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2.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营养代谢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多发于产犊后10~60天.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季节.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型酮病(Mary,2000);而加拿大的研究报道,在泌乳期的前9周,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高达59%.……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饲料中糖或生糖物质不足,导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酮体在体内大量蓄积所引起的一种泌乳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 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现将笔者诊治一例奶牛神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酮病是泌乳牛常见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病,常发生在产后3周内,以饲养管理良好,3~6胎次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其特征是低血糖和高血酮.酮病可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发情延迟,繁殖率降低,以及出现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08年笔者共诊治28例奶牛酮病,经治疗全部痊愈.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产犊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病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伴随着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偶尔出现神经症状。各种年龄的奶牛都可以发生此病,一般3~6胎的母牛发生最多初产母牛也常见发生。本病一般发生在母牛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大多数病牛出现在产后3周内,第二个月后发病减少。高产的奶牛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d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有逐渐多发的倾向。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也很少。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病(ketosis)是规模化奶牛场泌乳牛泌乳早期的高发性疾病,是高产奶牛产后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呆滞,食欲减退,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个别牛出现神经症状,奶牛呼出气体以及乳汁带有丙酮气味等[1].临床血液生化表现为低血糖、高血酮、尿酮和乳酮.虽然临床酮病病例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死于自然临床酮病病例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的报道极为少见,我们于2007年9~10月期间遇到死于临床酮病奶牛1例,现将病例及其实验室检测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并发酮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称为皱胃左方变位;奶牛酮病又叫奶牛酮血症,是泌乳母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有逐渐多发的倾向。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也很少。1病因1.1原发性营养性酮病1.1.1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随着奶牛产奶量增加,糖元及其他营养大量消耗,迫…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血症是奶牛较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及饲养管理水平低劣的奶牛,该病通常发生于产后20天,最多不超过42天。奶牛酮血症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季节、泌乳量、饲料、遗传品种及母牛个体差异有关,常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2种。此病的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应加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指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病理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同时并发低血糖、患牛消化机能紊乱,直接导致奶牛的乳产量下降,并且伴发有神经症状。冬夏两季多发,高产奶牛多发,主要以分娩后6周内的高产乳牛发病最多。临床以昏睡或兴奋,产乳量下降,呼出气体有酮味,消化紊乱为主要特征。1致病原因主要是奶牛泌乳时期,饲料中提供的能量不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时有神经症状。主要发生于产后泌乳第一个月的高产奶牛和营养状况良好的奶牛,也发生于其他能量摄入不足的各个泌乳阶段。在各奶牛场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为20%~25%不等,发病奶牛不仅产奶量显著下降,发情延迟,配种不孕且易引起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给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1酮血病酮血病是奶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血糖症为特征的酮酸中毒症。多见于营养好的3~6月龄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0d发病,最迟不超过6周。一般产后30d呈现顽固性消化紊乱,不爱吃精料,喜吃粗料,触诊瘤胃异常空虚,肚腹卷缩,排粪迟滞。当靠近牛体时,有醋酮气味,泌乳减少,精神沉郁,咀嚼运动异常。呼吸、脉搏及体温无明显变化。常出现精神症状,初期兴奋不安、盲目徘徊、冲  相似文献   

15.
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其特征是低血糖和高血酮,持续能量负平衡,严重的会导致高血脂而发生脂肪肝。主要发生在产后2~7星期,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在生产实践中,应定期对奶牛尿酮和血酮水平进行监测,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酮病,减少奶牛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 ,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特征是酮血、酮尿 ,低血糖 ,消化机能紊乱 ,昏睡或兴奋 ,渐进性消瘦 ,产乳量下降及偶尔发生运动失调。本病多发生于舍饲的高产母牛 ,其中以 2~ 5胎次的高产奶牛最多发。在高产牛群中 ,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更高 ,占产后母牛的 10 %~ 30 % ,是对养牛业危害严重的营养代谢病之一。近年来 ,双城地区的奶牛场、个体奶牛户饲养的奶牛中酮病时有发生 ,发病奶牛不但产乳量明显下降 (约降低 10 %~ 15 % ) ,而且发情延迟、配种不妊…  相似文献   

17.
奶牛酮病的检测、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Ketosis),又称醋酮血病(Acetonemia),最早由Landel1894年提出。是高产泌乳牛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多发生于产犊后3~6星期。本病多发生于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且3~6胎奶牛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18.
酮病也称为醋酮血症,多发生在奶牛分娩后20 d内,有30%~40%病例可由其他疾病并发,以高产奶牛多见。临诊上以瘤胃和肝脏功能紊乱,以及酮血、酮乳及酮尿为特征;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产后因急性低血钙而突然发病,特征是体温下降,感觉减退,四肢瘫痪,多发生在产后3 d内,又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牛。以上两种疾病是奶牛常发的代谢病,以下通过病因、症状和防治等方面对奶牛酮病和生产瘫痪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体内脂肪和糖类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精神沉郁、泌乳量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及血酮、乳酮、尿酮增高。该病通常是营养状况较好、缺少运动的舍饲奶牛容易发生,尤其是高产奶牛。奶牛在3~5胎发病率较高,一般在产后2~6周内发病,应加以防治。1发病原因分析奶牛的日粮营养配比不均衡的,会导致奶牛出现酮病,生产中奶牛采食高脂肪、高蛋白质饲料的时间比较长,采食碳水化合物饲料非常少。随着奶牛泌乳量的不断增多,奶牛  相似文献   

20.
自1849年Lander首先发现了奶牛酮病的一定神经症状之后,引起了世界许多奶牛业发达国家对酮病的关注。酮病又称酮血病、酮尿病和醋酮血病,它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酮、尿酮、乳酮含量增高,血糖降低(3高1低),消化机能紊乱,泌乳量下降,同时间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