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国内许多科普场馆纷纷建立,科普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科普文化衍生品作为新兴的科普形式正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不同于普通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科普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开发目前都属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科普衍生品的概念、开发定位和原则、产品种类,对其社会认知情况、国内外发展状况等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阐明了目前衍生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以及开发过程中的解决办法,以供业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背景下,科普竞赛活动的开展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机遇,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推进活动策划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显。以2022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为研究蓝本,通过分析该比赛的组织形式、传播效果等,总结出科普竞赛在融媒体时代科普传播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如创新活动机制、坚持内容为王、加强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等,为新时代科普竞赛活动的组织、宣传和其他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驿站文化源远流长,从商周至清末民初,驿站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传播科技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核心价值和核心精神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仍具有可借鉴的独特人文意义。近年来,伴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与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科普即运用数字化技术作为新手段、新形式、新渠道的科学普及活动已成为当今科普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在驿站文化的启示下,以山东数字科普发展为例,提出了打造数字科普"驿联"的构想,初步探讨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崭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传播学与科普的关系,指出现有的科学普及工作走向"科普传播"的双向交流模式,传播学为科普转型提供了新视角。"互联网+"影响下科学传播从线性式转变为裂变式,公众作为科学传播的把关人,为科普交流平台提供了可能,本文从科普传播转型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已经由最初的提供简单的天气气候信息发展成为更加精细的为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重大活动保障服务以及防灾减灾服务等,是涉及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前沿气象科技成果的综合性服务。气象科普在这些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气象科普使不同的服务对象对服务需求中涉及到的气象科学原理、先进技术应用以及对国家、政府和人民所能发挥的作用有深入的理解和领会。本文将重点从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的先导性作用、纽带桥梁作用以及补充性作用三个方面出发论述气象科普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洪涛 《科技视界》2023,(3):9-11
目前科普特效影院在科技馆中的科普功能发挥未尽人意,为更好地发挥科普特效影院的科普功能,文章浅析了科技馆与特效影院的相互关系、科技馆中科普特效影院的建设、运营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深圳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提出科普特效影院在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希望对后期相关影院的设计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科普剧是一种新型的、集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社会性于一体的科普形式。本文结合贵州科技馆科普剧的创作及第四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对科普剧的评选,对科普剧创作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已对科普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温室效应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碳中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碳中和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科普资料的编印、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科普活动的开展、学术活动的举办、科普网络资源的开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开展碳中和科普工作的途径,同时指出了开展碳中和科普的必要性,对碳中和科普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普资源作为科普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针对地方高校的科普资源现状,分析科普资源开发瓶颈,从科普资源的"科普能力""科普产品"和"科普活动"三个维度分析科普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提出地方高校展开科普资源开发的思路并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定的2008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日前揭晓,2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5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270名农村科普带头人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其中,云南省有1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12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入列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科技馆作为较为科普教育重要场所,在科技教育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就现如今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来看,大多数活动都较为单一,很难起到较为有效的科普教育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也就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和公众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及需求越来越高,气象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何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了解目前气象科普工作的外在和内在环境,准确定位国家和公众的需求是下一步推动气象科普工作取得飞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气象科普业务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和公众的需求,重点针对政策法规、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评估考核机制建设等五大方面来分析气象科普工作的发展环境和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截止到2010年1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先后命名2批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70个,推荐到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4个。2009年7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印发调查表,对命名的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工作状况进行调查。本论文以调查数据为依据,从这些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的地区分布和类型、管理属性情况、科普活动情况进行了汇总与分析,提出了关于加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提出要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素质,还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文章分析了当前背景下学生赛事活动现状,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为例介绍科普赛事活动的特点和开展成效,尤其是科普赛事内容成为科学教育载体给各地科普场馆带来常态化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科普资源走进学校助力双减工作,同时,赛事关注实际问题、注重普及教育、促进科普行业发展,凸显科普赛事的教育功能、普及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对科普赛事策划和组织进行了思考,提出科普赛事要结合学生学年形成赛事周期;加强赛事命题研究,突出赛事自身特点;优化科普资源、推进科学教育、助力学校双减;做好人才引导和培养,加强作品培育和孵化;做好赛事公平公正、应急机制等保障工作;指导学生理性参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公众对科普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参观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实施符合不同受众特点的讲解策略,是最大限度发挥科普馆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作用的必要手段。文章从受众需求分析、制订精细化讲解方案、创新讲解语言和形式等方面对如何实施气象科普讲解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基层气象科普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提升气象科普服务水平,深化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普图书推荐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下科普图书推荐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科普图书内容、推荐技术创新、推荐渠道、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科普图书推荐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受众对科普解说需求度的调查结果为依据,针对性地设计了以动物知识、动物行为、动物故事趣谈和互动体验为素材的鸟类科普解说资源包,并对资源包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科普教育资源包使用后,受众对有资源包的科普解说兴趣度明显提高,有效延长了受众在展区的停留时间;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认知和情感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86%的受众表示会再次参观动物园,100%的受众会持续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内容;受众满意度从68%提升到88%。结果表明,科普解说资源包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科普解说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蔡炳城 《野生动物》2007,28(4):33-36
介绍近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国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实践,并提出今后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应重点要围绕人与自然和谐,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开展科普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不断快速发展,党和国家人也把科普信息化定位为一项国家重大的战略举措,并通过发表讲话、写入规划、支持项目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和部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思考我国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气象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响应政府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号召,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和社会性眼科科普活动,让眼科学的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本科普基地利用自身丰富的眼科科普资源,继续投入经费完善科普展厅、科普画廊等设施建设,以期提高广大市民科学素质,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