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炜  武华 《兽医导刊》2011,(5):36-39
自1946年人类首次发现和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以来,该病毒已被人们认知60多年,在过去的60多年里,经过科研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已证实,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病毒能  相似文献   

2.
王炜  武华 《动物保健》2011,(5):36-39
自1946年人类首次发现和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以来,该病毒已被人们认知60多年,在过去的60多年里,经过科研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已证实,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病毒能  相似文献   

3.
<正>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幼龄牛易感性最高。1983年我国李佑民等首次从流产胎儿的脾脏中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证实我国也存在着本病。王新平等对内蒙古、吉林、宁夏等不同地区的牛、羊、鹿进行了病原学调查,结果发现感染率分别为16.5%~89.0%、14.6%~83.3%、19.6%~44.4%,这表明该病也同样严重危害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急性慢热传染病,这种病既会在牛群中发生,同时还会传染给羊、猪等动物,对畜牧业养殖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和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冬末和春季,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可达90%以上。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黏膜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消化道病毒病,本文从病原简介、流行特点、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等6个方面进行阐述。该病重在预防,需要加强引种管理和生产管理,治疗可采用对症治疗,同时饲料中添加鱼肝油,多饲喂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青绿饲料,加快病牛康复。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冬末和春季,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可达90%以上。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病理过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以发热、腹泻、咳嗽、黏膜糜烂和溃疡、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但常表现为持续感染和免疫抑制,妊娠母牛可表现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等症状。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报道了该病,并且感染情况日趋严重。该病毒除感染黄牛、奶牛和牦牛外,还感染羊、猪、鹿等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严重威胁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豫北某规模奶牛场进行调运前检疫时发现送检的400头血清样本有383份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阳性。该场从未进行过牛病毒性腹泻免疫,受检400头牛也均未有过病毒性腹泻临床症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建议对调运奶牛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原学检测,以便筛出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感染牛(PI牛),从而减少病毒性腹泻对牛群造成的危害。1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病理过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以发热、腹泻、咳嗽、黏膜糜烂和溃疡、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但常表现为持续感染和免疫抑制,妊娠母牛可表现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等症状。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报道了该病,并且感染情况日趋严重。该病毒除感染黄牛、奶牛和牦牛外,还感染羊、猪、鹿等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严重威胁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牛病,临床表现呈多种类型,可分为轻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其急性型和慢性型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轻型有时为隐性感染,很难诊断。临床上表现有所不同的病毒性腹泻均为由同一型病毒所致的疾病。该病的症状类似牛瘟,易造成误诊。现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症、诊断和防控要点进行介绍。1病原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是一种RNA病毒,至今还不能归属于任何病毒属。  相似文献   

12.
李小东 《兽医导刊》2016,(17):34-35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感染牛引起的一种复杂、呈多临床类型的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造成全球乳/肉牛业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及国际动物胚胎交流病原名录三类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将牛病毒性腹泻定为三类疫病。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导致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粘膜糜烂、发热、胃肠炎、腹泻等,该病可引起生长速度减缓以及繁殖障碍等问题。近些年我国养牛业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也在增多,对养牛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病牛以消化道黏膜红肿、糜烂,组织坏死和血样腹泻为特征。该病主要感染6~18月龄生长牛,且以6~12月龄牛最易感。它既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媒介间接传播,病程4~7 d,发病率5%~20%,致死率5%~90%。1  相似文献   

15.
<正>1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为群发,且短时间内就几乎传遍整个养猪场。而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多呈散发,如,温度的突然改变、换料、断奶等。病毒性腹泻发病季节性强,冬春季节多发,伴有呕吐、水样腹泻。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与季节关系及环境等不相关,呕吐现象相对较少,多是仅排稀便。病毒性腹泻与饲料原因引起的腹泻都有群发性的特点。但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没有传染性,常与突然更换饲料、饲料霉变相关。腹泻发生的时间比较整齐,相隔时间较短。更换发霉饲料,  相似文献   

16.
仔猪病毒性腹泻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本文介绍了主要致病病原的临床检出状况及流行传播特点。同时结合临床接触的一些病毒性腹泻防控的案例,着重总结了当前仔猪病毒性腹泻的预防措施和疫病发生后的综合控制措施,期望为养殖业同仁在实际生产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属于一类常见性牛传染性疾病,发病后会为动物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威胁到整个牛养殖业。长期一过性感染、隐性与持续感染动物所致的大量病毒储存库让牛病毒性腹泻在全球牛群里肆虐,直接降低了牛养殖者经济效益。故而掌握该疾病的流行特征,并对其其不同类型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进行了解,进行有效防控措施推广宣传在该病的防控中有积极意义。而本文则结合实际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该病毒(BVDV)能通过胎盘感染怀孕牛,引起因流产、死产或犊牛未成年死亡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若感染妊娠期为40天至120天的母牛,则其所幸存下来的新生犊牛对该病毒有"免疫耐受"现象,并转化为传染源(持续感染牛,PI),因此,此病对于牛群整体的生产能力重大损害。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以发热、消化道黏膜糜烂或坏死、胃肠炎、腹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进而引起生长迟缓、产奶量下降、孕牛流产等繁殖障碍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等.BVDV除感染牛外,也可感染羊(绵羊、山羊)、猪、鹿等动物[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