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咸水结冰灌溉融冰后不同防止返盐措施处理的土壤水盐动态以及棉花的出苗、生长特征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措施对抑制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的效果有显著差异,3月和4月份表层土壤含水量影响5月份的含盐量,而5月份表层土壤的含盐量直接决定棉花出苗率。地膜覆盖和保留前茬旧膜的处理保墒抑盐效果最好,棉花出苗率和产量也最高;秸秆覆盖也有一定的抑盐效果;而翻耕和中耕对土壤保墒抑盐的作用较差;液态膜处理的抑盐效果最差,棉花的出苗率和产量最低。可见保留前茬旧膜是简便有效的保墒抑盐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磁化水对棉田土壤的脱盐、抑盐效果及磁化水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磁化水滴灌大田示范试验表明:磁化水灌溉可以加快土壤盐分的淋洗,促使盐分向深层土壤运移,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在7~9 g/kg的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磁化水灌溉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的抗盐性,还能提高棉花的果枝数、铃数及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滨海盐渍棉田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及棉花长势响应,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轻度、中度盐渍棉田,布设不同种类生物产品、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的棉花田间试验,采集土壤盐分、棉花株高、SPAD值、冠层NDVI等数据,以各处理间的对比分析及方差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微生物菌肥对盐渍棉田的降盐效果及其棉花的长势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生物产品处理均有一定降盐效果,表层和下层、根际和垄间含盐量均有所下降.轻度盐渍棉田土壤含盐量降幅7.03%~35.06%,株高增幅9.76%~15.40%,SPAD值增幅12.97% ~22.64%,NDVI值增幅12.58% ~19.85%,微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佳;中度盐渍化棉田土壤含盐量降幅6.18%~31.85%,株高增幅10.02%~17.12%,SPAD值增幅13.67%~15.55%,NDVI值增幅9.22%~18.69%,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最为明显.综合看,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降盐和长势促进效果,优于有机物+有益微生物处理,优于商品有机肥处理,微生物菌肥的推荐施用量1500 kg/hm2.本研究证明滨海盐渍棉田施用微生物菌肥有明显降盐效果,并对棉花的长势有积极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滨海盐渍农田生物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滨海盐碱旱地植棉新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滨海盐碱旱地棉花节水抑盐保苗增产新技术。在环渤海盐碱旱作区中度盐碱地条件下,以常规植棉模式为对照,研究了Ⅴ型沟覆膜保苗技术、窄幅撒播植棉模式的节水抑盐保苗效果及对不同时期耕层土壤PH值、土壤盐分含量、干物质积累、三桃比例、叶面积指数、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V型沟与撒播植棉模式改变了耕层土壤的盐分布,土壤PH值增加3.3%~5.1%,苗期膜内地表下0~20cm土层含盐量降低23.9%~48.5%,减缓了盐碱干旱对棉苗的胁迫。V型沟模式增加伏桃促进了早熟性,增产6.8%,显著提升了盐碱旱地棉花的增产能力;撒播植棉模式可加快棉苗发育,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生殖器官比例。探索滨海盐碱旱地植棉新模式可以为盐碱障碍耕地的开发利用及棉花产业的战略东移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地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西北内陆的棉花生产,然而地膜覆盖周期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知之甚少,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绿洲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的影响,并明确最佳的地膜覆盖周期。【方法】以南疆绿洲灌溉棉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地膜覆膜时间,比较地膜覆盖40 d、55 d、70 d、85 d、100 d和全生育期覆盖处理,棉田土壤含水量及含盐量在水平和垂直二维空间的差异,明确其对土壤盐分分布及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覆膜时间的增加,土壤平均含水量逐渐增加,与CK相比,覆膜40~85 d土壤含水量降低14.5%~7.5%,覆盖100 d处理则高出4.4%。土壤平均含盐量随覆膜时间的缩短而增加,其中对0~40 cm土层的影响较大,对60~80 cm土层的影响较小。覆膜时间越长则抑盐效果越明显,但覆盖时间超过100 d后,地膜保水抑盐效果下降。