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育成鹅70~80日龄至开产前为种鹅的育成期,饲养管理的重点是对种鹅进行限制饲养,以达到适时的性成熟。饲养管理分为生长阶段、控料阶段和恢复饲养阶段。1.1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1按生长阶段进行饲养管理种用育成鹅的确切日期划分是自70日龄开始到产蛋的这段时间称作育成期,正处于这一阶段的鹅便被称为育成鹅。这一时期的育成鹅被选拔出来,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但是,又不可以选取有过早性成熟表现的鹅。所以,针对育成鹅要进行分阶段的独特饲养模式。笔者将饲养阶段分为生长期,控制期,以及恢复期三个阶段进行[1]。2生长期育成鹅,在出生后80 d左右的时间里,开  相似文献   

3.
后备鹅一般从100~120日龄开始至开产前50~60天需要进行分饲及控料饲养,以便提高种鹅的生产水平。后备种鹅经2次换羽后,如供给足够的饲料,不到2个月便可开始产蛋。但此时由于种鹅的生长发育尚不完全,个体间生长发育不整齐,开产时间参差不齐,导致饲养管理十分不方便。加上早产的蛋较小,达不到种用标准,种蛋的受精率也较低,母鹅产小蛋的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种鹅的饲养效益。此外,公母鹅的生理特点不同,生长差异较大,混饲会影响鹅群的正  相似文献   

4.
种鹅开产期放牧放水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鹅专栏 (一)充分了解种鹅群在开产期的饲养管理特点 种鹅经几个月的休产期后.身体机能正处于开产前的恢复阶段.因此,开产前20天左右,种鹅群就要配好公母鹅比例,一般以1:6~8为好.  相似文献   

5.
<正>种鹅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为每年9~11月进入产蛋期,产蛋期后至次年5月进入休产期。种鹅的这一繁殖特性使得雏鹅及鹅肉的生产、供应也具有季节性。生产中利用强制换羽及控制温度、光照、营养等技术可实现种鹅5~9月反季节繁殖。1适时留种种鹅反季节繁殖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留苗培育,另一种是培育传统饲养的种鹅进行反季节繁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培育反季节繁殖种鹅都要适时留种。留苗培育,留种时间要根据鹅种的开产日龄而定,如四川白鹅开产日龄一般为200~210日龄,其可在9~10月选留种鹅雏苗进行培育,选留的鹅苗在次年4~5月开产,6~8月进入产蛋高峰。培育传统饲养的种鹅进行反季  相似文献   

6.
1产蛋前的饲养管理 经控制饲养后的后备种鹅,应在开产前60天左右进入恢复饲养阶段,此时种鹅的体制较弱,应逐步提高补饲日粮的营养水平,并啬喂料量和饲喂次数,日粮蛋白质水平控制在15%~ 17%为宜.经20天左右的饲养,种鹅的体重可恢复到饲养前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种鹅开产前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来说,种鹅开产前是指在开产前1个月至开产这一阶段.这一过程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对于种鹅今后生产性能能否正常发挥却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绝不能马虎大意,应加强饲养管理,为进入产蛋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通常来说,种鹅开产前是指在开产前1个月至开产这一阶段。这一过程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对于种鹅今后生产性能能否正常发挥却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绝不能马虎大意,应加强饲养管理,为进入产蛋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上接第20斯) 管理篇--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后备种鹅是指70~80日龄以上,经过选种留作种用的公母鹅.鹅种达到性成熟时间较长(小型鹅180天左右,大型鹅260天左右),鹅体各部位、各器官,仍处于发育完善阶段.在种鹅的后备饲养阶段,要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并适当限制营养;饲养管理的重点是对种鹅进行限制性饲养,其目的在于控制体重,防止体重过大过肥,使其具有适合产蛋的体况.  相似文献   

10.
正1饲养育成鹅是指30~70日龄左右的鹅。特点:消化能力极强,是骨骼、羽毛生长快,以多喂青料或放牧为主,也是饲养周期成本投入最低阶段。注意多补充,如磷酸氢钙等矿物质,利于骨骼生长发育,防止出现僵鹅。育成鹅饲养,主要采用三种模式:(1)放牧饲养;(2)放牧与舍饲结合;(3)全舍饲(圈养)。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有家庭养鹅的习惯,传统的饲养方法需要90~120天,体重仅达到2.5~3.5公斤,经济效益很差,为加快肉仔鹅的生长速度,缩短饲养周期,采用快速高效饲养技术,一般饲养70天即可上市,平均体重3.5~5.2公斤,每只鹅可获纯利11~16元,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肉用仔鹅快速高效饲养技术介绍如下:一、肉用仔鹅的饲料营养1.肉用仔鹅饲养的阶段划分:1~20日龄为肉用仔鹅的精料期;21~70日龄为肉用仔鹅的半精料期。2.肉用仔鹅的营养需要(见下表)3.饲料配合:1~21日龄雏鹅的饲料配方:玉米粉50%、鱼粉8%、豆饼10%、麦麸15%、草粉…  相似文献   

