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环境因子对水稻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光温因子与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温光因子中,移栽期-始穗期日照、始穗期-成熟期积温对水稻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在产量性状中,每穴穗数和结实率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在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长宽比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同时,灌浆结实期高温导致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千粒重略有提高;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长宽比受环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膜下滴灌水稻旱作栽培技术,研究喷施硒肥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肥能够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进程,促早熟;能够提高膜下滴灌水稻品种的SPAD值,避免水稻出现早衰现象;能够改善水稻的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高盐浓度对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的影响,配置不同浓度土壤含盐量(0.15%、0.20%、0.25%、0.30%、0.35%、0.40%),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高盐浓度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 ,盐分浓度升高引起水稻产量降低,0.30%盐分浓度稻米品质最好,0.40%盐分浓度对试验材料造成严重盐胁迫。盐分浓度与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稻米完整性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水稻蒸煮品质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个水稻品种进行产量和品质性状凋查的基础上,研究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探讨高产与优质重组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籼稻品种的产量性状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 amylose content,AAC)、胶稠度(gelconsistency,Gc)和RVA谱各特征值相关关系不显著。在粳稻中,产量性状与RVA谱各特征值的相关性大多不显著,仅PaT与有效穗数、穗长相关显著;千粒重、每穗粒数与PKV、HPV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在供试的60个籼粳品种中单株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无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我国北方旱稻研究现状,分析了旱作条件下水稻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旱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其它性状、品质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指出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改良并不存在矛盾,育种工作者完全可以培育出集高产、优质于一身的旱稻品种。评价了旱作水稻各抗旱性鉴定指标,指出综合抗旱力指数K值法作为一种鉴定水稻品种的综合抗旱能力研究方法较为客观、准确,且易于掌握利用。并从旱作水稻研究现状、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水资源情况,分析了我国北方发展旱稻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北方旱作水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我国北方旱稻研究现状,分析了旱作条件下水稻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旱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其它性状、品质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指出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改良并不存在矛盾,育种工作者完全可以培育出集高产、优质于一身的旱稻品种。评价了旱作水稻各抗旱性鉴定指标,指出综合抗旱力指数K值法作为一种鉴定水稻品种的综合抗旱能力研究方法较为客观、准确,且易于掌握利用。并从旱作水稻研究现状、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水资源情况,分析了我国北方发展旱稻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航天诱变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从基因突变、遗传背景等方面分析了水稻航天诱变后代产量及品质差异的原因,提出提高水稻航天诱变后代产量及品质的策略,并对水稻航天诱变后代产量与品质差异的综合研究进行了汇总,对水稻航天诱变后代产量与品质差异研究的相关方面提出了展望,为水稻航天诱变后代品种的选育与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农艺与生理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早衰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研究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农艺及生理性状,有助于了解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和机理。本文简述了叶片衰老特征和衰老机制,重点综述了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类型、农艺与生理性状研究进展及延缓水稻叶片衰老的栽培调控途径。可为水稻抗衰老品种选育及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叶片早衰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研究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农艺及生理性状,有助于了解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和机理。本文简述了叶片衰老特征和衰老机制,重点综述了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类型、农艺与生理性状研究进展及延缓水稻叶片衰老的栽培调控途径。可为水稻抗衰老品种选育及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扬 《北方水稻》2023,(5):33-35
对水稻新品种松辽677进行施硅(si)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硅肥可以使水稻植株茎杆坚硬健壮,增强抗逆性;施硅肥增加了结实率,提高了产量与品质;施硅肥25 kg/667 m2处理产量最高,产量性状与品质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1.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陆地棉目标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陆地棉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对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目标性状。结果表明: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可以确定合理的目标性状,为间接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品种C1和C2为材料,研究了酵素菌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期、分蘖动态等农艺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素菌肥能够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期,增加水稻的株高,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群体有效分蘖比例,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最终增加水稻的产量,并能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的外观及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的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水稻品种辽粳5号(直立穗型)与日本著名的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弯曲穗型)杂交后采用单粒传法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以下简称RIL群体)为试材,研究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株型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中日水稻杂交的RIL群体的株型性状、产量和米质性状均发生了分离和重组。株高、倒3、4节长和剑叶基角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越高、颈穗弯曲程度越大、倒3叶越窄长的株系,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越好。食味值与绝大多数株型性状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仅与倒3片叶的宽、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米质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越高,整精米率就越高,但食味越差。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的株型性状与产量和米质性状密切相关。尽管产量与食味很难统一,但RIL群体中仍然有极小部分产量高食味也好的株系,它们的主要株型特征是具有较长的穗长和较长的倒1节间长。  相似文献   

15.
品种演变对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品种演变在水稻增产中的贡献,综述了品种演变进程中产量、株型、品质、群体质量及生理性状的演变特征,并就品种演变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物肥料在许多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分析了其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稻田土壤状况、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单硅酸对滨海稻区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在水稻生长分蘖末期和破口前分别喷施单硅酸(≥100 g/L)50 ml/667 m2,以喷等量清水为对照,调查水稻的产量性状和测定稻米的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单硅酸能够显著提升稻谷产量,增加水稻的千粒重、实粒数以及实粒率;能够提升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增加水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并降低垩白度;对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及食味值等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没有出现倒伏、药害等症状。因此,在滨海稻区使用单硅酸用于水稻生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水稻主导品种性状分析及对水稻育种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4年四川水稻主导品种已发布的数据,对这些主导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四川水稻主导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川省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若干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明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对杂交水稻性状表现的作用,并选育较好不育系和恢复系,选用4个不育系,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12个组合,了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大多数产量与性状主要受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的控制,同时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而垩白面积则主要受特殊配合力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
水稻窄叶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形状、大小和色泽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光合产量,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文主要从叶形方面的窄叶性状着手,论述了叶片功能的重要性;重点综述了水稻窄叶性状的相关研究;并预测了今后水稻窄叶性状的遗传研究趋势,以期为超级水稻研究中倒3叶的叶形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