【结论】地膜覆盖时间在85~100 d抑盐效果与全生育期覆膜相当,该结果为土壤盐渍化治理以及明确残膜适宜回收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再生水回灌对棉田土壤盐分的影响,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合理利用再生水资源,本试验在棉花生育期采取灌水定额400 mm对棉田进行灌溉,以常规绿化水作为对照,研究第一次灌水前、第二次灌水前和棉花采收后土壤中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污水回灌与常规灌溉相比,会提高土壤纵向0~30 cm深度总盐含量;土壤蒸发水分主要来自25 c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且盐分随水分向地表运移;污水回灌盐分在0~40 cm深度范围内积聚,常规灌溉水分在0~50 cm深度范围内积聚。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陆地棉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化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压力(NaCl)对陆地棉愈伤组织增长及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不断提高,干重含量增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在0.5%~1.O%NaCl浓度时出现峰值;而0.5%NaCl浓度附近,愈伤组织停滞后转为迅速增长,其质地由灰色疏松状转变成白色致密状。较低NaCl浓度对棉花愈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NaCl浓度对棉花愈伤组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1选地红麻对土地的要求不严,大部分土壤均能种植。红麻耐盐能力较强.0~15cm土层含量在0.25%以下,幼苗能生长正常;含盐量达0.25%~0.42%时,麻苗生长受到抑制:含盐量达O.48%-O.52%时,麻苗受到严重盐害并逐步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洗盐方式对降低土壤盐分和促进蔬菜生长的影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揭膜淋洗和灌水淋洗2种洗盐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分布、养分、pH及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揭膜淋洗还是灌水淋洗均可促进设施土壤表层盐分向下部土层迁移,降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盐分,促进小白菜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增加小白菜产量。2种洗盐方式对表层土壤盐分的下降量均在50%以上,小白菜出苗数提高200%以上,蔬菜产量提高65%以上。其中揭膜淋洗的洗盐效果好于灌溉洗盐。试验结果还表明,淋盐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pH,但也导致了耕层土壤养分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长期用自来水、井水等含盐分较多的水浇灌的盆花,常常可以看到,在花盆土壤表面聚集了一层白色或黄白色,外观像霜一样的物质,这就是盐的结晶。这是因为溶于土壤水分中的盐分,在土壤水分蒸发过程中随土壤水分上升到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后,盐分被留在土壤表面而形成的。浇水后,一部分盐分结晶重新溶解于水,并随着水分向下渗透,被重新带回到盆土内部。土壤表面形成盐分结晶,说明土壤中含盐分较多。  相似文献   

11.
花药培养在小麦耐盐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瑞堂  高书国 《作物学报》1995,21(2):230-234
在小麦花药培养中,采用加入一定浓度NaCl(0.1%、0.3%、0.5%)的筛选培养基,用恒定浓度筛选法和逐渐增加浓度筛选法,可筛选出耐盐变异体,获得耐盐花培株系。两种筛选方法比较,逐渐增加浓度筛选法可以明显提高筛选效率。经5个有性世代的鉴定表明,耐盐变异体的耐盐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经筛选的花培株系中,耐盐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的株系比例约占1/4。在育种实践中,经多点试验鉴定,已选育出一批有实用价  相似文献   

12.
棉花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15,他引:52  
棉花是最耐盐的农作物之一,其耐盐性因品种、生育阶段、器官以及土壤盐分种类等不同而差异较大。盐胁迫对棉花的伤害主要是盐离子对幼嫩器官或发育转换时期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伤害,抑制棉苗生长,影响生育进程,减少总果节数,降低产量品质。棉花的耐盐机理在于地上部对盐分的区域化分布,减少光合细胞质中盐离子浓度,增强盐胁迫条件下棉花对K+、Ca2+、NO-3、H2PO-4等离子的吸收、运输和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因季风气候影响,干旱季节耕层盐分上升,是造成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本规程从建立土、肥、水、苗的良性生态系统入手,提出了H6756耐盐小麦实现在0~20cm含盐量0·3%~0·4%的土壤单产400kg/667m2以上的耐盐栽培技术规程,以便于生产上应用和操作。  相似文献   

14.
