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型为坏死性肠炎。该病在阴雨潮湿、季节交替、寒冷的天气易发,带菌猪和患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该病一旦感染,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现就一起仔猪副伤寒病例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16年3月长春市一李姓养猪户饲养的96头刚断  相似文献   

2.
<正>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l~4月龄仔猪。该病的特征是发生坏死性肠炎,出现严重下痢,有时可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一、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断奶后仔猪,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生。该病主要由病猪及带菌猪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土壤等传播,健康猪摄入经污染的饲料等可感染发病。另外,病原体平时存在于健康猪体内,当饲养管理不当、寒冷潮湿、气候突变、乳猪  相似文献   

3.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有时呈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  相似文献   

4.
仔猪副伤寒也叫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和肺炎。主要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体重10~15千克的多发。由于猪体内带有病原菌,当猪受到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营养不全、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5.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哺乳仔猪或早期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2012年7月,山东省鱼台县老砦镇一养殖户饲养的1窝哺乳仔猪先后发病,确诊为猪渗出性皮炎,经过及时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陈淑芳 《科学种养》2010,(12):44-44
<正>猪伪狂犬病系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症状。新生仔猪除表现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妊娠母猪感染后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现将一起规模猪场暴发伪狂犬病的病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发病情况发病猪场共有6010头猪,其中有143头哺乳仔猪发  相似文献   

7.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即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在仔猪断奶、饲料突然改变或长途运输、气候突变、气温低等应激情况下,猪抗病力降低,易诱发该病。若诊疗不及时或诊断不准确而延误治疗,会因继发或混合感染引起死  相似文献   

8.
<正>一、流行病学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其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一般在30~65日龄发病,常常突然发病,病程短,有的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该病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一般散发于个别猪群,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多发。二、发病原因饲料和饲养方式的突然改变、饲料单一、饲料蛋白过剩、饲养管理不当、过早断奶、环境卫生不良、消毒不  相似文献   

9.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是继蓝耳病之后又一种新发现的猪的重要传染病,其发病机制类似于艾滋病,是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猪圆环病毒病,经过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1周后病猪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猪圆环病毒感染,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以仔猪消瘦、腹泻、呼吸困难和体质下降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仔猪和架子猪的感染性较强,该病多发生于运输疲劳时或应激而引起,临床以肺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往往并发感染于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疾病,由猪圆环病毒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的案例较为常见。一、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1.
在养猪生产中,病毒性腹泻是消化道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可引起仔猪死亡、育肥猪生长期延长、饲料报酬降低、药费开支增加、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加大等问题,同时使整个生产计划遭到破坏。目前流行的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如有慢性猪瘟、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及梭菌性肠炎等并发症,将使病情更为复杂。所以,猪病毒性腹泻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益绿素对从猪场猪粪中分离出的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lla paratyphi B)、斯坦利沙门氏菌(Salmonlla stanley)、雷根特沙门氏菌(Salmonella thunderghent)、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lla derby)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进行抑菌实验。选出对益绿素敏感性最强的1株沙门氏菌,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及不同质量浓度的益绿素条件下,对该株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益绿素对5株沙门氏菌均有抑菌效果,其中对雷根特沙门氏菌(Salmonella thunderghent)的抑菌效果最好,在温度为42℃,pH值为6.8~7.8,益绿素质量浓度为17.5g/L时,益绿素对该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正开春前后,气温虽然开始缓慢回升,但是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此期间养猪场要做好生猪疾病防控工作,尤其是生猪腹泻,养殖者需要分清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防治目的。一、猪传染性胃肠炎(一)概况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中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为特征。不同日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时死亡率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致死率可达100%。该病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4.
仔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临床症状为腹泻、脱水,严重者引起死亡,抗生素治疗无效。若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死亡率高,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仔猪球虫病的诊治隋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病因1.饲养管理不当。长期饲喂不易消化吸收且含粗纤维多的饲料,如米糠、高粱壳和一些粉碎的秸秆等;饲料中含泥沙过多;长期饲喂精料过多,而青饲料、饮水供给不足;圈舍过于窄小,又没有修建运动场,导致猪只运动量不足。2.传染性疾病所致。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体病等高热性传染性疾病常继发肠便秘。3.用药不当。猪患感冒、消化不良等非传染性疾病时,兽医在治疗时用了大剂量抗生素导致肠便秘的发生。二、临床表现病初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呼吸加快,继而食欲下降或废绝,饮欲增加,逐步发展为起卧不安,喜欢游走,或不停叫唤。有的猪只频频做出排粪姿势,用  相似文献   

16.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病理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系膜水肿。近年来由于饲料蛋白含量高的原因造成本病在本地时有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许英民 《科学种养》2011,(10):43-44
一、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伊春市某林业局一养猪场饲养有断奶仔猪210头,体重20~28千克,生活在6个圈舍内。2010年9月下旬一天,发现其中一圈内有5头猪不吃食,对其注射青霉素、安乃近进行治疗,未见好转,到当日13时发病猪增多,其中2头死亡,畜主带病猪并采集死亡猪的血样到门诊求诊。  相似文献   

18.
刘贵祥 《科学种养》2010,(12):45-45
<正>近几年来,仔猪副伤寒在本地时有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提高该病的防治技术,笔者针对其病因、流行病学、症状特征进行了防治探索,共治疗患病仔猪387例,治愈347例,治愈率89.6%,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许英民 《科学种养》2014,(11):49-50
<正>黑龙江省铁力市某猪场饲养的41日龄仔猪发病,先有8头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吃食、发生腹泻、体质衰弱、无力,后死亡3头。场主对仔猪注射青霉素、安乃近,用诺氟沙星饮水,治疗2天,病情不见好转,又死亡6头,发病仔猪数增加到22头。现将该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临床症状发病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被毛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病情况2017年8月20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某养猪场发生一起疑似猪副嗜血杆菌病,该养殖户5天前从外地引进200头仔猪,引进第一天仔猪精神状态正常,饮食良好。引进第三天上午饲喂时,发现个别仔猪表现出食欲减退或不食,体温升高至40.5~42℃,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等症状。该猪场技术员诊断为猪链球菌病,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3天仍未见明显疗效,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