12.
雏鹅自28—30日龄起开始进入中鹅阶段。中鹅的消化力强,食量大,耐粗饲,生长迅速,每天增重可达120克。在饲养管理上,可全天放牧,以充分利用野外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前采用的限制饲养方法主要有:一是减少喂料数量;二是控制饲料质量,降低日粮的营养浓度。控料期从100~120日龄开始,至开产前50~60d结束。控料阶段分前后两期。前期约30d,在此期内应逐渐降低饲料营养,每1d由给食3次改为2次;尽量增加放牧时间,逐步减少每次喂给的饲料量。控料阶段母鹅的日平均饲料用量一般比生长阶段减少50%~60%,饲料中加入了较多的填充粗料,目的是锻炼消化能力,扩大食道容量。粗蛋白质水平可下降至原有水平的80%左右,饲料配合可用谷物类50%~60%,糠麸类20%~30%,填充料10%~20%。经前期30d的控料饲养,后备鹅的体重比控料…  相似文献   

14.
饲养种鹅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种鹅饲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生产性能的发挥及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根据兴国灰鹅原种场多年来的饲养经验,现将种母鹅不同阶段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后备种母鹅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鹅经70日龄鉴选后,留作种用的雌鹅即称为后备种母鹅。其饲养管理要点是:1.要减少能量饲料,增加矿物质和蛋白质饲料,120日龄转入粗饲阶段,控制性成熟,使其开产一致。7月龄初开始加料应喂足、喂好,以提早提高产蛋量。2.延长放牧时间,减少补喂次数。一般在放牧条件下,晚上补喂一次即可。3.调整好新老合群和公母…  相似文献   

15.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场2005年春季引种四川白鹅1日龄苗鹅1000多只,通过精心饲养,从育雏到开产基本正常,种鹅开产前接种禽流感、鹅副黏病毒病、小鹅瘟、蛋子瘟(大肠杆菌)疫苗.秋后开产,其种蛋孵化的苗鹅从第三批开始出现以拉稀为主要症状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经诊断与四川农大程安春报道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认为病原是腺病毒)相符,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疫苗对种鹅进行免疫使下一代得到保护,现将其发病与防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蛋鸡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三周至产蛋率达50%左右这段时间,一般为18~24周龄。这段时间,青年鸡由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都有所改变,因此这阶段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蛋鸡开产日龄的  相似文献   

17.
限制饲养是保障种鹅发挥产蛋性能的关键技术,从70日龄至产前2个月开始控制体重可节省饲料并有效防止鹅过大过肥,使其具有适合产蛋的体况,能够适时达到性成熟,从而提高饲养种鹅经济效益。依据后备期种鹅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育成鹅对粗饲料(黑麦草)的最适添加量,以180只扬州鹅为研究对象,1~28日龄饲喂精料,29日龄随机分为3组:组Ⅰ(29~56日龄,黑麦草∶精料=1.5∶1;57~70日龄,黑麦草∶精料=0.5∶1)、组Ⅱ(29~56日龄,黑麦草∶精料=2∶1;57~70日龄,黑麦草∶精料=0.5∶1)、组Ⅲ(29~56日龄,黑麦草∶精料=3∶1;57~70日龄,黑麦草∶精料=0.5∶1),每组60只,于70日龄进行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育成期随着黑麦草添加比例的增加,可取得理想的育肥效果,但对鹅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影响不大;添加一定比例的黑麦草对鹅肠道发育有一定的改善,可以显著增加盲肠长度;高比例的黑麦草对鹅血清中的蛋白、能量以及脂质代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组Ⅲ中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显著高于组Ⅰ、组Ⅱ(P<0.05),葡萄糖与甘油三酯显著低于组Ⅰ、组Ⅱ(P<0.05)。研究表明,添加黑麦草对扬州鹅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有重要影响,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扬州鹅育成期黑麦草添加量占日粮的3/4为佳。  相似文献   

19.
1生长阶段 后备鹅在80日龄左右开始第二次换羽,一般母鹅换羽日龄较早,公鹅稍迟,经30~40d方能换羽完毕。这个阶段的后备鹅仍然处在生长发育期,不宜过早粗饲,应根据放牧场地革质优劣情况,逐步降低饲料中的代谢能,使后备鹅机体发育完全,才能顺利地进入控制饲养阶段。生长阶段要求日粮中的粗蛋白质为12%-14%,代谢能为10.46~10.88MJ/kg。每日应根据放牧采食的情况补喂精料2-3次。  相似文献   

20.
<正>鹅属草食动物,鹅肉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为发展养鹅生产,峡江县农业科技示范园于2002年引进选育四川白鹅后备种鹅500只(公∶母为1∶4),进行繁育推广。通过多年的饲养,在提高种鹅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现对种鹅的饲养管理总结如下:1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根据四川白鹅开产期为200~240日龄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