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备受党和国家领导关注,由两届总理基金直接拨款支持的超级杂交稻选育工程,已经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超级稻是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有专家断言,超级稻是继矮秆稻和杂交稻之后,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1987年,袁隆平院士发表了被人称为“农业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这是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上新的战略设想。他科学地把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互相衔接的3个战略发展阶段:从以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以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再到以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2.
<正>袁隆平水稻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以1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为突破口,先后攻克了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等"五道难关"。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138736万平方米,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他主持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比  相似文献   

3.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遵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技术路线,育成C815S,P88S和9771S等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吴长波 《世界农业》2006,(10):54-55
在福建省尤溪县,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一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和制种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创造了世界杂交水稻制种单产6771.75kg/hm2新记录;他连续3年刷新水稻世界单产新记录,成为目前选育3个超级稻Ⅱ优4886、Ⅱ优28、Ⅱ优6号,夺取单产突破18000kg/hm2大关历史性突破“三连冠”的育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虽然广大水稻育种工作者经过努力,选育出一大批比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更具优势、更加增产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一大批配组优势强、米质优的两系法不育系,但对诸多新选育的两系法不育系的不育性和特性了解甚少.我市仍然采用最早由湖南杂交稻中心选育的两系法不育系“培矮64S”.我所1998~2003年用“培矮64S”配制“培两优特青”和“9311”(即“扬稻6号”),在永修县和九江县累计制种30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国家"863”计划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997年松溪县松源镇农技站按县科委和两系法杂交稻协作组的安排,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组合进行试制.试制面积0.33 hm2,收获种子626 kg,折算公顷产量为1878 kg,比同期三系杂交稻"汕优63”制种每公顷增产543 kg."培两优特青”在我县试制获得了成功,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广西象州黄氏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黄日辉率领的水稻育种课题组,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采用亲本杂交、回交、转育、聚合选育,育成了“三系”均为红香米的杂交稻,使广西的杂交水稻育种又上一个新台阶。红香米杂交稻系列组合目前已参加广西水稻区试,不久将大面积投入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产还是优质?--浅谈当前杂交水稻育种的主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是继矮化育种之后我国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杂交水稻的单产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20%以上.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面积的50%左右,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我国粮食压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江西、湖南、湖北等产粮大省稻谷严重积压,缺粮省份广西竟也积压早籼稻谷.市场要求优质米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继"863"计划"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选育"项目实施之后,1999年中国"超级杂交稻选育"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产量指标从前者的增产20%提高到30%.与"863"计划一样,"超级杂交稻选育"项目也配有巨额经费.一时间,"超级稻"、"超高产育种"成为了热门,每个育种单位都希望能跻身于此项目行列中.看来,育种家们的目标与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别,那么,究竟目前杂交水稻育种的重点是高产还是优质呢?  相似文献   

10.
水稻冈型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雄性不育在杂交水稻生产土大面积地应用,研究不育胞质对杂交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数应问题已受到国内研究者们的重视。作者研究认为,水稻野败不育胞质与水稻保持系的正常胞质比较,对杂交稻产量优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效应;但这种负效应在育性强恢复系的组合里可减轻到不显著的程度。之后。潘熙淦、盛孝邦的研究也认为野败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优势表现不同程度的负效应;而广西农科院水稻杂优组的  相似文献   

11.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研究获重大突破,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育成的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研究已提前一年实现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二期目标,标志着超级杂交稻可以在一般生态条件下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野败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选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我国大面积应用的野败籼型不育系仅有2—3个,这对提高杂交稻的抗性,增强杂交稻的优势,扩大杂交稻面积都是不利的。为此,我们开始有计划地人工制造保持系。根据我所的育种实践和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水稻“三系”遗传研究的报道,我们设计用野败现有的保持系与恢复系杂交(或反交)、分离、测交的方法选育新的保持系,可以排除隐性恢复基因r的干扰,且增加了抗源。本试验不仅获得一些保持材料,同时对恢复和保持的基因进行分析,从理论上验证这种选育保持系的方法的可行性,又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种子市场与种子管理的发展经历 我国原本没有种子产业.新中国诞生伊始,百废待兴,国家首先抓了农家品种的评选鉴定,推广优良品种,全国的水稻产量由1500kg/hm2提高到2250kg/hm2;20世纪60年代,普遍推广矮秆品种,使水稻的单产又提高到3000kg/hm2;70年代末、80年代初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使水稻的单产猛增到5250kg/hm2;目前,我国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小面积单产已突破15000kg/hm2大关.良种对农业生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民增收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06,(12X):83-83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优质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取得了突破进展,这标志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得我国超级稻育种理论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课题组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技术体系,在两系法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超级杂交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提高安全性的制种技术和种子纯度保障技术、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及强光合生理功能相结合等方面有重大发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亨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塑要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走进袁隆平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2008年7月 人物: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院士:地球50%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现在我国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突破12000kg/hm2,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且正在向第三期的超级杂交稻协作攻关.在非洲等地,我们外援的杂交水稻产量能比当地产量高3~5倍.在几内亚,本地品种产量1500~2000kg/hm2,我们杂交水稻随便就能单产6000~7000kg/hm2.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01,(5):17-17
<正> 超级水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是总理基金项目“超级杂交稻选育研究”和国家863计划项目“两系亚种间杂交稻选育与应用研究”的重大成果,是由江苏省农科院邹江石研究员等人历经10余年采用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技术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优秀组合。 1998年由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组织袁隆平、黄耀祥、谢华安等国内权  相似文献   

18.
花药培养技术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8月袁隆平宣布两系杂交水稻的基本成功[1],两系法杂交水稻作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种新途径,近年内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几十个两系杂交稻组合正在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而水稻光温敏材料的发现和一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是两系法杂交稻成功的基础[2~4].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兼具配组自由度高和育性稳定的优点,将成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袁隆平说,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以遗传工程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稻,克服了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主持、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及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合作,利用美国光身稻育成国际领先、国内第一个光身香型野败“三系”光身杂交稻配套亲本光香A、光香B、光香R,率先在我国选育出米质可与国际名牌泰国香米和KDNL105相媲美的杂交水稻。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组合选育成功,预计对我国稻米尤其是杂交稻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解决了早稻选育米质差的难题,有利于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综合技术在国外的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