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采用分析方法对火电厂锅炉进行分析计算,准确地揭示锅炉中损失的环节以及造成的原因,利用效率客观体现锅炉运行状况,具体地反映出锅炉中各种不可逆因素引起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而为改进设备以及节能提供目标或对策。  相似文献   

2.
锅炉的安全高效运行,关系到电厂电力生产的高效进行,通过合理控制锅炉的运行过程,改进锅炉各个受热面的结构,可以实现电厂的节能减排,从锅炉运行调整和降低锅炉热损失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锅炉运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锅炉运行调整,保证锅炉产生蒸汽的压力、温度和蒸汽品质、保证锅炉蒸汽的的蒸发量并适时地供给汽轮机所需要的过热蒸汽,保证锅炉机组的安全与经济。通过在锅炉内添加低压省煤器,合理控制过量空气系数,降低锅炉内的各项热损失是调高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邓文 《山东饲料》2014,(12):145+228
油田注汽锅炉的热效率决定于锅炉的排烟损失、化学未完全燃烧损失、表面散热损失,针对这些热量损失,本文提出了3种提高注汽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敏 《山东饲料》2014,(21):258-259
本文针对发电厂锅炉优化运行问题,运用MATLAB回归分析拟合出运行参数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函数关系,然后建立过量空气系数与各项损失之间的物理模型,对热损失之和取最小得出最佳过量空气系数,再利用反平衡法建立锅炉效率与过量空气系数的模型。最后基于锅炉效率最大化和运行安全性,对锅炉的优化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锅炉机组投产后,锅炉实际运行排烟温度远远高于设计值,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导致锅炉效率降低,煤耗升高,经济效益下降。本文通过对引起排烟温度升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大型电站煤粉锅炉而言,在各项热损失中,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仅次于排烟热损失,约占锅炉热效率的0.5%~3%。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增大,主要就是由于飞灰可燃物偏高造成的。对于600MW机组,飞灰可燃物每升高1%,供电煤耗增加0.6g/KW.h。此外飞灰可燃物增高,会造成炉膛出口烟温升高,位于该区域的受热面管壁超温、爆管可能性增大。对此,本文将对超临界W火焰锅炉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的电力需求仍然靠燃煤发电。燃煤电厂的经济高效运行是我国实现能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燃煤电厂的锅炉运行调整,是通过改变燃烧量等参数,减少燃烧过程的热损失,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首先探讨了锅炉运行调整的意义和一般内容,然后分析了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锅炉运行调整和优化的一般方法和策略:通过运行调整减少锅炉内的燃烧损失、减少减温水量以及排污量等均是提高锅炉运行性能的可行方案。本文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可以为实际运行中锅炉的运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为锅炉运行的优化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火力发电厂是以朗肯循环原理为基础进行的热功转换最终获得电能的。在能量转换过程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热量损失,而这些热量损失中的绝大部分是随锅炉排烟散失到周围环境当中。现役运行机组锅炉排烟温度一般在130~150℃范围内,随着火力发电厂抗腐蚀材料的使用,排烟温度进一步降低创造了新的契机。低温省煤器技术是为了充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深度利用锅炉排烟余热的一项技术,针对当前电厂锅炉的排烟温度过高的问题,这项技术便成为近年来发电厂有效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一项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火力发电厂锅炉引风机是锅炉助燃的主要部分,现在大多数火力发电厂锅炉引风机采用调整引风机档板,这样势必会造成节流损失,将引风机电机的电功率消耗在引风机调节挡板上。这些设备的电能消耗和诸如阀门、挡板等相关设备的节流损失以及维护、维修费用占到生产成本的7%~25%,是一笔为数不小的生产费用开支。另外,设计单位在引风机设计选型时要考虑留有各种裕量,选型结果普遍偏大,采用挡板节流调节,能量损失大。随着国产高压变频器技术的日益完善,质量及稳定性、可靠性的不断提高,使得高压电动机进行变频节能改造成为现实:通过改变输入电机电源的频率进而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降低电机功耗实现系统高效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电厂600MW锅炉机组运行中,排烟温度明显高于设计值。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从而导致锅炉效率降低,煤耗升高,经济效益必然下降,过高排烟温度,对锅炉后电除尘及脱硫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构成一定威胁。为了解决锅炉排烟温度过高问题,分析造成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的各种因素,同时结合现场数据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达到降低排烟温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