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钙营养效应及其与磷协同吸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挖掘土壤耕作对花生钙素的供应能力,基于三个典型棕壤土大田耕作试验,研究了免耕、浅耕、深耕和深松下花生钙营养效应及其与磷协同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深耕和浅耕花生荚果及植株地上部(茎、叶、针)的钙吸收量比免耕和深松增加12.8%~41.8%。(2)耕作措施下土壤钙供给与植株钙吸收并非呈直线关系,土壤交换性钙低于临界值2.7g/kg时,植株钙吸收量随着土壤交换性钙增加而显著增加。(3)花生对钙(Ca~(2+))与磷(H_2PO_4~-/HPO_4~(2-))吸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荚果钙与磷的协同吸收效应大于植株地上部分。(4)花生钙吸收量每增加10kg/hm~2,荚果产量增加610kg/hm~2,粗蛋白增加108kg/hm~2。总之,通过耕翻20~30cm措施可维持适宜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有利于花生对钙磷的协同吸收,促进花生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与油料作物之一,然而该地区酸性低钙土壤环境严重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为筛选适宜广东地区低钙土壤生长的高产优质花生种质,于2020年选用32份花生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不施钙与施钙(CaO)1200 kg/hm2水平下观察花生收获期的产量构成,以荚果产量耐低钙系数及秕果率耐低钙系数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花生对钙素的吸收特点和钙肥施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钙是花生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缺钙则根系细弱,根瘤不能正常形成发育,荚果空秕率增加,显著降低产量品质,甚至引起种子内伤,丧失发芽率。多年来,世界花生主产国有不少关于钙肥施用的研究报导,几乎一致认为:适当增施钙肥,将大大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为了探求我省花生施钙肥的效果,1974—1978年进行了一些钙素营养吸收和钙肥施用效果方面的研究,现将结果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4.
铝胁迫对花生吸收氮、磷、钙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6个不同耐铝性花生品种进行溶液培养试验,研究Al胁迫对花生苗期植株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条件下,植株对N、P、Ca的吸收与铝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植株N、P、Ca的吸收量为高耐型品种〉中耐型品种〉敏感型品种。与之相反,随Al 度的增加植株对Al的吸收量明显的增加,植株Al吸收量为敏感型品种〉中耐型品种〉高耐型品种。  相似文献   

5.
增施钙肥对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是南方常见的花生栽培模式,但因酸性土壤难以满足花生荚果发育对钙元素的需求,其荚果常出现空秕问题。本研究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桂花1026为材料,研究增施不同钙肥对间作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可提高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SPAD值,除每公顷增施1 500kg钙镁磷肥外,其他钙肥处理对花生地上部植株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施钙显著增加单株饱果数、减少单株秕果数并显著提高出仁率、百果重和单株生产力,显著提高荚果产量,其中每公顷增施1 125kg钙镁磷肥和每公顷增施1 500kg钙镁磷肥产量分别比不施钙肥增产99.55%和100.45%。钙肥处理除了显著提高籽仁脂肪含量外,对籽仁蛋白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无显著影响。酸性旱地幼龄果园间作花生增施钙肥以钙镁磷肥更为合适。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增施1 125kg钙镁磷肥,花生荚果饱满、产量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石灰与生物炭对酸化土壤改良及花生氮营养的作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石灰、生物炭单施与配施对酸化土壤性质、花生氮素吸收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单施石灰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和交换性钙含量,花生植株氮吸收量和收获指数显著增加13.1%和4.6%,花生生物量和产量显著提高11.7%和16.1%;单施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但对花生氮吸收量、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表明酸性土壤明显抑制了花生生长,单施石灰促进花生生长及氮高效利用效果优于生物炭。石灰与生物炭配施后,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交换性钙含量及碳氮比更协调,花生植株氮吸收量、氮利用率、生物量和产量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有处理中,4500 kg/hm2生物炭配施450 kg/hm2石灰处理的花生植株氮吸收量、氮收获指数、氮利用率、生物量及产量最高,分别比CK增加30.7%、8.7%、5.7%、27.6%和35.8%。因此,4500 kg/hm2石灰和450 kg/hm2生物炭配施是酸性土壤改良、氮素高效及花生高产栽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大、小麦对镉的吸收、运输及在籽粒中的积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大、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生产镉低积累量的大、小麦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为镉易被大、小麦吸收并在其体内积累。大、小麦籽粒中镉的含量与众多因素有关。根部特性是决定植株吸收镉的关键所在 ,根部特性主要决定于品种特性。根系细胞壁对镉的固定、液泡对镉的钝化、木质部液中镉的向外运输以及镉在穗部韧皮部中再运输共同决定籽粒中镉的含量。本文阐述了镉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以及在籽粒中的积累规律 ,并讨论了降低大、小麦籽粒中镉积累的育种与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8.
