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01-203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河南省虽然是农业大省,但是现代化水平较低,大多都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农民的收入水平也较低。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就一定要把土地以家庭形式整合起来,融入社会的力量,专业化的去管理和耕种。主要研究了河南省目前家庭农场的类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为我国河南省未来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变化视角下农业推广服务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家庭农场变化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就福建省农业推广服务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了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服务机制,发现家庭农场已初吴规模且生产经营性规模较大,但面临着农业推广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等问题.在分析不同类型经营模式特点及其适用条件的基础上,从构建“一主多元”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建立“三位一体”农业推广服务机制,加强对职业化新型农民的培养与教育,加大农村科技服务投入力度等方面,提出创新农业推广服务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都市农业背景下家庭农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分为三种发展模式:专业生产型、多功能综合型和生态保护型.围绕家庭农场发展中面临土地、资金、人才、产品、社会化服务等主要问题,提出制定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加快土地确权、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公司制登记注册、加强政府资金扶持、引入社会资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乃一种农业生产组织,它是由家庭经营的,对于土地具备相对有力的使用和占有的权利,足以自主经营,并具备相当的规模。而这种组织体制,从萌芽开初至目前,已经走过了好几百年的历史,从而为如今的我们积累了数不胜数的经验与教训。且家庭农场不仅仅只是谋求自身的发展,对于社会,对于世界农业的发展更是有巨大帮助,到目前为止依旧作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主体组织形式。当然,家庭农场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意义非凡:一是免除了铁饭碗这种模式,开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理念,让大家不再散漫,明白了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道理;二是因为它的产生发展,让许多人民步入了靠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使得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三是它的产生发展,不失为一种制度意义上的改革,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营农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大道!  相似文献   

5.
农业技术是家庭农场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农业技术实施的主体,农业劳动者要充分接受并掌握现代劳动技术才能够更大程度上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本文在介绍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基础上,为充分实现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推广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家庭农场在欧美国家十分普遍,优势明显;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显示优势、发展模式和发展的必然性。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性作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农业发展与农业推广相辅相成,新时期农业推广的发展也应在农业多功能性的指导下逐步推进。在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分析农业推广现状问题,探索多功能农业对农业推广的作用,提出了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必要性,并由此进行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农业推广工作方法,以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而在家庭农场中能否有效地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直接关系到家庭农场能否发展壮大及其农业经营的质量,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农业经营服务体制、推动科学技术在家庭农场的普及和支撑作用并为家庭农场积极输送和培训新型农业经营者,从而确保家庭农场能够健康、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而在家庭农场中能否有效地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直接关系到家庭农场能否发展壮大及其农业经营的质量,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农业经营服务体制、推动科学技术在家庭农场的普及和支撑作用并为家庭农场积极输送和培训新型农业经营者,从而确保家庭农场能够健康、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家庭农场刚刚起步,就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如果加强引导和培育,它们必将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家庭农场的出现造就了大批拥有农业先进技术的职业农民,他们主动学习农业技术,不断寻求新品种、新技术,起到了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作用。该研究分析了国外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以此为参考,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及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背景下北京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农场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北京山区家庭农场根据山区地形特点分为丘陵或平原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浅山区"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中山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深山区和水源涵养区"创意农业+生态旅游"四种发展模式.家庭农场发展中还存在耕地分散、集体林权确权制度不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水平较低、人才和资金短缺等问题,解决的对策包括完善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流转、生态农业技术统一规划、推进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从整体上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而"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作为我国传统农业转型的主要选择之一,可以有效整合农户资源与市场资源,弥补农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农户利益,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该文主要探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性,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属于一种新型农业生产形式,具有规范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特征,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实际生产中,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引导农民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支持专业大户稳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家庭农业产业化。镇政府还积极为创业青年提供优惠政策,优先在小额担保贷款、技能培训上确保优先权。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新型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立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生产组织,就要求在农业经济领域必须走符合中国特色的集约化发展道路。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对农业经济的集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中,家庭农场地位凸显。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做好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衡水市家庭农场服务组织的调查,重点总结了主要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健康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后历史与现实背景,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家庭农场产生阶段(1978—1985年),这一时期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户籍制度放松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农场得以产生。第二阶段为家庭农场有限发展阶段(1986—2007年),这一时期受政策、市场环境以及税费的影响,家庭农场发展受阻。第三阶段为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政策支持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完善,家庭农场得以快速发展。最后基于家庭农场发展历程的思考,得出进一步加强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等政策启示,以期促进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农场的兴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该文通过分析宣城市家庭农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宣城市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家庭农场相关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强技术跟踪服务,鼓励家庭农场引进高层人才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国内家庭农场现状,结合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我国家庭农场可行的发展思路。通过研究我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日本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体系,从其整体的运作机制中,得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启发:我国家庭农场要进一步发展,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整合创新服务机制,系统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较为完善的农场自我发展机制和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家庭农场具有市场主体特征明显、以种养业为主、经营规模适中、跨地区土地流转、管理水平较高、重视品牌建设等特点,也存在土地流转不规范、专门人才紧缺、经营风险大等问题。应当在落实土地流转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扶植,同时可以实施家庭农场信用分级办法来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通过鼓励成立相关组织或协会,来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