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又称紫丹参、血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能,为妇科名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扩张血管、改变血液粘滞性、加快血流等作用,用来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疗效独特。我国天津使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丹参滴丸”已成为美国FDA接受直接进入Ⅱ─Ⅲ期新药临床试验。该药1993年获国家新药证书,1994年被评为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996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997年12月9R成为中成药首次领取美新药“绿卡”。这… 相似文献
2.
4.
5.
龙胆草的人工栽培技术陈文重(吉林省林业厅)李凤英(吉林省林业学校)赵伟同(吉林省大石头林业局)龙胆草(CentianaScabraBge)属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潮湿凉爽环境,耐寒。多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中、撂荒地及林缘。龙胆草的根和根茎可入药,有... 相似文献
6.
7.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是露地栽培年均净收入5.66元.m-2的2.7倍,8个处理中以A1×B2的处理为最好,产量达11.28 kg.m-2,年净收入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3;A1×B1处理次之,产量达9.07 kg.m-2,年净收入15.3元.m-2,投入产出比1∶3.1。 相似文献
8.
10.
11.
12.
金钗石斛引种人工栽培试验总结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钗石斛(DendrochilumnobileLindle),是我国常用重要中药材。常附生于阴凉湿润的森林环境的岩石上、树干上,通过引种,人工栽培试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元江县野生白芨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2012年,在元江县甘庄街道青龙厂进行了白芨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白芨种子采用乙烯剂处理时发芽率达35.2%,分别比50℃温水和常温处理发芽率高13.6%和19.8%;30cm×30cm规格种植的植株长势较20em×20cm及10cm×10cm的长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资源(二)(鳞翅目:凤蝶总科、灰蝶总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记录了近年来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采集到的一些鳞翅目蝶类昆虫,经整理鉴定,共计2总科4科30属53种,其中有9属21种系在兴隆山保护区首次发现,4属8种为甘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七叶一枝花GAP林下种植和人工促繁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叶一枝花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目前市场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利用GAP栽培技术,实施和推广林下种植及人工促繁栽培技术可扩大生产,提高产量,缓解供需矛盾,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文中介绍了七叶一枝花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从育苗、林下种植、人工促繁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初加工等几方面具体阐述七叶一枝花GAP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与昆虫种类分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与昆虫种类分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兴隆山保护区昆虫主要集中在海拔2000-2600m范围内。昆虫种类数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但2000m梯庋的种类数量(316种)低于2200m和2400m(676种和423种)。从3类昆虫在各梯度的分布来看,2200m处的有害昆虫和天敌昆虫种类最多(217种和71种),但2000m处的有害昆虫所占比例最高(34.49%),而天敌昆虫所占的比例在3200m处最高(22.58%)。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药用植物大黄藤形态特征和鉴别方法.详细阐述扦插育苗、种子育苗和组织培养等大黄藤人工苗木培育、种植及采收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