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是我省平原造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目前全省仍有近200万亩可以发展杨树用材林的宜林地,其中适于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面积至少可达半数以上。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已经成为我省林业建设的重点项目。因此,为保证造林质量,提高经营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杨树蛀干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树是辽宁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栽培比较广泛。目前,全省杨树栽培面积达500万亩(不包括林网及“四旁”绿化),其中速生丰产林约占100万亩。随着杨树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杨树蛀干害虫为害也日趋严重,给林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对杨树的生产发展,特别是速生丰产林的营造威胁极大。蛀干害虫的防治工作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就辽宁省杨树蛀干害虫的发生与防治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占民 《河北林业》2013,(11):14-15
2000年以来,随着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杨树新品种推广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我省广大平原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迅猛发展。截止到2009年,累计造林面积达700多万亩,其中栽植杨树新品种107、108杨350多万亩。目前,前期栽植的林分已到达或接近采伐年龄,重新栽植杨树,由于清除伐根、挖坑整地、栽植工费增加、苗木价格提高等因素加大了造林投入,由于当年苗木栽植后的缓苗现象造成树木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我国杨树生产水平,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国家经委、轻工业部特将“杨树造纸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吉林造纸厂于1986年与轻工业部签订了“半干旱地区杨树造纸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合同。几年来他们在省林科所的大力协作下,根据合同和研究方案的要求,在王府林场建设了万亩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按期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1.改造现有杨树人工林为速生丰产林7025亩。通过对现有北京605杨和小黑杨人工幼林的密度调整、施肥、灌水、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了林木生长。年生长达到0.9m~3/亩,超过原合同规定0.7m~3/亩的28%,达到了吉林省丰产林标准。2.新建速生丰产林3004亩。树种以小黑杨为主,采取细致整地、良种壮苗、  相似文献   

5.
林业近讯     
哲盟推广杨树速生丰产林取得明显效果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七五”期间推广的十项农牧业增产丰收项目之一。自1984年哲盟林业处承担这个项目以来,在通辽市、开鲁县、奈曼旗、科左中旗等地采取集约栽培措施,推广面积已达108660亩。最近,自治区林  相似文献   

6.
乌兰察布盟在调整林业内部产业结构中,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一九八五年共营造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10486亩。最近几年,乌盟地区加快了植树造林步伐,群众迫切要求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尽快发家致富。盟林业部门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在发展防护林为主的同时,积极发展收益早、见效快的树种和  相似文献   

7.
一、速生丰产林营造现状我省营造速生丰产林从七十年代开始试验,八十年代初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85年,全省共营造了493,100亩,其中县、市营造245,700亩,林业企业营造247,400亩。按造林树种划分,杨树占61.2%,落叶松占27.2%,樟子松占2.5%,红松占1.48%,红皮云杉占1.47%,其它树种占5.67%。  相似文献   

8.
搞好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是在短时期内,培育速生、高产、优质林木,尽快解决用材不足的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措施。辽宁省是林业部确定为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重点省份。从1982年起十年期间林业部与我省合资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8万5千亩,使我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就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些看法,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树是沈阳地区主要的速生丰产林造林树种。现有杨树林地面积约15万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75%,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成活和长势在林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10年来,沈阳市杨树人工林病害严重,并大面积死亡,使全市林业生产效益大幅降低,并严重挫伤了林农造林积极性。沈阳市森防站从2009—2014年调查全市范围内死亡杨树品种、发生病害种类和死亡面积,分析死亡原因,并依此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为今后沈阳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造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兴安盟大力开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化建设,目前已有千亩以上造林大户23家,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61.36万亩,已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同时也形成了一整套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营建技术。一、基地立地条件选择根据现实林分生长状况及其立地因子,按照专业标准ZBB64006—88《杨树人  相似文献   

11.
陈和 《林业科技》1989,(6):9-11
杨树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广泛用于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以及“四旁”植树。近年来,我县在北部半山区、中部平原区和南部沙丘区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480亩,通过几年的观察,谈一下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加快,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呈加重趋势,特别是在速生丰产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区内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分月扇舟蛾C.anastomosis (Linnaeus)、杨二尾舟蛾Cerura vinula felina (Butler)等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猖獗,给杨树速生丰产林及三北防护林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北京市郊区农民有着在村旁、路旁、水(河、渠)旁、宅旁栽植杨树的优良传统.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北京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林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从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出发,大力营建杨树速生丰产林,累计营造面积28.7万亩,植树1200多万株,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平原生态环境也得到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和培育情况,总结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水平。我们于1986年1月9日至6月10日,对阜新、锦州、朝阳等7市,21个县(区)的45处国营林场(苗圃)营造的杨树速生丰产林,逐小班核对面积,调查生育状况。用3个月时间,设置690块标准地,调查了15.9万亩杨树速生丰产林,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以来,我区在平原、丘陵及河川地带营造了约30万亩杨树速生丰产林,主栽品种为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的北京杨和欧美杨类。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选地不当,不是林地无灌溉条件,地下水位低(5—6米以下),土质粘重;就是林地的地下水位虽高(1.5米左右),但表土层只有半米左右,下面全是沙石粘结物。因此林木生长速度不快,仅和一般杨树人工林相近。例如屯留县城关镇的东堰、堰草、峪村和路村乡的农场,都是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速生丰产林试验点,集约经营程度比较高,他们在1982年春营造的200亩北京杨速生丰产林,1984年平均胸径净增量只有2.7厘米,距省要求该点1984年应达指标3.2厘米,还差0.5厘米。如何提高这现有30万亩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生长量呢?实践证明,混交紫穗槐、沙棘(即醋柳)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混交林的前期可使胸径生长量提高40%到1倍以  相似文献   

16.
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试验杜宪臣,陈玉良,陈艳,付喜臣(白城市林木良种场)我场是杨树优良品种的繁育基地。多年来一直为东北地区繁育了大量的优质、速生的杨树种苗,为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后备资源。近年来为了配合良种繁育,我们在营林区进行了杨树速生丰产林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速生丰产林的生产实践,普遍认识到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不仅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加速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也是提高林业建设经济效益,搞活国营林场经济的重要途径。目前在西辽河流域及黄河平原有条件的国营林场都开展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拟建成我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起步较早的赤峰市,总结过去造林效益差的教训,在积极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从1975年开始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是白城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建国以来,杨树造林保存面积达600多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5%以上,早期营造的已开始采伐利用。但是白城地区杨树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是比较粗放的。经1979年林业普查和近年的林木生长量测算,全区杨树人工林总蓄积约为5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亩不足1立方米,而且低产林面积还很大,其中“小老树”35万亩(已改造20万亩),速生丰产林仅4万多亩。从林龄看,幼龄林占66%,中龄林占25%,近熟林和成熟林约占9%。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民地区的杨树资源优势,对目前林业现状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杨树资源在新民地区林业上的优势地位,认为科学经营杨树速生丰产林、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改变林区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造林管理技术是新时期加速新民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树大径材培育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统计,杨树人工林面积占居世界的第一位,因其适应性强、早期速生、无性繁殖快特点被用于营造速生丰产林首选树种。文章根据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实践,着重总结杨树大径材培育的技术重点,以供从事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和管理工作或从事研究工作的林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