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我们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散发出油墨芳香的《新农村》,总是爱不释手。我是《新农村》的忠实读者,这几年来我们单位及同住在大院子里许多部门一直都订阅《新农村》,受益匪浅。我周围许多同志和朋友读后一致反映《新农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融思想性、政策性、指导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吸引力较强,确是农业、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们的“良师益友”.前不久,我跟随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到江苏省农村调查农村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01,(12)
我是长期在山区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也是《新农村》的老读者。在当前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尤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我深感自己知识缺乏,信息不灵,不能指导帮助农民科技致富。因此,每月收到《新农村》,我都认真阅读,把《新农村》上刊登的有关信息、适用本地的实用新技术及致富经验介绍给农民朋友。我做的这些工作,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大家感到《新农村》确实是农民学政策、学科技和致富的好帮手。在2002年《新农村》征订工作中,我与镇农科站联系,一起做征订工作,增加了《新农村》在宁溪镇的发行数。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9,(10)
我从事成教工作10多年来,年年都做好《新农村》的征订、发行工作,并乐此不疫。我不仅是《新农村》的义务发行员,还是《新农村》的热心读者。每月从邮局收到《新农村》后,我都要细读几遍,把学到的知识、技术、信息传授给农户。几年来,我为本镇引进了《新农村》介绍的雷竹、板栗等新品种,已使部分农户获得收益。许多农户都认为《新农村》刊登的知识、技术很适合农村,很实用,确实是一本价廉、实用的好杂志。许多订户对我说:“一条普通烟钱就能订一份《新农村》这样的好杂志。”几年来,我们大源镇征订《新农村》工作,已由原来的分配任务上门讨钱订,现已成为农户主动找我订,订数一年超过一年。  相似文献   

4.
我是临安县堰口乡逸村的一名种粮大户,1993年弃工务农时,村里给我订了一份《新农村》杂志。看了几期后,觉得《新农村》是我们“种田郎”的良师益友,从此爱不释手,期期孜孜阅读。我特别喜看《种植技术》、《致富门路》栏目。这两个栏目里介绍的“致富经”和种植技术,值得我们“种田郎”学习和借鉴。一年后,村里没有再给我订,我就自费年年订阅一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确实是农民群众的最佳伙伴”,这是永嘉县张滇乡农民4年来订刊用刊的肺腑之言。《新农村》内容丰富,栏目多,特别是“学政策”、“致富门路”、“种植技术”、“科学养殖”、“贮藏与加工”等栏目语言通俗,内容具体,而且融政策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是我们农村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参谋和帮手。今年1月份,我从《新农村》上看到“瘦肉型猪的饲养技术”的文章,正在寻求致富无门而犯愁的邻居听我介绍这一信息后,他根据《新农村》上介绍的技术,办起了瘦肉型养猪场,采取规模饲养、科学养殖的方法,已取得明显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1997,(11)
我很喜爱《新农村》,每月收到《新农村》,都要仔细阅读,感到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几年来,我从《新农村》上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技术,收益很大。我依靠《新农村》提供的信息,在蔬菜生产中引进了“热抗白45天大白菜”、“四九菜心”等新品种,还采用了“植物抗寒剂”等用于蔬菜生产,使我获得了较好的收入。我的农村朋友都认为《新农村》中刊登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在安吉县永和乡,是《新农村》忠实的老读者。1985年我被浙江农业大学聘请为农民师傅,成了高等学府一名教辅,这是我一生中的荣幸。那时,我在学校中心大楼上班,《新农村》杂志社就在北大楼,从办公室走到《新农村》杂志社,仅2分钟时间,能如此方便地阅读到《新农村》,使我感到非常兴奋。在学校,我一直把《新农村》作为阅读的主要刊物。几年过去了,我从一名读者,变  相似文献   

8.
我是温州市永嘉县一个山区集镇的农技干部。我们办公室里订有许多报刊、杂志,但唯有《新农村》杂志最吸引人,每期一到,便成了办公室的“抢手货”。镇村干部总是争相仔细阅读,有些干部还利用笔记本摘录刊内自己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把《新农村》看作自己从事农业与农村工作不见面的“教授”。每期《新农村》杂志一到,我也总是必读,并联系工作实际,给《新农村》写稿。村镇干部认为,《新农村》好在:1.政策性强,有一定的指导性,帮助我们开展农村工作;2.栏目活跃,编排内容丰富;3.知识面广,实用性强,通俗易懂。4.信息可靠,实际实效,是致富良方。5.文章精悍、可读性好,定价也适当。我们县许多干部从《新农村》中汲取知识,收集信息,《新农村》成了村镇干部开展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好帮手;有的群众依靠《新农村》成为种养大户、致富带头  相似文献   

