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汉中地区飞播造林从1971年开始以来,除汉中市、佛坪县外的9个县,共飞播206个播区,飞播林木种子275.45万公斤,面积475.98万亩。调查统计,1971年至1993年,成林面积和成苗面积共189.27万亩,占全区飞播面积的41.36%,占有效面积的58.47%,总评为“优”。  相似文献   

2.
飞机播种造林(以下简称飞播造林或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率高、机动性大、适应范围广和不误季节等特点,我国12亿亩宜林荒山中,适宜飞播造林的约4亿亩。我国自1958年在四川省西昌、凉山地区试验大面积飞播造林成功以来,全国已有23个省区的500个县、市采用飞播造林,累计飞播面积达1.8亿多亩,保存面积约7000多万亩,居世界首位;保存率约40%,占建国以来造林保存面积15%,其中5000多万亩已郁闭成林,2200多万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飞机播种造林始于1980年,19年来飞播造林135万亩,有效面积94.5万亩,成林面积35万余亩,总投资540多万元,主要飞播树种有油松、漆树和侧柏。 据对1985年以前的飞播造林成效调查  相似文献   

4.
汉中市飞机播种造林工作,从1971年开始至1994年历时24个春秋。20多年来,经过市、县林业部门和播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践证明利用飞机搞播种造林是我市荒山绿化的主要造林方式之一。 一、飞播造林在“灭荒”中的功绩 根据调查统计,24年间,共投资1477.56万元,在9个县206个播区的475.98万亩荒山野岭上,动用飞机2400多架次,共撒播9种树种的种子275.5万公斤,已经成林、成苗和可望成林的面积近200万亩。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5.
宁强是陕西省最早的飞播造林县之一,飞播成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是全省3个飞播造林面积超过百万亩的县之一。自1971年开始飞播以来,截至2009年底,累计飞播97个播区,飞播造林153万亩,有效面积112万亩,飞播造林成林60.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8.5万立方米。全县人工造林成林保存面积8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成林60.3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75.4%。飞播造林加快和促进了全县荒山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6.
20年来,栾川县坚持不懈地进行飞播造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县已有12个乡镇102个行政村飞播造林85万亩,其中有效面积73万亩,成林面积5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比飞播前的1978年净增21.2%,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飞播造林对三川、冷水、叫河、陶湾等海拔高、交通不便、荒山面积大、缺少劳力、经济贫困、人工造林困难的乡镇,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飞播成林面积占同期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成林面积的80%以上,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凤县是宝鸡市开展飞播造林最早的县,自1980年到1996年,在11个乡25个播区,共飞播造林45.8万亩,有效面积34.4万亩。其中成效面积20.6万亩,已经郁闭成林的面积12.4万亩。为确保飞播造林成果,充分发  相似文献   

8.
商洛地区飞播造林始于1975年,截止目前,已在160个播区飞播造林450万亩,其中有效面积336.4万亩。据历次飞播成效调查,1991年以前飞播的成林面积为187万亩,其面积占到全区用材林面积的22.5%。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飞播造林面积已超过3亿多亩,飞机种草播种面积为1100多万亩,促进了林牧业的发展。飞机播种造林是模拟天然飞粒落地成林而进行的一种机械化直播造林方式,适宜于荒山秃岭的造林。我国从1958年开始飞播造林,已在全国西南、中南、华东、华北和西北地区24个省、市、自治区的590多个县、旗进行。造林面积已  相似文献   

10.
商洛地区从1975年开始,连续20年,在135个播区共飞播造林407万亩,成林和可望成林面积210万亩,其中郁闭成林面积150万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飞播造林的自然规律。针对影响飞扬成苗的主要因子,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我省飞播造林的发展从无到有,步伐由小到大,现在,每年以100—120万亩的速度向前迈进。截止1993年,飞播总面积1665万亩,成林成苗面积700多万亩,占飞播总面积42%,占宜播面积的56.6%。飞播造林为绿化三秦大地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现在成林成苗面积中,已建成了用材林基地550万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150万亩。在秦巴  相似文献   

