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6,(9):126-128
以露地平作为对照,在4种不同覆膜播种方式下,研究不同覆膜播种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并且穗粒数、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故而籽粒产量明显提高,其中以垄作膜侧种植模式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20.53%。综合分析认为,垄作膜侧种植模式具有促根壮苗、稳产增产作用,在严重缺水的华北旱作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行长期覆膜滴灌盐碱地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的特征的分析了解,以下通过覆膜滴灌种植方式,并且种植下两种不同的春玉米,对盐碱地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对比的方式得出了相关结论。表明了根区土壤环境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会逐渐变好,对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节水高效生产中存在不同滴灌方式选择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探究更适宜的滴灌布置形式,以裕丰303为供试材料,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旱作农田水循环试验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膜下滴灌(MD)、浅埋滴灌(BD)和地表无膜滴灌(SD)3个处理,采用Logistic及其修正的Logistic方程分别拟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花生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花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花育25号和益花1号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不同类型及施用量的改良剂(生物炭、钙抑制剂、土壤再生要素原液和微生物菌剂)处理盐碱地,研究改良剂对盐碱地花生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炭、钙抑制剂、土壤再生要素原液和微生物菌剂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花生的株高、主根长、第一侧枝长、第二侧枝长、茎叶和根干重,有效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发育。在微生物菌剂T3处理中,花育25号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叶片SPAD较对照分别提高35.19%、17.73%、25.64%,益花1号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叶片SPAD较对照分别提高33.26%、16.42%、14.65%;苗期花育25号和益花1号的叶面积较CK分别增加80.26%和81.54%,花针期花育25号和益花1号的叶面积较CK处理分别增加33.65%和33.77%,最终使饱果率、籽仁率、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显著提高。微生物菌剂T3处理的花生产量最高,钙抑制剂T1的花生产量最低,微生物菌剂T3处理下,花育25号饱果率、籽仁率、百果重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求不同盐碱地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笔者采用玉米田间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盐碱地改良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措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盐碱地平衡调理剂的改良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水平(对照)相比,增产4 027.05 kg/hm2,增幅36.22%;化肥30%有机肥替代的效果次之,产量达14 582.03 kg/hm2,较CK增产3 462.75 kg/hm2,增幅31.14%。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覆膜滴灌方式的光合特性和增产机理,2012年至2013年间,试验以春玉米为材料,对照为不覆膜滴灌,研究了4种覆膜滴灌方式对玉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SPAD、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M、KM、SM、JM处理的Pn、Tr、Gs、WUEi、SPAD、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C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个覆膜滴灌方式的产量较CK增产7.6%~28.5%,其中增产幅度最大的为QM,较CK增加28.5%和18.3%,其次是KM,较CK增加24.0%和12.2%,是该地区最佳的覆膜滴灌方式。  相似文献   

7.
麦业丰对滨海盐碱地覆膜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业丰对滨海盐碱地覆膜冬小麦地上部第 1和第 2节间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使小麦地上部高度降低 ,茎秆更加粗壮 ,抗倒伏能力增强。与对照相比 ,单株黄叶数明显减少 ,单株叶面积增加 ,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在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品系(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DPS软件对15个玉米杂交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重、穗重、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玉米产量与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穗重、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品系(种)划分为3类,第Ⅲ类表现良好,值得进行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玉米籽粒重、穗重、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等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以其为主攻目标,提高玉米后代的有效选择,加速高产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设置生物降解膜(BE膜)、聚乙烯膜(PE膜)和无覆膜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水稻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处理水稻株高在幼穗发育期至成熟期均比无覆膜对照高,BE膜和PE膜均具有提高水稻株高的效果;水稻有效穗数表现为BE膜PE膜无覆膜对照,BE膜处理和P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P0.05),分别提高了20%和13%;PE膜处理和B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显著提高水稻产量(P0.05),分别提高649.85、1 499.40 kg/hm~2,增幅分别为12.9%、29.8%;B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节水1 410 m~3/hm~2,节水率达到8%;P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节水795 m~3/hm~2,节水率达到5%。因此,以生物降解膜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东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持续增产以及秋覆膜技术的推广,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定位试验地,设置了裸地种植(B),春季覆膜种植(SM)和秋季覆膜种植(AM)3个处理,研究覆膜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其中,AM处理优势明显,可以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干物质积累;2014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4 28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8.76%和14.51%,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均大于其他2个处理;2015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2 12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0.79%和76.93%,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AM处理连续2年均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综合本研究结果,在半干旱地区雨养农田连续应用秋覆膜技术,即使在较为干旱的年情下仍可以实现作物的高产,该技术是提高本地区春玉米产量和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膜下滴灌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膜下滴灌的条件下,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进而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同肥料处理下的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从大口期到成熟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均在抽雄吐丝期,且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与其他处理间的光合生理指标差异逐渐增大,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呈现出明显优势。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呈现先降低而后在成熟期略有升高的趋势,以对照处理含量最高,有机无机肥配施最低。不同处理的产量高低为M+NPK>NPK>M>ck。  相似文献   

12.
