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染色示踪法"对20株活立杨树干进行染色,通过解剖观察、量测、分析,研究了杨树树干的水分输导模式,结果发现:杨树水分输导能力最强的是树干最外侧的2个年轮,并且水分优先保证当年新生长部位的水分需求,枝条分枝部位下方导管中的水分会直接进入枝条中,侧下方导管中的水分则会绕过枝节沿树干继续上升。将水分输导模式理论应用于树干注液(药)技术中,可有效指导树木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水分输导模式及叶生物量估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管道模型理论,以年轮为基本研究单位,利用生物染色剂染色试验对长白落叶松的水分输导模式进行研究发现:长白落叶松不同年轮的水分纵向输导能力差异很大;以最近3年生长的年轮输导能力最强,年轮间水分横向输导现象不明显。纵向输导在同一年轮内呈明显的管道状输导。依据胸高处最近5个年轮的横断面积建立了长白落叶松叶生物量估测模型,复相关系数达到了0.97。  相似文献   

3.
杨树是雁北地区调控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造林树种,研究杨树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直接关系到退化防护林的更新改造。通过对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1)幼龄期和更新成熟期(1~12a)杨树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1.5cm;成熟期(12~17a)为高生长的速生期,年平均高生长量100cm;衰老期(18a以后)年树高平均生长量下降到30cm;18年以前胸径生长量递增,之后递减,年平均胸径生长量0.46cm;10a进入材积的快速生长期,20a后材积生长量趋于平缓,林木进入成、过熟发育阶段。(2)材积生长量与胸径、枝干生物量以及树干生物量与胸径均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差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3)低海拔黄土丘陵区的林木材积生长量是高海拔地区的1.9倍,且阴坡的材积生长量大于阳坡。(4)受雁北地区气候、土壤、水文和小气候环境的生理胁迫,小叶杨的树高、胸径生长表现出更新成熟后快速进入成熟期和衰老期,成熟期的速生过程受到抑制,树干形数高达0.96,比正常形数高出1.25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与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以德令哈地区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和稳定碳同位素年表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了其断面积指数(BAI)和水分利用效率(iWUE)变化历史,之后利用共性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大气CO_2与气候因子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和iWUE的影响.【结果】相对于1890~1915年,祁连圆柏水分利用效率增长了30%,大气CO_2对iWUE的单独贡献率为16%.降水和干旱指数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BAI)的贡献为15%,1951~2010年,BAI与干旱指数的相关性为0.61(P0.05),长期变化显示外界环境相对湿润时祁连圆柏表现出高生长量,干旱时则表现出低生长量.【结论】德令哈地区影响祁连圆柏iWUE和BAI变化的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显著提升了iWUE,但并未对树木径向生长产生明显影响,干旱胁迫则是限制该地区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速生杨引种苗期对比试验及生长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引进的4个杨树品种为材料,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3个试验点进行2 a根1 a干苗不同密度的试验,并对4个杨树品种进行成活率调查和苗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苗期当年不同品种、试验点、密度的成活率差别很大,而3个试验点的不同品种和不同密度对胸径和苗高的生长影响不同,可以初步确定出适宜不同试验点的杨树品种。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品种扦插密度为40 cm×50 cm的2 a根1 a干生扦插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0.988以上。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年生长速度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其中在绰尔、阿里河、大杨树试验地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4.2%、68.7%、67.6%,地径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9.0%、62.2%、58.9%。并对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苗木的年生长规律。通过对苗木年生长节律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绰尔地区可引种的速生杨树种为黑林2号,其次为白城小黑杨;在阿里河地区可引种的速生杨树种为白城小黑杨,其次为黑林2号;在大杨树地区可引种的速生杨树种为白城小黑杨、其次为银中杨和甜杨。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大青山3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和10、14、16、18等4个立地指数级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的动态变化,探索南亚热带不同密度、立地条件下杉木林断面积生长的长期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随林龄增长而增加,且11~16年生期间增长快速,除A密度林分,其余密度林分断面积达到峰值后均呈下降趋势.立地指数级相同时,密度越大,林分断面积及其连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达到峰值越早且峰值越大.不同密度的林分断面积随林龄增长,差距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林分断面积的生长受密度、立地的叠加影响,且较低密度林分受立地的影响更大.幼龄林阶段,林分断面积及其连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与林龄、密度、立地指数呈正相关;成熟期,中等密度C的林分断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标准地,选择标准木,对日本扁柏、日本花柏和日本香柏等柏木树种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个树种胸径在造林后3~4 a基本没有生长,日本扁柏、日本花柏胸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造林后8~9 a,日本香柏则是在造林后11~12 a,其连年生长量开始低于平均生长量,造林后8~15 a是胸径生长的旺盛期,应在造林10 a左右进行间伐。