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夏季热应激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中兽医学理论对夏季热应激奶牛进行辨证施治 ,组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抗热应激缓冲剂。选择 1 6头年龄、胎次、生产性能相似的奶牛分成 2组 (每组各 8头 )进行添加剂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中草药复合剂的试验组产奶量比空白对照组明显提高 (P <0 .0 5) ,试验组的乳汁监测也表明 ,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 ,不但不影响牛奶品质 ,还能提高牛奶营养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证明中草药添加剂还能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荷斯坦奶牛耐寒不耐热,荷斯坦牛的适宜温度为10~20℃,当环境温度达25℃以上影响产奶量,高温小但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牛奶乳糖含量减少,还可能使奶牛热应激增加,对各种传染病的敏感性提高,造成情期受胎率和犊牛初生重下降,而易出现所谓"夏季"疾病.因此,夏季的管理主要是防暑降温,以缓解和减少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选取162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1头。试验组奶牛在TMR中添加20g/(头·d)复合酶制剂,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49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0g/(头·d)的复合酶制剂可提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2.30±0.06)胎]、产奶量[(37.00±0.03)kg/d]、泌乳天数[(90±0.15)d]相近的9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3头。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和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进行3期动物试验。每期21 d,其中14 d为预试期,7 d为采样期。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奶牛瘤胃液中丁酸的浓度(P0.05),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其他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奶牛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P=0.06);3)饲粮中添加10和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P0.05),且10 g/(头·d)组的4%校正乳(4%FCM)产量、乳脂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85(P0.05)、0.49(P0.05)和0.32 kg/d(P0.05);4)复合酶制剂的添加未对奶牛血清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0 g/(头·d)复合酶制剂能够显著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乳脂产量和瘤胃液丁酸浓度,且饲喂效果优于添加量为20 g/(头·d)时。综合考虑,泌乳奶牛饲粮中复合酶制剂的推荐添加量为10 g/(头·d)。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8):58-61
选取荷斯坦奶牛90头,将相同胎次的牛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处理Ⅰ组和处理Ⅱ组中,分别饲喂复合酶制剂0、10和20 g/d,探究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对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奶牛日产奶量,添加10 g/d可提高产奶量0.9 kg/d(P0.05);添加20 g/d可提高1.5 kg/d(P0.05),投入产出比为1∶6,提高经济效益。在乳成分方面,复合酶制剂可显著提高奶牛日乳脂量(P0.05),对乳蛋白、乳糖、体细胞数等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乳品质,并且添加20 g/d复合酶制剂的效果优于添加10 g/d。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外源性复合酶制剂对体外瘤胃发酵以及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对照)、0.5、1.0和2.0g/kg的复合酶制剂,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48h,测定底物的营养物质降解率、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及体外发酵参数。动物试验利用高产荷斯坦奶牛开展,选择80头产奶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经产奶牛,分为4组,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相同胎次的牛随机分配到各组中,分别饲喂0(对照)、10、20和40g/(头·d)的复合酶制剂,试验期56d。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底物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体外48h总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各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除异戊酸含量外)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发酵液pH(P=0.04)。随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的增加,乙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10),丁酸含量呈线性下降的趋势(P=0.07)。复合酶制剂的添加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P0.01),而且发酵液MCP产量随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7)。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40g/(头·d)组产奶量和4%校正乳产量在数值上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和2.6kg/(头·d)。除非脂固形物率外,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乳成分含量及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10g/(头·d)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在数值上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0.25和0.01个百分点,且该组奶牛的非脂固形物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4)。由以上2部分试验结果可见,添加外源性复合酶制剂会影响体外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并潜在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且与复合酶制剂的添加量有关,综合考虑,推荐饲喂量为10g/(头·d)。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梯度的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期奶牛体温、呼吸率、产奶量和牛乳中铬及乳成分的影响,为吡啶羧酸铬在奶牛热应激期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选择20头荷斯坦泌乳牛,采用单因子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处理Ⅰ、Ⅱ、Ⅲ三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吡啶羧酸铬4、8和12mg/(头·d),试验期60d。结果表明,奶牛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4、8、12mg/(头·d)对牛奶中铬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牛奶常规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8、12mg/(头·d)水平的吡啶羧酸铬对减缓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有显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芦根对热应激奶牛抗氧化能力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产奶量、泌乳时间、胎次将30头健康的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芦根组和复方制剂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芦根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芦根30 g/d,复合制剂组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制剂35 g/d,试验期34 d。