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大豆生产的需要,结合南方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大面积发展旱地新两熟制大豆所需要的配套高产优质品种、轻简高效实用技术,研究集成了以旋耕机为核心的大豆人工撒播轻简高效播种技术和大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解决了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劳动力严重缺乏和规模种植大豆的技术难题,为发展四川及我国南方大豆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现状,总结出了大豆人工撒播轻简化栽培技术。其核心技术为:选用适宜的旋耕机,高产播期及时撒播,雨后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时旋耕整地播种,播种量6~8公斤/亩,定量定垄撒播,用旋耕机浅旋覆盖豆种。  相似文献   

3.
四川大豆生产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快速扩大,至2011年达到630万亩,成为四川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仍然存在制约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宜套作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良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且严重缺乏;机械化耕作尚未起步,种植大豆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劳动强度大;流通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大豆产业组织涣散,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国家良种补贴政策扶持,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发展对策:大力开展套作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攻关研究;加强轻小型大豆免耕播种机、收获机及脱粒机的研制与应用;加强"玉/豆"、"玉/豆+苕"模式轻简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大幅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效益;建立主导新品种的良种繁殖基地,建立健全大豆产业化模式;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快速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蛋白夏大豆简化栽培技术以选用中熟高蛋白良种、宽行种植、高效施肥、足墒精量机播、病虫综防为主要栽培方式,以化控、化除和适时收获为配套措施,具有省工、简便、稳产、易推广等优点,适宜在淮北地区亩产200公斤高蛋白夏大豆种植区应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玉米套作大豆模式,选用配套高产良种、规范玉米大豆带宽比、协调播期、群体合理配置、科学施肥、加强病虫防治是实现玉米套作大豆模式玉豆双双高产高效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6.
玉米套作大豆模式复合群体高产高效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豆品种南豆12,在玉米套作大豆模式下,对影响玉米套作大豆复合群体产量效益的带宽比、播期、群体配置3个主要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窄行40 cm、宽行160 cm为玉米套作大豆最优带宽配置;在与早熟和中熟玉米套作时,6月18日是南豆12获得高产的最适播期,与迟熟玉米套作时,6月26日是南豆12获得高产的最适播期,玉米套作南豆12的适宜播种期以玉豆共生期控制在42 d以内为宜;玉米6万株.hm-2、大豆9.9万株.hm-2是玉豆两季作物双高产高效的最优复合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7.
奇台总场玉米生产技术特征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产潜力研究通过千亩核心示范方和万亩示范片带动全面实现玉米单季"吨粮"。对奇台高产田投入与产出调查的结果表明,2014年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验收的千亩方玉米单产达到18 385.5 kg/hm~2,净利润18 955.5元/hm~2;2016年农场万亩示范片玉米子粒平均单产16 230 kg/hm~2,净利润9 060元/hm~2,实现了高产高效协同,创建玉米产业发展的"奇台模式"。技术特征与效应分析,以耐密宜机械粒收品种、高密度种植、滴水出苗与群体质量调控栽培、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为核心,集成精细整地、高质量种子与精量播种、化学调控、滴灌与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与烘干收储等关键技术,采取规模化种植与管理、全程成本核算,构建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为现代玉米生产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8.
四川大豆主产区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四川套作大豆比较效益逐渐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高涨,2008年种植面积27.3万hm^2。但是仍然存在着制约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宜间套作种植的新品种、病虫草害严重、栽培粗放、加工企业规模小、带动生产发展力弱。发展对策:(1)大力开展套作大豆新品种、新模式、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避灾减灾综合配套技术研究;(2)建立主导新品种的良种繁殖基地,加大主导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3)建立健全大豆产业化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区之一,该地区大豆的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获后,田间麦秸量大,麦茬较高,大豆播种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为破解上述生产难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经过多年协同攻关研发了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该技术可一次性完成秸秆侧向抛秸、分层施肥(药)、精量播种、覆土镇压、封闭除草等核心作业环节,同步实现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大豆精量播种和田间病虫草害的防治。本文结合多年来试验示范数据对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麦秸处理、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增产增效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在大豆生产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大豆的种植效益,该技术在黄淮海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994~1999年,以四川稻茬麦在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和生产示范表明,在小窝密植技术和免少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麦精量露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保温、调湿、改良和培肥土壤、抑制杂草和节本增产增收效应,实现了高产与简化高效、当季高产与稻田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比旋耕机播栽培节约成本21.6%,增产10.1%,省工23.1%,增收35.4%;比撬窝点播栽培省工52.7%,增产3.9%,节本  相似文献   

