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耐重茬大豆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重茬大豆品种的筛选(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154007)齐宁,郭泰,刘忠堂,张荣昌,胡喜平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是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大豆商品价值的提高,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面积也逐年加... 相似文献
4.
5.
6.
7.
北部高寒地区耐重迎茬大豆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高寒地区耐重迎茬大豆品种的筛选张雷刘英华闫洪睿郭儒东刘发(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黑河市,164300)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是我省早熟大豆产区,目前已成为我省重要商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强大拉力,使我省大豆面积迅...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耐密品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四密21、四密25两个耐密品种,在东部半山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主要产量性状、单株叶面积、光合势和光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豆耐密性状及与产量间的相关性,以150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高密度与常规密度下各耐密性状的比值研究大豆耐密性状与产量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株高、主茎节数、重心高度及倒伏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与重心高度及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倒伏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间接相关因子主要来源于重心高度及株高,有效分枝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间接相关因子主要来源于重心高度及倒伏率。因此,在高密度条件下与大豆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为倒伏率、重心高度及有效分枝数。该研究结果能够为耐密植大豆品种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及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对大豆耐密性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资源材料耐密特性,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模型,以147份大豆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以高密度与常规密度下各耐密性状比值的耐密指数为基础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耐密性进行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耐密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综合指标,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5.24%,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用于综合耐密评价的D值,筛选强耐密型大豆材料20份、弱耐密材料20份,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数学模型,D=0.223-0.110X1-0.085X2-0.053X3-0.040X4+0.116X8+0.203X9,R2=0.983 0,估计精度在89.20%以上;筛选了6个核心耐密评价性状,分别为倒伏级别、植株重心高度、株高、底荚高、单株粒重及小区产量,可以作为大豆品种耐密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5个玉米品种材料,设置9个密度梯度,分别测定各密度处理下的单株产量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单株生产力(单株穗粒干重)随密度的逐渐增大均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且拟合度均达0.932 4以上;多密度处理下的玉米单株产量偏高,但随密度的变化趋势和常规小区保持一致,能准确检测玉米品种耐密性大小;玉米各品种的第3节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均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超试1号的穿刺强度在各密度下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郑单958随密度变化不大。耐密性筛选结果表明,超试1号、郑单958的耐密性明显优于中单808、京科518;中试839的耐密性适中。 相似文献
17.
18.
水稻苗床地种植大豆,品种选择是关键。试验通过对14个大豆品种(系)进行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和产量鉴定筛选出适宜佳木斯地区水稻苗床地不同播期种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6月1~5日苗床复种可种植:安01-1233、安02-348、丰收25、垦丰11等;6月6~10日苗床复种可种植:丰收27、北豆10、北03-96等;6月11~15日苗床复种可种植:合丰42、合丰37等。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讨高产品种特性,为夏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于2007~ 2010年,对冀豆17等6个具有高产潜力夏大豆品种以及各级区域试验的57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了高产夏大豆品种应具备如下生育特性:(1)植株高大(R=0.551 6*)、有效荚数多(R =0.739 7*)、荚粒数多(R=0.318 9);(2)开花量大(单株130朵以上),成荚率高(52%以上),后期落荚少(落荚率40%以下);(3)主根、侧根较长(分别达到20 cm、15 cm以上),基部节间短(基部6节总长25 cm以下),植株重心低(40 cm以下);(4)茎秆干重较高、干物质转移较多(平均4.29 g);(5)鼓粒后期(始粒30 d以后)籽粒重持续增加,不降低.同时提出夏大豆品种生育模式:播种~出苗5d,出苗~开花29 ~ 33 d,开花~始粒29~33 d,始粒~成熟32~36 d,全生育期95 ~106 d.这种生育期结构模式,既能满足当地两熟制大豆生态条件,也能满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充分发育,有利于夏播品种的高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