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6~1998年在鲁北麦区不同地点采集小麦叶枯病标样263份,鉴定出病原物10种,其中交链孢叶枯(Alternariatenuisima)和根腐叶枯(Drechslerasorokiniana)出现频率最高,为害最重。在小麦抽穗扬花前后喷施32%克菌乳油、20%粉锈宁乳油等杀菌剂可控制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小麦真菌性叶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枯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小麦产生叶枯症状的一类病害的统称。据报道[1,3,6],我国较常见的叶枯病有20余种,鉴定出病原真菌10多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灌溉与施肥水平的提高及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该病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害逐渐加重。到20世纪90年代中...  相似文献   

3.
山麦冬叶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麦冬叶枯病是山麦冬叶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山麦冬叶枯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鉴定结果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重庆草坪草主要病害及其病原菌的种类,作者调查了重庆草坪草病害种类,并分离鉴定了病原。结果表明:重庆草坪草常见病害有锈病、结缕草炭疽病、褐斑病、镰刀枯萎病、结缕草弯孢霉叶枯病和结缕草根结线虫等病害,分别由柄锈菌(Puccinia spp.)、尾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udat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sp.)、弯孢霉(Curvularia sp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危害所致。  相似文献   

5.
何希树 《植物保护》2002,28(1):23-25
经多年调查研究 ,初步明确引致安庆地区小麦成株期叶枯病的病原主要为 4种真菌 ,其中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发生最普遍 ,雪霉叶枯菌 (Gerlachia nivalis)危害最重。一般是几种叶枯病混合发生 ,较少单一出现。病害由下向上蔓延 ,中下部叶片发生多 ,小麦中后期多雨高湿病重。不同品种抗病差异明显。两年药剂试验表明 ,复配剂36%粉霉灵悬浮剂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小麦叶枯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研究/刘红彦...(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农业科学.─1996,(2).─13~15小麦叶枯类病害是由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sorokiniana)、雪霉捷氏霉(Gerlachianivalis)...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初探黄玉富张银贵李美珍(江苏省姜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5529)李宝灿陆为民(塘湾镇农技站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stripevirus,RSV)是由条纹叶枯病毒所引起的水稻病毒病。1995年以前在我市水稻上仅偶发为...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前,小麦叶枯病只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偶尔发生。1979—1985年我省引种春播小麦,根腐叶枯在春小麦上普遍发生,引起严重的叶枯和穗腐,减产一般在30%以上。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650万亩,仅尉氏县西部沙丘陵发生11万亩,产量损失平均30—40%。1991年全省发生此病1000多万亩,其中周口、商丘、驻马店和南阳地区的发生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小麦叶枯病成为严  相似文献   

9.
薏苡叶枯病和叶斑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薏苡叶部病害进行了调查。用组织分离法,PSA平板培养经纯化后作病原鉴定,在其上发现了两种病害:薏苡叶斑病为一种新病害,病原鉴定为薏苡尾孢(Cercospora sp.);薏苡叶枯病为福建省首次记录,其病原为薏苡平脐蠕孢(Bipolaris coicis)。  相似文献   

10.
狗牙花叶枯病是江西农业大学花圃重要病害之一。本文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狗牙花叶枯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鉴定结果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相似文献   

11.
小麦雪霉叶枯病及其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鸿生 《植物保护》1989,15(6):31-32
小麦雪霉叶枯病是我国小麦的一种新病害,据现有的资料,至少在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已有发生。本文详细介绍其诊断依据,供进一步查明该病的分布与危害参考。 一、症状 小麦雪霉叶枯病菌自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侵染,引起芽腐、苗枯、基腐、鞘腐、叶枯和穗腐等一系列症状,但常以叶斑和叶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昌地区石榴叶霉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慧  卿贵华  钟川 《植物保护》2010,36(1):131-133
本文报道了四川西昌市发生的石榴叶霉病的症状及病原鉴定结果。叶霉病发生在石榴生长后期,一般危害石榴老叶,表现为黑褐色病斑,造成石榴提早落叶。病原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用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验证。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及产孢结构,测量孢子大小,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玉米叶枯类病害在郧西县已发展成为威胁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病害。玉米叶枯类病害发生与流行有几种原因,主要是由缺钾引起的生理性叶枯和由六种真菌性病菌侵染引起的叶枯,因此掌握叶枯病病症特征对症制定防治方法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们对叶枯病类病害识别方法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实践证明,搞好叶枯病防治工作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砂仁叶枯病是一种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该病有四种症状类型:叶枯型、斑枯型、星斑型和叶鞘病斑。以前者为主。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鉴定为围小丛壳菌(C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分生孢子阶段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eosporioides(Penz.)Sacc.)。病菌生长量和产孢量依培养和光照条件而异。寄主范围广,在参试的23科39种植物中,有9科15种植物发病。  相似文献   

15.
 砂仁叶枯病是一种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该病有四种症状类型:叶枯型、斑枯型、星斑型和叶鞘病斑。以前者为主。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鉴定为围小丛壳菌(C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分生孢子阶段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eosporioides (Penz.) Sacc.)。病菌生长量和产孢量依培养和光照条件而异。寄主范围广,在参试的23科39种植物中,有9科15种植物发病。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主要类群,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籽粒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型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病原分离物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麦根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和小麦链格孢(A. triticina),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0%、18.0%、12.2%和6.8%,不同品种小麦黑胚籽粒各种病原菌分离频率有一定差异。扬花后10 d利用孢子悬浮液接种进行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A.alternate)和麦根腐蠕孢(B. sorokiniana)致病力较强。结合分离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链格孢(A. alternate)是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绿玉树是一种集药用、观赏等多用途于一体的树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绿玉树在重庆试种期间的健康生长。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试种期间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是灰霉病和根结线虫病。其中灰霉病由葡萄孢霉(Botrytis sp.)危害所致,可使绿玉树的各个部位发生水渍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持续阴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害引起根结线虫病,使绿玉树根部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瘤状根结。发生严重可导致根部坏死腐烂。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春蚕豆叶部病害病原鉴定及主要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田间采集、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特等系列鉴定程序,认定了9种蚕豆叶部病原及太。其中尾孢轮番斑病(Cercospora zonata Winter)、灰葡孢赤斑病(Botrytis cinerea Pers.et Fr)和葡萄孢赤斑病(Botrytis fabae Sardina)为甘肃省主要流行病害,其发生特点和侵染条件基本一致,是制约甘肃春蚕豆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棒孢霉(Coryne  相似文献   

19.
野燕麦生防真菌燕麦叶枯菌的分离培养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5月在江苏南京发现自然罹病的野燕麦植株,对其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分离,并对其培养特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病原菌为燕麦叶枯菌,该菌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灰白色中央隆起的粗糙形菌落,不产孢;在营养缺限型的燕麦粒培养基或水琼脂上的小麦秸秆表面可产生有性阶段子囊果和少量分生孢子。菌丝体接种整株幼苗或离体叶片试验表明,该菌只侵染野燕麦而不感染小麦,是一种潜在的防除野燕麦的真菌除草剂菌株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小麦雪霉叶枯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小麦雪霉叶枯病在豫南、豫西南、豫西地区的水浇地及沿河流域发生普遍,豫西地区病田率近100%,病茎率为3.2%~63.9%。该病在小麦扬花后成熟前盛发,水渍状暗绿色的大型病斑是该病叶片上与其它叶枯、叶斑病相区别的稳定特征。小麦品种(系)间成株期叶部对该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在调查的42个小麦品种中,抗病品种5个,感病品种37个;在调查的小麦属16个植物材料中,抗病材料5个,感病材料1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