结果表明:芦根能显著提高奶牛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P0.05),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芦根可以显著提高乳蛋白、乳脂水平(P0.05)。说明补饲30 g/d芦根有助于缓解热应激奶牛机体代谢紊乱、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提高乳蛋白、乳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牛3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在TMR中添加复合酶制剂50g。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对比照组提高了6.6%,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提高0.19%,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0.3%,差异显著(P〈0.05),乳糖含量比对照组提高0.2%;经济效益每天每头奶牛比对照组多盈利3.88K。说明每日在奶牛TMR中添加50g复合酶,可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炎热夏季条件下日粮中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进行区组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有20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奶牛和试验2组奶牛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充饲喂100 g/d·头和2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试验期间每天记录产奶量,每周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正试期最后3 d进行消化试验,采用酸不溶灰分法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期间,每天大部分时间牛舍的平均温湿指数大于72,意味着奶牛试验期间遭受不同程度的热应激影响。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热应激泌乳早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以饲喂200 g/d·头的奶牛具有最大干物质采食量(P <0.05)。酵母培养物显著增加遭受热应激的泌乳早期奶牛的产奶量,本试验条件下呈线性增加(P <0.05)。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遭受热应激的泌乳早期奶牛的乳糖率,本试验条件下呈线性增加(P <0.05)。遭受热应激的泌乳早期奶牛补充饲喂酵母培养物对其他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 0.05)。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泌乳早期奶牛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P <0.05),而对粗脂肪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 0.05)。因此,酵母培养物饲喂遭受热应激的泌乳早期奶牛可以显著增加其干物质采食量和提高产奶量,并改善营养物质消化率,本试验中以200 g/d·头的饲喂剂量最佳。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17,(17):30-33
试验随机选取23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通过实时监控外界环境温湿度,计算温湿度指数,确定奶牛热应激状态,测定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乳中活性蛋白,以研究热应激对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乳中活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热应激奶牛相比,中度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会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降低了20.06%;中度热应激奶牛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乳中尿素氮极显著升高(P0.01),体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中度热应激奶牛乳中血清蛋白显著升高(P0.05),α-乳白蛋白极显著升高(P0.01),但乳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程度的热应激影响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乳中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奶牛耐热性与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本试验选择胎次相近的35头荷斯坦奶牛,按夏季产奶量下降率分为耐热组(下降率10%以下)和热应激组(下降率40%以上),分别测定春季、夏季试验牛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1)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夏季血浆中SOD活力、GSH-Px活力极显著低于春季(P<0.01),夏季MDA含量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2)血液中抗氧化指标在同一季节、不同组别之间差异较大,春季耐热组SOD活力极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1),耐热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5),夏季耐热组SOD活力、GSH-Px活力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耐热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5);(3)夏季奶牛血液中GSH-Px活力及MDA含量分别与夏季奶牛产奶量下降率极显著强负相关(r=?0.710,P<0.01)和极显著强正相关(r=0.733,P<0.01),夏季血液中SOD活力与夏季奶牛产奶量下降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夏季GSH-Px活力下降率与产奶量下降率间呈显著正相关(r=0.493,P<0.05),但夏季血液中SOD活力下降率和MDA上升率与夏季奶产量下降率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结果提示:(1)奶牛血液抗氧化酶受季节影响较大;(2)奶牛的耐热性可能与血液的抗氧化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活性酵母与复合酶复合制剂(YEM)对放牧加补饲饲喂模式下澳大利亚不同品种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健康情况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FF(荷斯坦×荷斯坦)、FJ(荷斯坦×娟姗牛)、FU(荷斯坦×本地牛1)、FX(荷斯坦×本地牛2)、UJ(本地牛1×娟姗牛)、XJ(本地牛2×娟姗牛)6个品种,每个品种22头共132头奶牛,各品种根据泌乳时间及产奶量相近原则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参试牛只均采用放牧加补饲方式进行饲喂,对照组补饲基础日粮,试验组在补饲基础日粮中添加40 g/(d·头)YEM制剂。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试验全期,FF、FJ、FU、FX、UJ、XJ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分别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3.26、2.21、2.03、1.96、2.44、1.63 L/(d·头)(P0.01);饲喂1周后各品种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值呈逐渐增大趋势,FF试验组奶牛第6周时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4.99 L/(d·头);与对照组相比,FF、FJ、FX、UJ、XJ试验组乳蛋白率有所提升(P0.05),FF、FU、FX、UJ、XJ试验组乳体细胞数量降低(P0.05),FJ试验组乳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综上,YEM在澳洲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模式下可显著提高各品种奶牛生产效益,对乳蛋白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减少FJ奶牛乳体细胞数,对奶牛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菌制剂即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奶性能及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45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进行为期60 d天的饲养试验,3组的基础日粮相同,1、2组分别添加0.5%、1%的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3组为对照.