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指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病理性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矮小病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近几年该病在我国许多省(区)鸡群中均有感染的报道[1-2]。由于该病只感染禽类,病毒主要侵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  相似文献   

2.
正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禽类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组织滴虫主要侵害病禽的盲肠和肝脏,故该病又称盲肠肝炎。又因为该病发展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病禽头部颜色发绀,因而又称黑头病[1]。组织滴虫为原生动物亚界(Protozoa)肉足鞭毛门(Sareomastigophra)鞭毛亚门(Mastigophora)动鞭毛纲(Zoomastigophorasida)毛滴虫目(Triehomodorida)单  相似文献   

3.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病禽的临床特征是在皮肤或黏膜上发生痘疹或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病禽群的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影响产蛋率,并可诱发其他传染病。在禽类中以鸡痘和鸽痘最多见。1鸡痘鸡痘主要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在皮肤及黏膜上形成痘疹病变的疾病。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黏膜发生  相似文献   

4.
禽痘病是由禽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以皮肤和黏膜病变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禽痘病毒(Fowlpox virus,FWPV)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的成员,本属包括鸡、火鸡、鸽、金丝雀、相思鸟等11个种,鸡痘病毒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2):31-31
对禽流感防重于治 ,卫生专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若干建议。①不与活禽接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活很久 ,在禽的粪便中能够存活 10 5天 ,在羽毛中间能存活 18天 ,所以接触病禽的人感染的机会要大得多。专家建议 :要养成接触禽类、蛋类和生冷禽类制品后勤洗手的习惯 ,用洗手液和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儿童尤其应避免与活禽接触。②对病鸡不碰不吃。禽流感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病禽 ,通常病禽高密集的地区 ,病毒的浓度会比较高。普通大众预防的关键是不接触和食用病鸡 ,在市场上买一只活鸡基本上是安全的 ,即使有病…  相似文献   

6.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禽类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能引起鸡、火鸡及其它禽类的慢性呼吸道病(Chrom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和火鸡传染性窦炎,造成禽体生长受阻、产蛋率下降;而且鸡毒支原体还常与其它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加重病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禽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  相似文献   

7.
正禽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禽类肠道而引起的疾病,病禽主要特征是贫血、消瘦,下痢,排血便,肠道高度肿胀、出血。本病多发生于60日龄禽,以3~6周龄禽最易感染,幼小禽类发病常是暴发性的,其死亡率高。某动物繁殖场人工孵化的孔雀(包括绿孔雀、蓝孔雀、白孔雀)幼雏、白鹇幼雏、红腹锦鸡幼雏因条件限制,混合饲养于一间笼舍内,  相似文献   

8.
正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能使各种家禽、野鸟感染乃至发病的病毒性感染病。因其危害严重,被世界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级传染病。本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有通过抗体或分离病毒才能确认的隐性感染,及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引起禽只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1)病禽、带毒的野禽和水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在  相似文献   

9.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作为一种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包括鸡、火鸡在内的各种禽类的急或慢性传染病统称为禽大肠杆菌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大场杆菌性肉芽肿、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眼炎、心包炎、气囊炎和滑膜炎等,也是一种重要的禽类主要的细菌传染病病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开展圈养野生禽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介绍圈养野生禽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为圈养野生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和禽肉瘤病病毒(A-vian Sarcoma Virus AS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1]。1991年以前,禽病工作者对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类按照感染宿主范围、血清中和试验、干扰试验和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将其划分为A、B、C、D、E、F、G、H、I等9个亚群,其中A、B、C、D、E亚群主要  相似文献   

11.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所引起鸡、火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综合症。RE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禽类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免疫失败,间接损失不可低  相似文献   

12.
1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发病禽或携带病毒的禽类与健康禽类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病毒污染的空气、物体间接接触传播。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带毒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有病毒的分  相似文献   

13.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鸡的常见接触性传染病之一。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的皮屑及粪便等排泄物中,通过禽类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入禽类体内使其感染发病。该病的易发季节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时发病的绝大多数为皮肤型;冬季发病的较少,常为黏膜型。1病原特性禽痘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屑、排出的粪便以及随喷嚏和咳嗽排出的排出物中,通过禽类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入  相似文献   

14.
正禽沙门氏菌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血清型,广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最主要的贮存宿主。该菌根据细菌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氏菌有宿主特异性,主要引起鸡和火鸡发病,而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则能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和人。1鸡白痢本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  相似文献   

15.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接触性传染病。早在1895年Morange首先使用鹦鹉热(Psittacosis)这一名词来描述人和鹦鹉的衣原体病。之后,Meyer(1941)将鹦鹉类以外其它禽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鸟疫(Ornithosis)。两者在病原学上是一致的,只是感染宿主不同,而叫法也不同。目前,除继续延用这两种名称外,人们还将家禽和野禽的此病统称为“禽衣原体病”。而人的鹦鹉衣原体感染传统上则一直使用“鹦鹉热”(主要是禽源性鹦鹉衣原体感染)这一名词。禽的衣原体病不但造成经济损失,并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鹦鹉衣原体在禽类感染的宿主十分广泛,各种禽类在流行病学中相互作用又较复杂。对此,本文仅就近十年来家禽和观赏鸟类衣原体病的流行范围、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和流行形式,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种禽类,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急性病例表现为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表现为体内炎性出血和败血症。2014年4月份,新余市下村镇某养殖场鸭只突然发病,死亡率高,经过临床症状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最后确诊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禽霍乱)。1发病情况和病理解剖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禽霍乱又称作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危害多种家禽、野生水禽和许多其他的禽类,其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低毒感染或者急性发病以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这是一种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而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禽类疾病,要引起我们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流行特点许多禽类(鸡、火鸡、鹅、鸭)以及野生的禽类和动物园饲养的鸟类,都能感染禽霍乱。火鸡、鸡最敏感,鸭次之、鹅又次之。虽然各种年龄的鸡和户籍最易感,但多发生于初成年的火  相似文献   

18.
正禽大肠杆菌病是指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引起的禽类的急、慢性传染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气囊病(慢性呼吸道病,CRD)、大肠杆菌肉芽肿、肿头综合症、禽蜂窝织炎、输卵管炎、腹膜炎、全眼球炎、滑膜炎、脐炎及卵黄囊感染等。是目前养禽业的头号细菌性疾传染病,对养禽业的危害极为严重。一、病原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中等大小,1~3μm×0.5~0.7μm,  相似文献   

19.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属于反转录病毒属。此病毒主要感染火鸡、鹅、鸡、鹤鹑和鸭等禽类并引起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病理综合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与鸡马立克氏病(MD)和鸡淋巴细胞白血病(AL)均是禽病毒性肿瘤性疾病,且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目前,因为REV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所造成的直接或由于疫苗带毒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已日益成为影响养禽生产和养殖效益的  相似文献   

20.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等多种禽类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且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病原菌广泛存在于禽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与禽类共生,为条件性致病菌。禽类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发生本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一般潜伏期为2~7d。1发病情况2014年7月13日,公主岭市双城堡镇某养天鹅户,饲养天鹅2000只,日龄18个月左右,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