土壤钙素水平对花生施钙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个点次的田间试验表明,土壤钙素水平与花生施钙增产效果关系密切。土壤钙素水平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在土壤水溶性钙39~162mg/kg范围内,每公斤CaO可增收花生果-0.75~28.2kg,其增产幅度为-3.5%~82.7%。同时,施钙对改善花生品质有一定作用,可明显增加饱果、减少秕果,提高出米率。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鲁东地区典型棕壤花生田试验点(莱西望城、招远夏甸和招远齐山)进行,研究免耕、浅耕20 cm、深耕30 cm和深松30 cm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锌吸收特征、土壤锌临界值的影响,以及锌吸收与花生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关系。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和深松处理花生植株总锌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处理,根、茎叶和针壳中的锌吸收量均以深松处理最高,籽仁中锌吸收量以免耕处理最低;花生植株各器官锌积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籽仁茎叶针壳根,耕作措施提高了锌在籽仁中的分配比例,表现为深耕浅耕深松;花生籽仁锌吸收量与花生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显著正相关,花生籽仁每多吸收1 g/hm~2锌可增加产量48.76 kg/hm~2,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蔗糖分别提高22.7、9.8和1.9 kg/hm~2;一元二次方程可较好地模拟土壤容重与花生根(p0.01)、茎叶(p0.01)及针壳锌吸收量(p0.05)间的关系,土壤容重临界值分别为1.31、1.34、1.33 g·cm~(-3)。综上,通过深耕等耕作措施可有效促进花生籽仁对锌吸收与分配比例,提高花生产量及籽仁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花生田锌营养合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施钙与覆膜栽培对南方典型缺钙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花生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本试验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设置3个基施钙肥梯度(不施钙、每公顷施钙肥375kg、每公顷施钙肥750kg,分别标记为Ca0、Ca375、Ca750)和2种栽培方式(露地OF与覆膜栽培PF),采用土柱栽培,测定花生植株氮、磷、钾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随施钙量增加,花生叶、茎秆、根、果针、果壳氮素积累和分配率显著降低,而籽仁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率、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提高,覆膜栽培降低叶和果针氮素分配率。增施钙肥有利于花生籽仁磷素的吸收积累、提高其分配率,但显著降低叶、茎秆、根系、果针、果壳磷素分配率。覆膜栽培提高植株对磷素的吸收,而降低茎秆磷素分配率。增施钙肥与覆膜栽培促进花生籽仁中钾积累,提高分配率。植株总钙积累量与总氮素积累量的协同吸收关系(决定系数R2=0.7837)优于总钙积累量与钾、磷总积累量的协同关系(决定系数R2=0.659 1、0.201 9)。增施钙肥提高了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HI)。露地播种每公顷750kg钙肥处理每生产100kg荚果比对照(Ca0-OF)节省纯N 3.17~4.04kg、纯P 0.27~0.30kg、纯K 2.65~3.41kg。因此,花生生产中增施钙肥的同时,可适当减少氮磷钾肥的用量,利于花生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县花生栽培中,常见似有果秕、不实幼果特多、植株丛生及“小叶病”等现象出现,初步认为这可能是花生缺乏微量元素症状的反映,为探讨施用微肥的效果,设置了花生施用稀土和硼肥效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处理:本试验设以下四个处理:1、每斤花生种拌1克稀土;2、  相似文献   

12.