辛承松  唐薇  魏乐海 《棉花学报》2003,15(2):104-108
在自然条件下,安排了以灌水为主区、盖膜为副区的裂区试验,研究了灌水与盖膜处理对滨海盐渍土水分、盐分含量变化、棉花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盖膜与盖膜两种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含盐量随之降低,由此形成了"土壤脱盐淡化层";棉花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均受水、盐胁迫的影响,但灌水量1500m3·hm 2与2250m3·hm 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节水和高效角度考虑,以地膜覆盖度50%、灌水量1500m3·hm 2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碱化防治是新疆地区农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取了两个耕地土壤剖面和一个丘间地原生土壤剖面进行调查,室内测量其土壤粒径、容重、含水率和含盐量,探讨了原生盐碱荒地及开垦农田水盐变化特征与规律,以便为该地区防治盐碱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土层物理性质的差异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粘粒及粉粒较多的土层积盐现象更为明显;(2)土层的结构异质性对水分盐分有阻滞作用,导致土壤中存在盐分堆积层;(3)灌溉水导致土体淋溶强度增大,这虽能降低土体中的盐分却增加地下水矿化的风险。建议该地区土壤盐碱化防治应因土层异质性而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灌排结合以达到土壤盐碱化防治乃至保护地下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棉花种植对滨海粘质盐土物理性状及水盐动态的影响,笔者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粘质盐化潮土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连续种棉改良3年和盐碱荒地2种不同处理,探讨种棉改良对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和不同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盐碱荒地相比,种棉改良后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降低了15%(P0.01),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了89.23%(P0.05)。在春季蒸发条件下,0~20、20~40、40~60、60~80、80~100 cm 5个土层中,种棉改良的土壤含盐量比盐碱荒地分别降低了52.07%、55.17%、55.23%、53.78%和47.43%。种棉改良还增加了少量降雨对土壤盐分的淋溶,有效抑制表层土壤盐分积累,使棉花生育期内的土壤耕作层含盐量低于3 g/kg,保证了棉花不同时期的正常生长,是盐碱荒地改良和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日葵资源材料幼苗耐盐性机制的研究和阐述对向日葵耐盐新品种选育意义重大.采用盆栽试验模拟0.35%,0.50%土壤含盐量水平,研究了盐分胁迫对5个自育向日葵不育系出苗率、苗期株高、叶面积、地上和地下部生物学产量、丙二醛含量、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分胁迫(0.35%)对幼苗萌发有促进作用;中度盐分胁迫(0.50%)下,幼苗萌发及生长均受到抑制,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加,SOD、POD、CAT活性显著增加,O2-产生速率、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是向日葵耐盐碱特性的生理机制之一.5个自选不育系间耐盐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棉花盐害的控制技术及其机理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棉花是耐盐作物,但土壤耕层中积累过多的盐离子会通过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引起营养失衡等机制导致盐害。控制棉花盐害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提高棉花自身的耐盐性,另一方面是躲避或减轻盐胁迫。本文评述了提高棉花耐盐性和躲避或减轻盐胁迫的途径、原理和方法,提出在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适宜品种、水肥运筹、种子处理及地膜覆盖和诱导根区盐分差异分布等农艺措施是现阶段控制盐碱地棉花盐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由于南北部地理气候差异导致土壤盐分种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北疆土壤盐分以氯化钠等中性盐为主,南疆土壤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碱性盐,具有较高的pH。为了明确南北疆土壤盐分组成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制干辣椒‘红龙2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NaHCO3=1:9)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中性盐与碱性盐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mol/L的中性盐处理可提高辣椒种子发芽率,中高浓度的中性盐和所有碱性盐处理对辣椒种子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且盐浓度越高对发芽率的抑制作用越强;相同浓度下,碱性盐对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更强。低浓度的中性盐、碱性盐对辣椒种子发芽势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发芽势逐渐受到抑制;相同浓度下,碱性盐胁迫的发芽势比中性盐低。中性盐、碱性盐对芽苗生长影响不同:相同浓度下,碱性盐胁迫的辣椒芽苗的胚轴、胚根都较短;芽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随盐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呈现不规律变化。隶属函数分析表明,POD、SOD、CAT三种酶活性与辣椒抗盐性关系最紧密,尤其对于碱性盐的影响更大。试验结果表明,当中性盐浓度≥40 mmol/L,碱性盐浓度≥20 mmol/L时,辣椒种子发芽即受到抑制;盐离子浓度相同时,碱性盐的抑制效应大于中性盐。  相似文献   

20.
滴灌年限对棉田苗期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滴灌年限对膜下滴灌棉田苗期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影响,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连续应用膜下滴灌0~16年棉田——8个相近地块,对各地块在苗期的水盐运动规律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应用7年以上地块,垂直方向上,苗期含盐量由表层至深层呈上升趋势。滴灌应用7年以内及荒地,含盐量由表层至深层逐渐下降;第一次灌水后土壤中水盐水平方向向远离滴灌带方向运移,在蒸发作用下,盐分逐渐在膜间裸地0~10 cm聚集。垂直方向,盐分随水向下运移至90 cm以下,0~20 cm土层深度储盐量变化率为负值;滴灌7年内棉花出苗率和株高随滴灌应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滴灌7年以上棉花出苗率基本稳定在83%以上,滴灌7年以上棉田苗期株高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