为14.61%;妊娠与空怀母羊最低,为13.64%。羔羊中,以断奶母羔羊弓形虫阳性率最高,为9.30%,哺乳羔羊阳性率最低,为7.87%,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南京市高淳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山羊弓形虫感染,需采取相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