施用石膏对花生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水平石膏施用量的田间试验,探讨石膏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拟合花生(y)与石膏用量(x)的一元二次回归效应方程,应用边际分析对施钙的肥料效应方程寻优,确认供试条件下商品花生生产的石膏适宜用量(即最佳经济施用量)。结果表明:施用石膏促进花生的正常生长,主茎较高、侧枝较长;饱果率高,秕果相对较少;果荚比较饱满,百荚重和百仁重明显提高;提高有效结果,降低虫果数,提高商品花生产产量。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巧锄花生三遍地 牟平县莒格庄公社桑园大队 几年来,我们大队对花生烂果和形过成秕果多的原因进行了观察试验,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烂果一般在“大暑”后开始出现,而且多是秋涝重,下洼地、下水头、粘土地重,伏果烂的多,平垅种植的重,起小垅种植的轻;秕果一般是第二、三对侧枝结的果,起小垅的,垅背一塌,有的  相似文献   

14.
大豆植株木质部汁液中氮素运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大豆植株木质部汁液中氮素运输特征。结果表明,依赖共生固氮作用的大豆植株木质部汁液中,含有大量的酰脲(ureide)(尿囊素+尿囊酸),它是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中氮素代谢的中间产物,是氮素贮藏和运输的主要形式。在不接菌、而接受少量化合态氮的大豆植株木质部汁液中,只含有少量的酰脲,但含有相对多的氨基酸。接种快生型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植株木质部汁液中的氮素运输特征基本相同。氨基酸和酰脲各有自己的日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花生防空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缺钙直接影响荚果发育,空果、秕果及单仁果明显增多,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本文介绍了通过增施钙肥,防治花生空壳的施肥、追肥及田间管理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产实践的调查证明AnM法种植花生比常规栽培方法有以下优点:出苗整齐、植株健壮,第一对侧枝发育快,下针集中,结实整齐,荚果数多;过熟果、出芽果少,秕果少,荚果饱满,亩增产率达13.5%-48.8%,亩增收纯效益可达196.8-333.81元。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农场化学品》1976年139卷10期62页报导]花生由于结果习性独特,要求与其他作物完全不同的施肥方式。花生荚果在地下发育,荚果的发育所需的钙不是由植株吸收供应的,而是通过果针或荚果的茸毛来摄取。美国东南部花生产区的轻质沙攘土,其PH值为5.8—6.2,适宜种植花生。这类土壤虽然持水量有限,有机质含量低和交换量低,但若在生长期中精心管理并保持足够水分,仍能获得高产和饱满的花生仁,而施肥则是决定最终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冀东无石灰反应的草甸褐土上施用不同量石膏,花生积累钙素的主要部位均为叶片,其次是茎部;积累镁素的主要部位为叶、茎.其次是仁.花生植株吸收钙素的高峰在结荚期,营养体在花针期,而生殖体在结荚期.施用石膏可显著提高荚果产量,施用360kg/hm2的增产最高.花生植株及各器官的钙素吸收积累量与石膏用量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荚果钙积累量占全株总钙量的比例随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量施用石膏会加剧Ca2+和Mg2+的拮抗作用,降低植株Mg2+浓度,造成隐性缺镁,降低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19.
冀东晚播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冀东地区晚播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冀东地区主栽小麦品种京冬8号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播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在8 111.5 kg/ha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 kg籽粒植株需吸收N 2.780 kg、P2O5 1.458 kg、K2O 4.833 kg.拔节期~挑旗期是植株对N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占总吸收量的41.01%;挑旗期~开花期是植株对P2O5和K2O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分别占总吸收量的31.77%和35.49%.成熟时植株吸收的N和P2O5 主要贮存在籽粒中,分别占植株总吸收量的58.49%和57.02%;K2O主要贮存在茎秆中,占植株总吸收量的60.30%.不同时期各器官中N、P2O5、K2O的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20.
花生叶片对~(14)C—葡萄糖的吸收存在着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类型。10~(-5)mol/LBA能促进花生叶片的~(14)C—葡萄糖的被动吸收量,减弱氯汞基苯(PCMB)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效应。~(14)C—葡萄糖在花生幼苗体内移动性较小,经BA处理的部位~(14)C—葡萄糖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