在沈阳地区大田中布设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不同配比模式对玉米(Zea mays L.)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施肥配比和1个对照,观测了不同处理下玉米子粒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不同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条件下利用滴灌施肥,在施用相同基肥的条件下,氮肥、磷肥和钾肥配比(N∶P2O5∶K2O)为1.00∶0.50∶0.50时有利于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膜下滴灌技术在节瓜、茄子、豇豆等5种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并定期对各个处理的形态特征以及特性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能够提高单果重,降低始花节位,提前收获时间,尤其对提高前期产量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管栽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盐基对玉米冠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在0.958%~0.978%之间时,4 275 m3/hm2是西北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生产的适宜灌溉量;处理Y1Q2较其他处理显著促进了玉米冠层生长,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16.
灌水量及覆膜对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地膜覆盖方式(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未覆膜)与灌水量[7 050(高)、6 050(中)、5 050 m3/hm2(低)]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河西地区制种玉米节水增效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膜方式、灌水量均对制种玉米产量、双穗率、穗粒数、粒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二者的互作效应对玉米产量、双穗率、穗粒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但对粒质量无显著影响。全膜覆盖条件下,高灌水量和中灌水量处理的制种玉米田,产量分别为8 052.5、7 821.4 kg/hm~2,分别显著高于半膜覆盖和未覆膜条件下同等灌水量处理,且全膜覆盖中灌水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9.50 kg/(mm·hm~2)。全膜覆盖下高、中灌水量和半膜覆盖下高灌水量的双穗率和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地膜覆盖显著改善了制种玉米生育期内耕层土壤水热状况。通径分析显示,在河西地区,对制种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双穗率(直接通径系数1.26)穗粒数(0.93)粒质量(0.68)0~25 cm土壤温度(0.41)0~30 cm土壤含水量(0.35)。由此说明,适宜的地膜覆盖方式与灌水量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提高制种玉米的双穗率和粒质量,最终形成较高的制种产量。综合分析认为,全膜覆盖并采用中等灌水量,可作为河西地区制种玉米节水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及灌水周期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在灌水前后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测定不同生育期的花铃数及株高等生理指标.[结果]低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周期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明显,随灌溉定额的增大,株高逐渐增大;当灌溉定额一定时,随灌水周期的增大,株高减小;灌溉定额为3 300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棉花结铃数最多,对提高棉花产量有利,灌水周期为10 d的结铃数最小.[结论]灌溉定额为5 100 m3/hm2时,灌水周期为10 d可使棉花提前现蕾;灌溉定额为4 688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产量最高,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当灌水定额为480 m3·hm-2时,能明显增加深层土壤的蓄水量。当灌溉定额低于360 m3·hm-2时,灌水量严重不足,土壤水分亏缺明显。在非灌溉期,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在表层耕作土壤中积聚。垂直方向上,在0-4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80-100 cm土层发生脱盐现象。在灌溉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淋洗深度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发生脱盐现象,40-10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但0-100 cm土层内,土壤全盐量盈亏量总体基本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以滴头为中心向滴灌带两侧运移,滴头间土壤水分的交汇作用将原耕层的部分盐分迁移到滴灌带的湿润锋边缘处。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滴灌带间较滴头间增加明显。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影响不显著,对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影响显著。降低灌溉定额可增加春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但对作物增产无显著作用。【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春玉米耗水量受灌水量影响,适度水分亏缺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使春玉米产量降低4.45%-20.99%。春玉米全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定额为420 m3·hm-2,灌溉定额为4 200 m3·hm-2的灌溉制度节水、压盐、增产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滴灌长绒棉实现高产的灌溉用水量,为制定滴灌长绒棉配套栽培技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长绒棉主产地阿瓦提县的中高肥力滴灌棉田,选用新海24号,在生育期设置6个不同灌量处理,研究不同滴灌量对长绒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低灌量处理的土壤耕层硝态氮含量高于高灌量处理,后期尤为明显;(2)头水后,随滴灌量的增加,长绒棉生育进程相对后延;相同时期长绒棉单株叶面积指数(LAI)与滴灌量呈正相关,7月21日为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下降速率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减缓;(3)各处理单株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生长曲线,经济产量快速积累期的积累速率(△V)及出现的时间(T)差异较大;(4)W4处理(灌量为240 m3/667 m2)的单株成铃数及籽棉产量最高.[结论]方程Y=-762.571 4 +8.828 6 X-0.0171 43X2(R2=0.958 2**)为滴灌量与籽棉产量关系式.计算得出:当滴灌量X=257.5 m3/667 m2,长绒棉籽棉产量有最大值374.1 kg/667 m2.高于或低于此值都会造成产量下降,不同灌量对长绒棉籽棉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成铃数实现的,而对内在遗传品质决定的单铃重及衣分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