9.
我搞《新农村》杂志的通讯发行工作已有8个年头了。最初,我被《新农村》杂志的内容吸引住了,认为很有必要把这本杂志介绍给农民朋友。目前,上虞市村村以及大部份乡镇企业都订了《新农村》,1996年上虞市教委组织征订了1074份《新农村》杂志。该杂志栏目众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因此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获得好评。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势下,把《新农村》杂志发行好,尤为重要。其理由有以下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8,(11)
我参加成教工作已有4个春秋。在这4年里,我都努力做好《新农村》征订工作。自踏上成教岗位后,我便与《新农村》结了缘。贵刊一到,不管刮风下雨,我都及时挨家挨户地送到订户手中,受到了订户的赞扬。本乡水利农机站杨站长说:“只有《新农村》送刊及时,一本不少。其它的报刊不是短三就是缺四。”由于我们的服务工作做得好,征订工作一直都能顺利地完成。平时我稍微有一点空隙就翻阅《新农村》,至于那些“致富门路、种植技术、科学养殖”等栏目中的文章,我都仔仔细细、咬文嚼字地看几遍,对我们当地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技术经验,剪下来汇编成资料,作我们成校短班培训的好教材。去年,我曾写了《百合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从事农村经营管理的干部,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新农村》的忠实读者。天长日久,我深切地体会到《新农村》是我工作的良师、生活的益友。《新农村》既是政策的先导,又是农业与农村工作经验交流的好平台。每期的《新农村》我都要仔细阅读一遍。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1998,(9)
我是《新农村》的忠实读者,又是她的热心作者,更是她的积极发行者和组织农民学刊用刊的有心人。我已和她相依相伴度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新农村》在桐庐这块沃土上播下了科技的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们县科协的任务是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因此,我和《新农村》一见钟情。她为我县科协普及科技知识,提供了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农业科技资料、致富信息和经验。县科协坚持15年做好《新农村》的发行和组织学刊用刊工作。我县科协办的《桐庐科技报》先后从《新农村》“致富门路”、“种植技术”、“科学养殖”、“国外农业”等  相似文献   

13.
我与《新农村》结缘已经有五年多了。当时我正调到浙江省绍兴县教育体育局职成教科工作,在一次下成校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偶识了她。当我打开这本由浙江大学主办的《新农村》时,立即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她既有最新的政策法规,又有工作研究;既介绍国内农业,又介绍国外农业;既有生活百科,又有实用科技……内容丰富,栏目新颖,紧贴实际,实用性强。尤其是《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专栏,更是我们从事成人教育工作者最感兴趣,也是最关注的。于是,我就征订了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1998,(11)
我父亲是一位农村干部,他很喜欢订阅如《新农村》之类的一些刊物。我受父亲的影响,也是一个爱好期刊的人。我和《新农村》是在一位党支部书记家里相识的。那时我拿起它随随便便翻了几页,看到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就叫爸爸订了一份。第一本《新农村》杂志拿到手大约是1997年1月底吧。当时我拿着它翻来复去地看了几遍,觉得里边的内容很有利于发展我们农村经济。到了5月份,在杂志里果然找到了适合我们的新技术——怎样科学培植雷笋。我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和  相似文献   

15.
我是安徽省含山县关镇乡的农民,自费订阅报刊20余种,1980年开始养长毛兔,当时年均收入四五千元。由于市场的变化,1986年秋,兔毛价下跌,仔兔又无处买,我养长毛兔陷入困境。当时,我很焦急,整天在家中翻看报刊杂志,寻找信息、行情,从《新农村》中得知了"肉兔生产急待发展,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的信息。我立即与外贸单位联系,引进青紫兰、新西兰、日本大耳等肉免品种,采用《新农村》介绍的养免技术,实行笼养与群养相结合的饲养模式。几年来,我分批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00,(8)
1993年县科协的同志帮助我规划设计开发荒山200多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同时也送了我一本《新农村》。从此,我一直订阅《新农村》。《新农村》成了我开发荒山的“技术顾问”,成了我的“良师益友”。1994年春,我种植了黄花梨,正在担心怎样科学管理的时候,这年第12期《新农村》上刊登的《黄花梨高产栽培技术》一文,  相似文献   

17.
我是《新农村》的老读者,每当看到新的一期《新农村》,我的眼睛就一亮。我每期都看,先看目录标题,后看里面的文章,有的文章细致反复地阅读,以求理解。在嘉善县范泾乡许多人都与我一样喜爱《新农村》,称它为我们农民勤劳致富的“好帮手、好参谋、好老师”。《新农村》之所以会受到我们农民的欢迎,是因为这本杂志面向农村,为农服务的宗旨明确。农民想看、  相似文献   

18.
我是金华县汤溪镇中戴堰头村村民。1989年,我从《新农村》上看到“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一文,就利用当地的棉子壳为原料,初次试种1000袋,净收入1500元,全家人乐哈哈地说:“是《新农村》给我家指引了致富之路。”从此之后,我家每年都生产金针菇、平菇、香菇。1992年栽培金针菇5000袋,经4个月的管理每袋产菇0.5公斤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1994年栽培了2万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对栽培金针菇有了一定的技术,当地及外地一些农民纷纷来我家学习技术。我便  相似文献   

19.
我于1993年9月接手成人教育工作,便遇征订《新农村》杂志。经过一番细致的工作,中小学订了25份《新农村》。方川中学教师陈子鹏、方川小学教师麻炉川,他俩订《新农村》杂志后,学到了快速养猪、种桑养蚕、科学养鸡等技术。陈子鹏老师从1993年12月份投入6000元发展养猪等副业,去年底出售商  相似文献   

20.
开化县齐溪镇里秧田村青年农民王新权,自1989年初中毕业后,就订《新农村》、学习《新农村》刊登的科技知识,他种的粮食、茶叶、竹笋的产量都比较高。他对人讲,《新农村》刊登的科学技术也是财富,《新农村》是我们农家之宝。王新权从《新农村》上不仅获得了科技知识,还掌握了不少致富信息。自1993年后,他还订了其他报刊杂志。收集各类有用信息,从事信息业务经营。他把收到的各类信息编印成册,免费送给有关厂家和商店。有的厂家收到信息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苴,便写信给该村村委,要求表扬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