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8)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疫病,该病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死胎及仔猪和育肥猪出现呼吸异常为主要特征。文章介绍了目前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从严格控制种源,加强饲养管理,规范消毒程序,做好免疫管理与疫病监测,加强兽医执法监管力度,及时报告疫情等方面阐述了高致病型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流行呈上升趋势,每次流行都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虽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没有特效药进行治疗,但只要准确掌握该病的诊断方法和症状,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就能够防止疫病进一步蔓延扩大,减少经济损失.
1 临床诊断方法
1.1临床指标厌食、发热、繁殖障碍和呼吸困难,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4.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急性、高热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不同年龄病猪的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病猪发病急、持续高热、全身皮肤、双耳发红,蓝紫为主要临床特征,有较高的病死率,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病猪耳朵会发绀变蓝,故又称为猪蓝耳病。目前PRRS己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基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介绍,阐述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动物防疫是公共卫生事业,事关畜牧经济正常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目前,我市猪蓝耳病疫 相似文献
6.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现状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6年春秋之季,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其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使养猪业重拾信心,本文就该病的研究概况、病理变化、病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养猪生产者参考,期望对本病预防和控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广泛存在,是我国流行的主要猪病之一,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大量仔猪死亡。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6,(8)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繁殖与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该病的流行特点、引种管理、疫苗免疫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减小该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对养猪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征以及综合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8)
<正>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于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主要是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容易发生该病,往往是呼吸和繁殖系统发生感染,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容易发生死亡,育成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该病能够快速传播,容易死亡,必须加以防控。1流行病学1.1病原特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环境因素的能力,但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 相似文献
1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特点1.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防治十分困难,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该病病原的锁定及疫苗的研制成功,使该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有了明确目标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猪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该病发生后往往引起严重的继发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1987年在美国首先发现,然后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PRRS于1995年在我国东北首次发生,郭宝清等1996年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到PRRSV。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最初许多人称之为“高热病”,2007年1月,农业部最终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蓝耳病”。笔者对本病的防控问题作了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