12.
自70年代初飞机播种造林在陕南试验成功以来,陕西飞播造林便以星星之火,燃遍秦巴山区。20多年来,共在汉江、嘉陵江、丹江源头地区的20多个县(市)飞播造林1200多万亩,成林成苗550万亩,使“三江”源头的大面积荒山秃岭尽染绿色,涛涛林海填满了道道沟坡。飞播造林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陕西省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武器。  相似文献   

13.
安康市汉滨区的飞播造林始于1969年春季文武山播区,在飞播造林成功实施后,全区的飞播造林工程掀开了新的一页.从1969年春季飞播至今,累计完成飞播造林47个播区135.8万亩,成林保存面积为49.0万亩,造林保存率占作业面积36.1%,占有效面积45.3%,超过了国家规定成林保存面积占作业面积30%的标准.目前累积完成投资2206万元,地方群众投工1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个少林省份,森林覆盖率仅12%,有大面积荒山急待造林绿化。为了加快荒山绿化步伐,1979年开展了飞播造林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十年中,全省共完成飞播造林面积336万亩,已成苗成林120多万亩。早期的飞播区已郁闭成林,有的已开始间伐利用。目前全省的飞播造林正向基地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计划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5.
飞播造林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措施,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陕西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58年,1969年首次飞播试验成功。此后,又进行了为期10年的扩大试验。从1980年起全省飞播造林转入正式生产阶段,每年以100—120万亩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全省飞播成林面积为7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个多百分点。商洛市连续31年飞播造林,面积达650万亩,已经郁闭成林280万亩,活立木蓄积700多万立方米。丹凤、山阳、商州三县(区)相邻的流岭两侧连片飞播林面积达110万亩,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飞播林基地。  相似文献   

16.
飞播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前景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飞播造林从1958年开始,截止1997年已推广到全省的9个地市、64个县区,总面积达134.67万hm2,成林56.67万hm2。飞播造林在我省灭荒、治沙、“三北”防护林和长江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中所起的作用日渐显著。1飞播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1.1飞播造林为我省生态建设造就了大面积防护林基地我省飞播造林在转入大面积推广后,注意了飞播造林与经营管理的基地化、集约化建设,从而使成片成林面积有较大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成林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有82片,10万亩以上的有15片,丹凤县流岭播区、宁强县、紫阳县等3个“百万亩”飞…  相似文献   

17.
一、飞播造林在林业建设中的地位飞播造林,就是利用林木有天然更新能力的特点,采用飞机撒播树种,依靠自然立地条件,使种籽生根、发芽、成苗,经过抚育管理,达到成林成材,扩大森林资源,恢复和促进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目的的一种造林方法。飞播造林具有如下优点: (一) 速度快、效率高:我省从1960年到1985年,全省共造林11800万亩,其中18年开展了飞播造林,面积为2010万亩,占全省总造林  相似文献   

18.
从1971到1982年,宁强县先后飞播造林31.27万亩,由于加强了经营管理,成效较好。经检查评定,1971至1974年,飞播造林12.8万亩中,良好的有5.47万亩,占42.8%;合格的有3.17万亩,占24.9%;较差的有3.89万亩,占30.9%;失败的有2800亩,占2.1%。成林面积为6.7万多亩,占飞播面积的52.6%,已大部郁闭成  相似文献   

19.
飞播成效显著 陕西的飞播造林起始于1958年。西北航空公司1958年榆林沙区开始试播,截止目前,共出动飞机1.2万多架次,作业飞行1.2万多小时。为陕西10个地(市)、70个县(市)飞播造林134.67万公顷,有效面积达103.33万公顷,成林面积达56.67万公顷,飞播造林成效在我国北方省(区)中名列第  相似文献   

20.
飞播造林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是在人工造林困难的地方进行造林绿化的一种好方法。我省自一九七九年开始飞播造林,飞播面积已达400万亩,目前成苗成林面积120万亩。但由于飞播林面积集中,多是针叶林,易发生森林火灾。我省卢氏、栾川、西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