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生物菌肥与化肥两种肥料处理对水稻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富农生物菌肥可以缩短水稻生育期4~5 d,降低植株高度2 cm,增强抗倒伏能力,保证安全成熟,增加每穗粒数和实粒数,使水稻增产9.2%。施用富农生物菌肥还能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改善稻米食味。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品种C1和C2为材料,研究了酵素菌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期、分蘖动态等农艺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素菌肥能够缩短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期,增加水稻的株高,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群体有效分蘖比例,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最终增加水稻的产量,并能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的外观及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3.
李建国  张睿  吴凯 《垦殖与稻作》2010,(1):59-60,63
采取随机区组对比试验方法,进行“富靠奇”微生物菌肥的水稻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富靠奇”微生物菌肥具有一定的节肥增效作用,在氮肥减少10%~30%用量时,仍能达到增产或不减产,且能增加有效穗数、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综合水稻生育进程、田间土壤状况、水稻产量构成、稻米品质表现以处理2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富靠奇”微生物菌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张睿  吴凯 《北方水稻》2010,40(1):59-60,63
采取随机区组对比试验方法,进行"富靠奇"微生物菌肥的水稻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富靠奇"微生物菌肥具有一定的节肥增效作用,在氮肥减少10%~30%用量时,仍能达到增产或不减产,且能增加有效穗数、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综合水稻生育进程、田间土壤状况、水稻产量构成、稻米品质表现以处理2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于2018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试验区开展生物节氮增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四种不同生物菌肥处理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查不同生物菌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及节氮效果.结果表明,奕源生物菌剂处理节肥最多,比对照减氮肥18.6%,产量与对照相当.万丰达掺混肥处理产量最...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水稻本田进行平安福牌叶面菌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平安福菌肥能够促进水稻生育进程,使成熟期提前2~3 d,并且能促进水稻分蘖,使穗粒数、千粒重都有所增加,同时,对叶瘟、穗颈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各处理中以固体平安福肥和液体平安福菌肥配合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激抗菌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用激抗菌肥拌种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用激抗菌肥拌种有明显的促蘖作用,增加Ⅰ级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对穗粗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8.8%,净增收543.8元/hm^2。在化肥用量减少25%~50%情况下,激抗菌肥拌种的产量与对照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生产成本降低140.9~353.6元/hm^2。不用化肥,仅用激抗菌肥拌种,小麦减产17.2%。  相似文献   

8.
用味精发酵设备对肺炎克氏杆菌(Klebsella Pneumoniae)(经鉴定为非致病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ginosus)复合微生物菌种进行封闭发酵,灭菌草炭吸附菌液的固体菌肥,在“春玉米-单季晚稻”种植方式上进行连续试验。结果显示,菌肥增加春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在减少30%N素化肥的基础上,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增施复合微生物菌肥(15kg/hm^2),均能比常规施用复合肥明显提高春玉米的产量。施用适量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一定效果,可部分替代N素化肥,而水稻不至于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绿先机、绿聚能复合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笔者特设置了此试验,对水稻茎蘖动态、穗部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先机复合肥提高了水稻的分蘖成穗率;增加了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减少了枝梗退化率;对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有促进作用,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绿先机复合肥成本较低,可进一步增加水稻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徐淑英 《中国稻米》2023,(3):109-111+114
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肥等肥料和插秧密度对优质水稻福香占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程施用阿康复合肥(传统化肥)相比,全程施用以诺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产13.0%,达671.0 kg/667 m2,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也更好。与2株/丛和6株/丛的处理相比,4株/丛的处理产量显著提高,达673.9 kg/667 m2。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2004~2005年中晚熟水稻区试参试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水稻品种在不同试点的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水稻品种产量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效应影响,年份×地点互作效应是影响产量的主要随机因素。每穴穗数、每穗总粒数、成粒率、千粒重都与产量有显著线性效应,每穴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每穗总粒数通过每穴穗数对产量表现为显著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浸种催芽后,用“施倍得”高效生物菌肥(粉剂)拌均阴干后播种;在水稻孕穗期,用100g/667m2“施倍得”菌肥,配成1.5%浓度的肥液进行叶面喷肥。试验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平方米有效穗增加12穗,每穗粒数增加5粒,千粒重增加0.4g,增产稻谷68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联合固氮菌肥 (绿宝 )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发酵工程研制而成的生物肥料。该菌肥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在盐渍型水稻土中能旺盛生长 ,高铵条件下仍能保持固氮活性 ,可为作物不断提供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稻田中施用该菌肥 ,能促进水稻生长 ,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 ,是发展优质稻米 ,开发创汇农业的有效措施。为验证该菌肥对盘锦地区水稻的增产效果 ,我们进行了苗田、本田试验。结果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大洼县王家农场旭东分场一农户家的承包田 ,土壤肥力中等。试验材料 绿宝 (水稻联合固氮…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营广宝"微生物菌肥在泰兴地区水稻上的节肥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施用"营广宝"微生物菌肥处理前期次生根较多,根系发达,在大田中提前活棵分蘖,处理中期表现叶色较其它大田水稻深绿,后期大田表现叶色深绿,对照田块叶色明显退淡。结实率及千粒重增加,分蘖成穗高,表现出增穗、增粒、提高千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施倍得高效生物菌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浸种催芽后,用“施倍得”高效生物菌肥(粉剂)拌均阴干后播种;在水稻孕穗期,用100g/667m^2“施倍得”菌肥,配成1.5%浓度的肥液进行叶面喷肥。试验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平方米有效穗增加12穗,每穗粒数增加5粒,千粒重增加0.4g,增产稻谷68kg/667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物菌肥与复混肥料混施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菌肥与复混肥料混施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使水稻提早成熟,对增产增收起到一定的作用,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寒地覆膜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和覆膜栽培体系下,水稻的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施氮量下,水稻覆膜栽培体系的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显著高于水稻常规栽培体系的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条纹叶枯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分析该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病株率的上升,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建立了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水稻受害后,有效穗数减少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在一般高产栽培管理条件下,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的关系,为生产上推广合理稀植提供科学依据,新宾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不同插秧行距、不同插秧穴距、不同插秧苗数的复因子试验。通过对冷凉地区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插秧苗数、穴数、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插秧的穴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中下等地力应以13.3~16.5 cm为主,肥沃地块应以20 cm为主。  相似文献   

20.
设置了常规种植(CK)、70%CK化肥量+处理后的粪水(B)、CK+喷施菌肥(C)和CK+喷施化肥(D)等4个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植株性状、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C处理的光合参数显著较高(P0.05)。考种结果显示,B处理和C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和每株穗质量均高于D处理和CK;测产结果显示,B处理和C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折合单产分别为542.71 kg/667 m2和573.73 kg/667 m2,C处理比CK增产14.95%。土壤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砷、锌和铜含量CK和B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B处理土壤中的铁和锰元素含量则显著高于CK(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