(2)树高生长量均在造林10 a内增长迅速,其旺盛生长期为造林后5~10 a,3个树种的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造林后9~11 a。(3)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早期生长缓慢,在造林0~20 a生长速度较为一致,而在造林20 a后,日本花柏材积连年生长量明显大于另外2个树种,解析木材积从小到大依次为日本扁柏(0.248 7 m3)、日本香柏(0.253 6 m3)、日本花柏(0.317 2m3)。(4)造林35 a后,3个树种林分均未到达成熟期,应对林分进行抚育管理等措施,达到培育柏木大径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与竞争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构建高精度的油松人工林生长模型,准确预估油松人工林生长动态变化,利用北京、辽西、辽东调查的185块油松人工林固定样地复测数据,选择13个与距离无关的竞争因子,利用相关性评价法研究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及与竞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定期生长量频率呈反"J"型分布,而辽东和辽西地区的则呈单位左偏分布;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定期生长量最大,生长量分布范围为1~5.1cm,80%以上随机分布在1~3cm附近,平均为2.27cm,其次是辽东地区,生长量分布范围为0.15~2.15cm,70%以上随机分布在0.1~1cm附近,平均为1.74cm,辽西地区油松胸径生长量最小,生长量分布范围为0.11~4.38cm,70%以上随机分布在0.1~3cm附近,平均为0.78cm;3个地区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定期生长量与13种竞争因子的相关性不完全相同,但是均与竞争指数(CI)、大于对象木的林木断面积之和(BAL)、胸径与断面积平均直径之比(DBD)、林分平均直径与胸径之比(QMD)、大于对象木的竞争指数(CILS)这5个竞争因子相关性较大;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定期生长量与竞争指数、大于对象木的林木断面积之和、林分平均直径与胸径之比、大于对象木的竞争指数这4个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随着竞争效应的加剧,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降低;与胸径与断面积平均直径之比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林木胸径越大,所获得的生长空间、营养空间越多,竞争能力越强,林木胸径生长量越高。因此,竞争指数、大于对象木的林木断面积之和、胸径与断面积平均直径之比、林分平均直径与胸径之比、大于对象木的竞争指数这5个竞争因子是构建高精度的油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氧化乐果在不同树种体内的输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氧化乐果在不同树种体内的输导部位、输导速度、输导量的差异以及影响其输导的诸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乐果在树体内的输导是随着树液在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中进行的,不同的树种输导部位有差异:在梧桐和槐树中,药液的输导仅局限于最外层年轮,输导面积小;在杨树、七叶树、油松和侧柏中,药液的输导是在整个木质部中进行的,输导面积大。同时,药剂在不同树种中的输导量、输导速度是不同的:输导速度大小为国槐>青桐>杨树>七叶树>油松>侧柏;榆导量大小为杨树>七叶树>国槐>青桐>油松>侧柏。另外,药液的输导速度还与温湿度、蒸腾作用、药剂的酸碱性及树木的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4种林木年轮水分输导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年轮为基本研究单位,对选择的4个树种(银中杨、蒙古栎、红松、落叶松)采用水分输导轨迹的染色标记和定量滴定方法,研究了林木的水分输导模式.结果表明:树干中不同年轮间的水分输送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新生年轮(近3年)的水分输送能力明显较强,从输送面积看均超过了总输送面积的2/3.在年轮与年轮之间没有发现水分的横向输导现象;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八五"期间设置在河南省五马寺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施肥试验多年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施肥量、N/P、施肥次数对日本落叶松幼林及其后续生长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施肥组合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量对造林次年(1993)的保存率、5 a树高、当年高和保存率影响显著;N/P为1∶ 0时对生长起促进作用;施肥次数对5 a的树高和当年高、对6 a的树高影响显著,1次施肥的生长量显著高于2次施肥;施肥量为50 g·株-1,N/P为2∶ 1,施肥1次的各年生长量高于其它大多数组合,其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公顷蓄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3%,5.7%,36.3%和20.1%,其净现值(NPV), 效益成本比(BCR), 内部收益率(IRR)分别比平均水平高出44.1%,21.6%和14.4%,因此从生长量和资金利用率的角度考虑,建议该地区采用施肥量为50 g·株-1,N/P为2∶ 1,施肥1次的方式施肥.  相似文献   

12.
以1年生杨树新无性系06-57×川1、07-69×青1、06-69×卜1、07-西大寨×卜1以及2个对照品种陕林4号、中绥12杨扦插苗为材料,通过人工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6个杨树无性系(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6个杨树无性系(种)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显著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基本呈升-降的变化趋势,但是水分胁迫下的酶活性始终高于正常水分。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个杨树无性系(种)的抗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07-69×青1>陕林4号>06-57×川1>06-69×卜1>中绥12>07-西大寨×卜1。  相似文献   

13.