11.
2015年玉米新品种苏玉29作为邳州市邳城镇蒜茬(套种)玉米高产创建的主体品种,示范种植表现高产稳产。本文简要介绍了苏玉29的特征特性、种植表现,以及与大蒜套作栽培、夺取高产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充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明荣团队成员:吴海英,梁建秋,何泽民,于晓波服务区域:四川大豆主产区,重庆大豆主产区科技示范县:阆中市,西充县,渠县,乐至县,广安区技术研发与服务工作简介:立足四川、重庆大豆生产实际,重点研究和完善"玉米间套作大豆"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并  相似文献   

13.
设置2种种植方式,以1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净作模式下,参试的大豆材料蛋白质含量、脂氧合酶、蛋白亚基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及含硫氨基酸在各材料间差异显著;套作对不同材料各蛋白特性的影响不一致,其中11个材料蛋白质百分含量在栽培模式间无显著差异;4个材料脂氧合酶相对百分含量在套作模式下显著降低;不同大豆材料同种蛋白亚基以及同一个大豆材料不同蛋白亚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3个材料含硫氨基酸显著增加,5个材料蛋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组氨酸、精氨酸变化系数高。根据粗蛋白、脂氧合酶、蛋白亚基和氨基酸含量受套作的影响程度,分别对供试大豆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蒙庆6号、菜豆在套作模式下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11S相对百分含量增加,脂氧合酶相对百分含量降低,总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增加。说明通过套作种植模式配合选择特定大豆品种,可保证大豆蛋白营养组份、提高豆制品风味及口感,同时延长保存时间,满足人们对豆制品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棉花轻简化移栽技术是棉花种植史上的一场种苗革命,它打破了几十年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栽培体系,具有省工、节本、轻简、高效的优势,此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对稳定植棉面积,促进棉花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该低海拔地区单位面积耕地上,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系统研究集成高效配套种植技术(模式)。[方法]通过在低海拔地区设置"果蔬玉米(间作菜用大豆)+果蔬玉米+花椰菜"高产栽培试验,分别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并比较。[结果]种植果蔬玉米为主要作物的高效栽培模式可为低海拔且热量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栽培技术(模式)支持。[结论]可为该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模式)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菏泽市为代表的鲁西南两熟制植棉区是山东省重要的棉花产区,一直采用套作的方式生产棉花.为了菏泽市棉花的绿色高质高效套作栽培模式的稳定发展,介绍了蒜棉套种、大蒜与棉花和辣椒套种、棉花与花生间作、棉花与西瓜间作、小麦与棉花套种共5种基本模式的种植方法,并以蒜棉套种模式为例,从选择适宜品种,棉花无土基质育苗、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加强肥水调控、科学简化整枝、合理化学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双晚栽培(晚拔棉材和大蒜适期晚播)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间套作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以提高复种指数,实现棉花与其它作物双优质、双高产和棉田高效.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三集中”的轻简高效理论与栽培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棉区轻简化栽培是棉花生产的必然选择。改传统育苗移栽棉为麦(油)后机械化直播棉的种植方式,并完善集中现蕾、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的“三集中”调控技术是实现棉花生产轻简高效的有效途径。基于棉花“三集中”轻简高效理论和以此形成的麦(油)后早熟棉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真正实现了棉花种植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轻简快乐型”的转变,为加快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玉米株型与种植幅宽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被荫蔽的程度有所减缓,碳氮代谢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茎叶中的碳氮含量和关健酶在各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R4期后叶片中的淀粉迅速降解为糖运至籽粒,而氮的下降速率缓慢。结合前期的研究,我们得出,R2是大豆经历光照转换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对大豆后期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6期大豆表现出来的碳、氮代谢水平,又能一定程度的反映产量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对玉米、大豆两季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后得出,利于大豆生长,且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两种种植模式(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玉米、大豆施氮总量(NN:0;RN:180 kg·hm-2;CN:240 N kg·hm-2)对大豆农艺性状、花荚脱落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使大豆R2期的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和倒三叶面积降低,第一节间长和平均节间长升高,大豆全株及中上层的落花数、落荚数和花荚脱落率显著降低,单株荚数、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RN处理下的有效分枝数较少,倒三叶面积显著降低,大豆全株及中上层落花数显著减少,花荚脱落率达到最小值,比NN和CN显著降低10.8%、10.2%;在RN处理下,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的大豆单株荚数、百粒重和生物量最大,产量和经济系数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0.
小麦、玉米多元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富 《玉米科学》1997,5(1):059-061
小麦、玉玉套作完成一年内种植收获三季多元多熟新型耕作制度。以小麦幅留行,套种地膜春玉米,麦子收获后种植夏玉米。春夏玉米共生期在10-15天,达到优化麦、玉复合配置。安全收获,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