分析了各组的产奶量、乳脂率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组1、2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83%,14.2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1、2牛奶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27%、0.3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2组奶中体细胞数比对照组分别低0.21%、0.26%,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提高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合酶制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头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泌乳高峰期(32~100d)头胎中国荷斯坦奶牛[BW=(520±6.44)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复合酶制剂),试验Ⅰ组[添加复合酶制剂500g(/t精料)]和Ⅱ组[添加复合酶制剂1000g(/t精料)]。基础日粮为TMR日粮,试验期共45d,预饲期15d,正式试验期30d,饲喂制度按牛场规定统一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复合酶制剂的两个不同水平的添加量(1000和500g/t)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乳中乳脂率(P<0.05)和乳糖(P<0.05)含量,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1);②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复合酶制剂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在高温环境下不同添加剂对娟姗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筛选出能更好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添加剂,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择体重、产奶日龄和产奶量相近、健康的娟姗奶牛3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8头。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氯化胆碱、甜菜碱和50%维生素E,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作空白对照。对试验牛群产奶量、乳成分等产奶性能指标和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氯化胆碱、甜菜碱、维生素E均有提高奶牛产奶量的作用,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2组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氯化胆碱、甜菜碱和维生素E均有提高乳脂率和非脂固形物的作用,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2组奶牛血清HSP7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血清HSP7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明显提高娟姗奶牛牛奶中的乳蛋白和乳糖的含量,同时能提高血清HSP70含量,从而提高娟姗奶牛的抗热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热应激损伤反应有无改善作用,为奶牛养殖防控热应激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将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为酵母硒组,每天每头添加酵母硒2.5 g和酵母破壁多糖10 g;3组为微生态制剂组,每天每头添加微生态制剂25 g,试验期为33 d,测定了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酵母硒组和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酵母硒组和微生态制剂组之间在产奶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乳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组之间所有生化指标在饲喂前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17天时,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奶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33天时,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奶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微生态制剂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耐热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评定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将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划分为热应激耐受组(2 271头)和热应激易感组(2 024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考虑场、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因素,比较热应激期奶牛直肠温度差异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热应激耐受组奶牛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易感组(P0.05);在非热应激期(5月),热应激耐受奶牛与热应激易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接近,热应激耐受奶牛的较低(低0.68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7~8月),两组奶牛产奶量均有下降,热应激耐受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下降幅度(与5月相比)低于热应激易感组,尤其是在热应激最严重的8月(下降幅度分别为18.06%与23.0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环境下通过呼吸评分与流涎指数可有效判断奶牛的耐热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热应激反应评价及奶牛养殖过程中通过量化奶牛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热应激的损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7):13-16
为了探讨夏季高温对高产和低产奶牛产奶量和乳组成的影响,选择4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高产组和低产组,每组20头,高产奶牛日产奶量在35 kg以上,低产奶牛日产奶量为20~30 kg。试验在夏季进行,试验期间每日8:00、14:00和20:00记录奶牛的呼吸数和直肠温度,每周记录3天奶牛产奶量,每周选1d的混合奶样测定乳成分。结果表明:在牛舍平均温湿指数为81.9条件下,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了29.3%(P0.01),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了7.6%(P0.05);高、低产奶牛的乳脂率分别升高了10.21%和8%(P0.05),而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变化。高产奶牛的乳脂率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由此可见,高温季节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幅度大于低产奶牛,具有较高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20.
复合酶制剂对热应激下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48头产奶量、胎次、泌乳时间和体况评分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复合酶制剂)、试验A组(添加复合酶制剂10 g/d)、试验B组(添加复合酶制剂20 g/d)和试验C组(添加复合酶制剂30 g/d)。基础日粮为粗料加精料补充料,试验期共55 d,预饲期15 d,正式期40 d。结果表明:在试验第一阶段,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二阶段,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46%、8.82%和7.43%,差异均显著(P<0.05);在整个试验期,各试验组奶牛的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