杨树(Populus spp.)是世界栽植最广泛的树种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杨树生长快、轮伐期短,在工业和生活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环保和绿化工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而杨树烂皮病是危害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该文就杨树烂皮病防治技术作简明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断鞭对毛竹竹笋—幼竹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毛竹笋纵向生长的养分来源,分析来鞭、去鞭与竹笋成竹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导毛竹林土壤养分的合理补充。进行来鞭切断试验,结果显示:1)断鞭比不断鞭的日均高生长量下降了69.06%;2)竹笋去鞭提供给新竹枝下高生长的营养物质不超过53.5%,全竹高生长的不超过53.9%;3)新竹节间长度的长短与来鞭供给的营养物质有极显著关系,断鞭与不断鞭的平均短了53.2%;4)新竹胸径比对照减少了28.4%;5)断鞭比不断鞭的新竹平均地径与平均全竹高之间的尖削度1.73>对照的1.07。说明毛竹笋纵向生长的营养物质是由来鞭和去鞭共同提供的,而去鞭供给的营养物质不超过54%。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河南省最近3期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9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构建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结果利用全部样地数据拟合9个备选模型,断面积和蓄积最优生长模型都是Richards形式的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引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后,与基础模型相比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拟合精度都有所提高,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8和0.94。结论带树种和立地等级的哑变量模型能同时反映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规律,既减少了建模工作量,又提供了不同林分合并建模的方法。河南省栎类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极限值高于杨树;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栎类早期生长速率低于杨树,且栎类和杨树的生长速率均随着立地质量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金修来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24-125,160
通过对油茶栽植基地的地形坡度、土壤砂砾含量、造林成活率、栽植当年幼树高生长、春梢生长量等进行了测量及对油茶地膜覆盖栽植与露天栽植2种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栽培基质中的沙砾含量对造林成活率、当年幼树高生长及次年春梢生长量均有直接的影响。随着土壤中沙砾含量的增加,油茶成活率、当年幼树高生长及次年春梢生长量均呈明显减少;(2)在0°~30°的不同坡度级进行油茶无性系苗木造林,以5°~15°的栽培基地上油茶生长量最大,在5°以下坡度的栽培基地上油茶生长量最小,前者当年秋树高生长量是后者的2.72倍;(3)地膜覆盖能明显改善栽植地土壤的小环境,有利于油茶成活生长,油茶无性系裸根苗地膜覆盖栽植成活率94%,露天栽植的成活率仅71%;在新发叶片数、新梢生长量、新芽增加数等生长参数上表现差异也较大,地膜覆盖栽植的油茶新发叶片数、新梢生长量、新芽增加数的平均值分别为露天栽植的油茶3个生长指标参数的1.97、2.48、1.4倍。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杨是我国科研部门研制成功的世界上首个抗盐碱、抗干旱的转基因优良杨树品种。据该院鉴定,转基因杨不仅抗盐碱,而且速生,在土壤含盐量0.4%以内生长旺盛,在0.4~0.6%可正常生长,年胸径生长量2.6~2.8cm,年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梨枣平茬前后生长发育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选用4a生梨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试验材料,在梨枣平茬前后连续2a分别设置4个不同的土壤水势水平,研究梨枣平茬前后在萌芽开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土壤水势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萌芽开花期,梨枣平茬前后在高水分处理下,距地面10cm处的茎直径生长量均极显著地大于其他3个处理,并且平茬后平均茎直径生长量比平茬前减少627.87μm;在相同的田间管理与修剪方式下,平茬后当年梨枣新生长的树高与冠幅半径可以达到平茬前水平,平茬后当年新生长的枣吊平均长度、枣吊数量、叶面积、花芽数量分别比平茬前减少6.5%、6.7%、0.8%、52.46%,坐果率却提高1.69倍;平茬后梨枣在萌芽开花期的土壤质量含水量较平茬前升高2.875%,总体耗水小于平茬前,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KOSTELEC地区西黄松林木个体胸高断面积生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itscherlich、Logistic、Gompertz和Korf4个理论生长方程分别对引种到捷克Kostelec地区的西黄松林木个体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由最佳生长方程分别得出了胸高断面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相对生长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并对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orf方程具有最高的拟合精度,能很好地描述西黄松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西黄松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7a和第15a(胸高年龄);1-26a的平均相对生长率为0.243;速生期(3-11a)内胸高断面积平均生长量为0.001474m^2。  相似文献   

20.
运用相关分析及响应函数分析,研究了当年及前一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对人工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木材生长轮宽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初生长期及生长缓慢期的气温变化对人工林落叶松生长轮宽度影响强烈,初生长期及生长缓慢期的气温升高有利于提高落叶松的径向生长量,特别是有利于提高早材的生长量;前年初生长期及生长缓慢期的气温变化对落叶松的生长量也有影响,但不如当年生长季气温变化的影响显著。当年生长季气温对落叶松木材密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前一年初生长期及生长缓慢期的气温变化对早材密度的影响强烈,此阶段的气温过高不利于落叶松木材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